一种智能内窥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9197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8 09: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智能内窥镜,涉及内窥镜技术领域,为解决通信机房电缆沟不易维护检测的问题。该智能内窥镜包括采集镜头,在采集镜头上设置有摄像组件,该摄像组件由摄像头模组、热成像模组和补光模组,采集镜头连接有连接管,连接管内部设置有光纤信号线,连接管的另一端设置有接头,接头通过光纤信号线连接有摄像组件的各个模组,且在接头处设置有集成模块将摄像组件进行集成,最终传输到控制终端上,控制终端通过控制器与集成模块接头连接,控制终端上设置有显示屏和操作组件,显示屏可以显示实景画面和热成像画面,操作组件可控制画面的切换,调节补光亮度,为摄像头提供合适的亮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狭窄地形探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狭窄地形探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狭窄地形探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内窥镜


[0001]本技术涉及内窥镜
,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内窥镜。

技术介绍

[0002]当前的内窥镜通信机房电力设施一般位于建筑的低层,电缆通常放置在电缆沟内并用厚重的水泥挡板盖住,上方覆盖绝缘垫。低层区域老鼠活动频繁,鼠患严重威胁机房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是机房维护人员面临的难题之一。老鼠通过挖洞、地下裂缝、电缆沟等方式进入机房,其啃噬电缆或钻入配电柜内等行为容易引起线路短路,进而引发火灾、供电中断,导致机房网络瘫痪,造成巨额财产损失。
[0003]机房维护人员需要定期检查电缆管道中是否有存在老鼠或孔洞,面对厚重的水泥挡板及绝缘垫,维护人员不仅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翻动开进行检查,而且由于现场条件限制,细小狭窄的地方难以检查到,存在检查隐蔽处和视野盲区,检查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内窥镜,解决了通信机房电缆沟不易维护检测的问题。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智能内窥镜,包括:采集镜头,采集镜头需伸入狭窄地区,在采集镜头上设置有摄像组件,摄像组件设在采集镜头的一端,且该摄像组件包括摄像头模组、热成像模组和补光模组,采集镜头的另一端连接有连接管,连接管内部空心,且在连接管内部设置有光纤信号线,连接管可根据路径调整形状,连接管的另一端设置有接头,接头内设置由集成模块,且集成模块通过光纤信号线连接有摄像组件中的摄像头模组、所述热成像模组和所述补光模组,集成模块将摄像组件的信号进行集成,接头与控制终端可插拔连接,控制终端包括控制器以及与控制器电连接的显示屏和操作组件,控制器与接头上的集成模块连接,显示屏可以显示摄像组件拍摄的画面,可显示实景画面和热成像画面,操作组件可控制实景画面和热成像画面的切换,同时操作组件可控制手动或者自动调节补光亮度,为摄像头提供合适的亮度,提升实景拍摄画面的质量。同时,在接头与插入控制终端时,集成模块与控制器电连接,两者之前可进行信号的传递,在接头拔出控制终端时,集成模块与控制器断开连接,终止信号的传递。
[0007]本技术通过设置一种智能内窥镜,在采集镜头上使用摄像头模组与热成像模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画面显示,同时还设置有补光模组对摄像头模组进行补光,提升实景拍摄画面的质量,采集镜头通过连接管与接头上连接,摄像组件与接头上的集成模块连接,并通过接头与控制终端的控制器连接,控制终端上设置有显示屏,并且通过操作组件对摄像组件进行控制,同时,控制终端与接头为可插拔连接,方便携带,提升装置的使用寿命。
[0008]进一步地,采集镜头的形状为长圆柱形结构,由于采集镜头需要进入细小狭窄地地方进行探查,因此设置为圆柱形结构便于进入细小狭窄的地方且在探查完毕需要抽出时
也便于抽出,不会被周围的建筑物阻挡。
[0009]进一步地,摄像头模组和热成像模组对称设置在采集镜头的端面上,对称设置在采集镜头上,保证两者互不干扰,且摄像头模组和热成像模组可分别拍摄不同的位置,使两者拍摄的画面互补,维护人员可对内部的环境更加了解。
[0010]进一步地,摄像头模组包括高清摄像头,高清摄像头与接头通过光纤信号线连接,保证拍摄的实景画面清楚,便于维护人员更加精确的查看检查。
[0011]进一步地,热成像模组包括红外测温摄像头,可对当前环境进行温度检测,且红外测温摄像头与接头通过光纤信号线连接,控制终端可通过操作组件设置温度阈值报警以及录像功能,不仅能检查区域内部是否有小动物进入,还可检查线缆是否老化,可及时发现线缆温度异常,并且进行处理,保证不会出现危险情况。
[0012]进一步地,补光模组设置在摄像头模组和热成像模组之间,可以更好的在摄像头模组拍摄实景画面时进行补光。
[0013]进一步地,补光模组包括至少两个补光灯,且补光灯对称设置在采集镜头的端面上,设置有至少两个补光灯,在需要补光时保证周围环境的亮度,对称设置确保补光的均衡,避免一侧补光不足的情况发生。
[0014]进一步地,连接管为可塑性软管,可塑性软管内设置有光纤信号传输线,可塑性软管可根据检测路径调整塑性软管的形状,以适应各种不同的检测路径,对各种地形的适应性更强。
[0015]进一步地,操作组件包括:热成像界面操作按键、实景界面操作按键、补光灯调整操作按键和报警温度调整操作按键中的至少一者,热成像界面操作按键和实景界面操作按键可操控热成像界面和实景界面互相切换,补光灯调整操作按键可对对补光灯进行亮度调节,报警温度调整操作按键可设置报警温度阈值,避免维护人员没有及时发现温度异常,由控制终端发出报警提醒维护人员。
[0016]进一步地,上述控制终端为手机,操作组件为安装在手机上的APP,使用手机作为控制终端,使用更加方便,并且配备有APP作为操作组件,可更加灵活的使用。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智能内窥镜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连接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控制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中模块连接简图;
[0021]图5为采集镜头端面处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22]图6为采集镜头端面处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23]附图标记:100

采集镜头;200

摄像组件;300

连接管;400

控制终端;201

摄像头模组;202

热成像模组;203

补光模组;301

接头;302;光纤信号线;310

集成模块;401

控制器;402

显示屏;403

操作组件;431

热成像界面操作按键;432

实景界面操作按键;433

补光灯调整操作按键;434

报警温度调整操作按键。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00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

中心



























竖直



水平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内窥镜,其特征在于,包括:采集镜头;摄像组件,所述摄像组件设于所述采集镜头的一端,所述摄像组件包括摄像头模组、热成像模组和补光模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内部空心,所述连接管内部设置有光纤信号线,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连接所述采集镜头;接头,所述接头连接在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所述接头内设置集成模块,且所述集成模块通过光纤信号线连接所述摄像头模组、所述热成像模组和所述补光模组;及控制终端,所述控制终端包括控制器以及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显示屏和操作组件,所述控制终端与所述接头可插拔连接;其中,所述接头插入所述控制终端的情况下,所述集成模块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接头拔出所述控制终端的情况下,所述集成模块与所述控制器断开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镜头的形状为长圆柱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模组和所述热成像模组对称设置在所述采集镜头的端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伟光吕柏文庄凯翔郑耀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