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防吸收器置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689175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8 09: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肠道防吸收器置入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主要包括内管、套于内管外的外管、介于内管与外管之间并与内管相连的中管,以及挡块,内管的一端设有位于外管外的导引头,挡块连接在中管靠近引导头的一端,外管内腔并介于挡块与引导头之间设有容纳腔,外管与内管相互之间能够沿轴向相对滑动,肠道防吸收器置入装置还包括回收线,回收线包括开环式的穿插段以及分别位于穿插段两头的两个脱出段,穿插段沿肠道防吸收器的周向围绕设置,回收线两头的两个脱出段穿出至肠道防吸收器置入装置外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肠道防吸收器置入装置,能够在置入过程中的任意时机对肠道防吸收器的位置进行调整,提高手术成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肠道防吸收器置入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肠道防吸收器置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肠道防吸收器在临床上可用于帮助控制肥胖、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等代谢性疾病,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0003]参见图1所示,肠道防吸收器100的作用原理为:肠道防吸收器100包括支架体110以及连接在支架体110一端的膜管120,通过置入装置将肠道防吸收器100置入人体内,使膜管120置入十二指肠以隔离食糜,由此置入后来自胃内的食物由膜管120腔内通过,而胆汁及胰液隔离在膜管120外,使得胆汁胰液和食物“分流”,阻断肠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调整消化酶的分泌,从而起到调节血糖、血脂和控制体重的作用。但现有的肠道防吸收器置入装置在释放肠道防吸收器的过程中,只能在肠道防吸收器未完全释放前调整肠道防吸收器的位置,受条件限制。
[0004]因此,有必要提供新的一种肠道防吸收器置入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肠道防吸收器置入装置,能够在置入过程中的任意时机对肠道防吸收器的位置进行调整,提高手术成功率。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肠道防吸收器置入装置,包括内管、套于内管外的外管、介于内管与外管之间并与内管相连的中管,以及挡块,所述内管的一端设有位于外管外的导引头,挡块连接在中管靠近引导头的一端,所述外管内腔并介于挡块与引导头之间设有容纳腔,所述外管与所述内管相互之间能够沿轴向相对滑动,所述肠道防吸收器置入装置还包括回收线,所述回收线包括开环式的穿插段以及分别位于穿插段两头的两个脱出段,所述穿插段沿肠道防吸收器的周向围绕设置,所述回收线两头的两个脱出段穿出至肠道防吸收器置入装置外部,以在牵扯两个脱出段时,使穿插段逐渐脱离肠道防吸收器并收缩减小,所述穿插段收缩以带动肠道防吸收器收缩,使肠道防吸收器能够重新被收入容纳腔内,以便调整位置重新释放肠道防吸收器。
[0007]进一步的,所述回收线的穿插段沿肠道防吸收器的周向环绕至多一圈,同时穿插段在肠道防吸收器的内部和肠道防吸收器的外部之间交替穿插。
[0008]进一步的,所述回收线的穿插段沿肠道防吸收器的周向环绕多于一圈,同时所述穿插段在肠道防吸收器的内部和肠道防吸收器的外部之间交替穿插。
[0009]进一步的,所述肠道防吸收器置入装置还包括辅助线,所述辅助线围绕并连接于肠道防吸收器上,辅助线上并位于肠道防吸收器的内侧设置有多个内侧段,内侧段沿肠道防吸收器的周向间隔分布,穿插段穿插于多个内侧段上。
[0010]进一步的,所述内管为中空管状结构。
[0011]进一步的,所述肠道防吸收器置入装置还包括与内管和中管固定相连的第一手柄。
[0012]进一步的,所述回收线中的脱出段沿所述中管与所述内管之间间隙穿过。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手柄的外壁上设有连通中管与内管之间间隙的第三通口,所述脱出段穿过中管与内管之间间隙直至从第三通口穿出。
[0014]进一步的,所述回收线的穿插段设于肠道防吸收器靠近挡块的一端。
[0015]进一步的,具有弹性的肠道防吸收器能够被压缩并在失去束缚时释放展开。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肠道防吸收器置入装置,包括回收线,回收线包括开环式的穿插段以及分别位于穿插段两头的两个脱出段,穿插段沿肠道防吸收器的周向围绕设置,回收线两头的两个脱出段穿出至肠道防吸收器置入装置外部,以在牵扯两个脱出段时,使穿插段逐渐脱离肠道防吸收器并收缩减小,穿插段收缩以带动肠道防吸收器收缩,从而使肠道防吸收器能够重新被收入容纳腔内,以便调整位置重新释放肠道防吸收器,从而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肠道防吸收器置入装置,通过外管相对于内管移动,使容纳腔打开时使收入容纳腔中的肠道防吸收器自动展开完成释放,并通过拉扯回收线使肠道防吸收器收缩,便于肠道防吸收器重新被收入容纳腔内,以便调整位置重新释放肠道防吸收器,相比于现有技术,能够在置入过程中的任意时机对肠道防吸收器的位置进行调整,提高手术成功率。
附图说明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8]图中:图1为肠道防吸收器在人体内的位置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肠道防吸收器置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肠道防吸收器置入装置的部分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挡块的剖视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回收线与肠道防吸收器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0023]图6为图3中A

A方向的剖视图。
[0024]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肠道防吸收器置入装置的部分示意图。
[0025]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锁紧件的立体示意图。
[0026]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回收线与肠道防吸收器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回收线与肠道防吸收器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0027]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00、肠道防吸收器;110、支架体;120、膜管;200、胃;210、十二指肠;220、幽门口。
[0028]1、内管;11、导引头;2、外管;21、凸缘;3、中管;4、挡块;41、凸台;411、抵持端面;42、插头;5、容纳腔;6、第一手柄;61、第一通口;62、第三通口;7、第二手柄;71、紧固件;72、第二通口;73、调节件;74、锁紧件;741、夹块;75、密封件;8、回收线;81、穿插段;82、脱出段;9、辅助线;91、内侧段;92、外侧段。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
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30]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连接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003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2]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肠道防吸收器置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管、套于内管外的外管、介于内管与外管之间并与内管相连的中管,以及挡块,所述内管的一端设有位于外管外的导引头,挡块连接在中管靠近引导头的一端,所述外管内腔并介于挡块与引导头之间设有容纳腔,所述外管与所述内管相互之间能够沿轴向相对滑动,所述肠道防吸收器置入装置还包括回收线,所述回收线包括开环式的穿插段以及分别位于穿插段两头的两个脱出段,所述穿插段沿肠道防吸收器的周向围绕设置,所述回收线两头的两个脱出段穿出至肠道防吸收器置入装置外部,以在牵扯两个脱出段时,使穿插段逐渐脱离肠道防吸收器并收缩减小,所述穿插段收缩以带动肠道防吸收器收缩,使肠道防吸收器能够重新被收入容纳腔内,以便调整位置重新释放肠道防吸收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肠道防吸收器置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线的穿插段沿肠道防吸收器的周向环绕至多一圈,同时穿插段在肠道防吸收器的内部和肠道防吸收器的外部之间交替穿插。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肠道防吸收器置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线的穿插段沿肠道防吸收器的周向环绕多于一圈,同时所述穿插段在肠道防吸收器的内部和肠道防吸收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娟李延辉刘鹏飞谢明杰何晓健林新文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博朗森思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