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包倾翻用除尘捕集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9015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8 09: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中间包倾翻用除尘捕集罩,捕集罩包括第一罩壳组件以及第二罩壳组件,第一罩壳组件以及第二罩壳组件分别可移动地设置于轨道梁,以实现第一罩壳组件与第二罩壳组件之间的连接或分离,在第一罩壳组件与第二罩壳组件之间具有迷宫密封,轨道梁设置于支撑梁,第一罩壳组件具有吸口,靠近所述吸口处,在第一罩壳组件的外侧还设置吸口罩,吸口罩远离第一罩壳组件的一部分与沉降筒连接。第一罩壳组件以及第二罩壳组件连接或分离,以便于中间包放置于中间包倾翻机构,在第一罩壳组件中设置锥形的吸口,其实现烟尘的快速流通,提升烟尘的捕集效率。沉降筒可以将烟尘中的大颗粒初步沉降,回收再利用烟尘中的大颗粒,降低后部管道的堆积问题。管道的堆积问题。管道的堆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中间包倾翻用除尘捕集罩


[0001]本技术涉及除尘设备
,尤其涉及中间包倾翻用除尘捕集罩。

技术介绍

[0002]中间包是短流程炼钢中用到的一个耐火材料容器,它接受从钢包浇下来的钢水,然后再由中间包水口分配到各个结晶器中去。中间包在经过多次浇钢使用后,作为中间包内衬的中间包耐火材料会有不同程度的损坏。同时,在中间包的水口位置在多次使用后也需要粘堵和处理,所以,在多次浇钢后中间包耐火材料需要全部拆除,然后重新砌筑。中间包耐火材料的拆除主要依靠中间包倾翻机构将中间包进行180度旋转来实现。
[0003]但是目前针对中间包耐火材料的拆除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烟尘以及粉尘,这些烟尘和粉尘如果直接排放的话会对外部环境造成污染,同时中间包倾翻作业的瞬间还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及热辐射,这种含耐火材料的粉尘对人体的上海极大,岗位人员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中,会导致尘肺病、肺癌等呼吸疾病,因此如何解决中间包侵犯瞬间产生的庞大烟尘量是钢厂棘手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中间包倾翻用除尘捕集罩,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或多个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中间包倾翻用除尘捕集罩,所述捕集罩包括第一罩壳组件以及第二罩壳组件,所述第一罩壳组件以及第二罩壳组件分别可移动地设置于轨道梁,以实现第一罩壳组件与第二罩壳组件之间的连接或分离,在第一罩壳组件与第二罩壳组件之间具有迷宫密封,所述轨道梁设置于支撑梁,所述第一罩壳组件具有吸口,靠近所述吸口处,在所述第一罩壳组件的外侧还设置吸口罩,所述吸口罩远离第一罩壳组件的一部分与沉降筒连接。
[0007]所述第一罩壳组件包括两块第一竖板以及连接于两块第一竖板之间的第一横板,所述吸口开设于所述第一横板上。
[0008]进一步的,所述吸口靠近第一罩壳组件内腔的口径小于所述吸口远离第一罩壳组件内腔的口径。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罩壳组件包括两块第二竖板以及连接于两块第二竖板之间的第二横板。
[0010]进一步的,在所述吸口罩内还设置多个导烟组件,所述导烟组件包括挡板主体以及与所述挡板主体连接的板体,所述挡板主体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吸口罩的内壁。
[0011]进一步的,所述板体呈倾斜设置于所述挡板主体,所述板体与水平面具有夹角α,所述夹角α的角度范围为10
°
~15
°

[0012]进一步的,在所述支撑梁上还连接多块封板,各块封板互相连接围合形成矩形结构,中间包倾翻机构被所述矩形结构围合在内。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
[0014](一)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第一罩壳组件以及第二罩壳组件可以连接或分离,以便于中间包放置于中间包倾翻机构,在第一罩壳组件中设置锥形的吸口,其可以实现烟尘的快速流通,提升烟尘的捕集效率。沉降筒可以将烟尘中的大颗粒初步沉降,回收再利用烟尘中的大颗粒,降低后部运输管道的堆积问题。
[0015](二)进一步的,导烟组件的设置不仅可以提升吸口罩的结构强度,同时倾斜布置的板体还能使烟尘上升后被板体导流,增加烟尘的吸补速度。
[0016](三)进一步的,在所述支撑梁上还设置封板,各封板互相围合形成矩形结构,该矩形结构将中间包倾翻机构围合在其内部,使得烟尘无法外溢。
附图说明
[0017]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中间包倾翻用除尘捕集罩的侧视图。
[0018]图2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中间包倾翻用除尘捕集罩的主视图。
[0019]图3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中间包倾翻用除尘捕集罩中滚轮与轨道梁的连接示意图。
[0020]图4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中间包倾翻用除尘捕集罩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5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中间包倾翻用除尘捕集罩的俯视图。
[0022]附图中标记:1、第一罩壳组件;100、第一竖板;101、第一横板;102、吸口;200、第二横板;201、第二竖板;2、第二罩壳组件;3、沉降筒;4、轨道梁;5、支撑梁;6、迷宫密封;7、封板;8、中间包倾翻机构;9、吸口罩;900、挡板主体;901、板体;10、框架;11、滑轮;12、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提出的中间包倾翻用除尘捕集罩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要说明的是,附图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请参阅附图。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能涵盖的范围内。
[0024]请参考图1和图2,本实施例所述中间包倾翻用除尘捕集罩包括第一罩壳组件1以及第二罩壳组件2,第一罩壳组件1以及第二罩壳组件2分别可移动地设置于轨道梁4,以实现第一罩壳组件1与第二罩壳组件2之间的连接或分离,轨道梁4设置于支撑梁5,第一罩壳组件1具有吸口102,靠近吸口102处,在第一罩壳组件1的外侧还设置吸口罩9,吸口罩9远离第一罩壳组件1的一部分与沉降筒3的一端连接。所述沉降筒3用于将烟尘中的大颗粒进行初步沉降,并且回收再利用上述大颗粒,同时能降低后部运输管道中的堆积问题,所述沉降筒3的另一端与后部管道连接,用于烟尘的输送。
[0025]具体的,请参考图1、图2以及图3,所述第一罩壳组件1包括两块第一竖板100以及
连接于两块第一竖板100之间的第一横板101,第一竖板100与第一横板101连接的截面呈倒“U”形,吸口102开设于第一横板101上。进一步的,吸口102靠近第一罩壳组件1内腔的口径小于吸口102远离第一罩壳组件1内腔的口径,上述设置使所述吸口102呈锥形结构,使得捕集的烟尘在进入吸口时可增加烟尘的流动速度,实现烟尘的快速流通,提升烟尘的捕集效率。
[0026]具体的,请参考图1、图2以及图3,第二罩壳组件2包括两块第二竖板201以及连接于两块第二竖板201之间的第二横板200,其中第二横板200的长度小于第一横板101的长度,第二横板200与第二竖板201连接的截面也呈倒“U”形。
[0027]进一步的,请参考图1至图4,上述第一罩壳组件1的第一竖板100以及第二罩壳组件2的第二竖板201分别与框架10连接,框架10的内侧具有多个滑轮11,在框架10上还设置多个电机12,每个所述电机12的输出端均与滑轮11连接,各滑轮11均设置于轨道梁4上,通过各电机12同步输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中间包倾翻用除尘捕集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捕集罩包括第一罩壳组件以及第二罩壳组件,所述第一罩壳组件以及第二罩壳组件分别可移动地设置于轨道梁,以实现第一罩壳组件与第二罩壳组件之间的连接或分离,在第一罩壳组件与第二罩壳组件之间具有迷宫密封,所述轨道梁设置于支撑梁,所述第一罩壳组件具有吸口,靠近所述吸口处,在所述第一罩壳组件的外侧还设置吸口罩,所述吸口罩远离第一罩壳组件的一部分与沉降筒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间包倾翻用除尘捕集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罩壳组件包括两块第一竖板以及连接于两块第一竖板之间的第一横板,所述吸口开设于所述第一横板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间包倾翻用除尘捕集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口靠近第一罩壳组件内腔的口径小于所述吸口远离第一罩壳组件内腔的口径。4.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浦佳贤宋继伟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三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