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防吸收器置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680840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8 09: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肠道防吸收器置入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主要包括内管、套于内管外的外管、介于内管与外管之间并与内管相连的中管,以及挡块,内管的一端设有位于外管外的导引头,挡块连接在中管靠近引导头的一端,挡块用于阻挡在肠道防吸收器对应一端,外管内腔并介于挡块与引导头之间设有容纳腔,容纳腔用于收容呈折叠状态的肠道防吸收器,外管与内管相互之间能够沿轴向相对滑动,外管相对于内管移动能够打开或关闭容纳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肠道防吸收器置入装置,置入过程中仅留肠道防吸收器于人体内,操作更加安全。操作更加安全。操作更加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肠道防吸收器置入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肠道防吸收器置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肠道防吸收器在临床上可用于帮助控制肥胖、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等代谢性疾病,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0003]参见图1所示,肠道防吸收器100的作用原理为:肠道防吸收器100包括支架体110以及连接在支架体110一端的膜管120,通过置入装置将肠道防吸收器100置入人体内,使膜管120置入十二指肠以隔离食糜,由此置入后来自胃内的食物由膜管120腔内通过,而胆汁及胰液隔离在膜管120外,使得胆汁胰液和食物“分流”,阻断肠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调整消化酶的分泌,从而起到调节血糖、血脂和控制体重的作用。但是现有的肠道防吸收器置入装置的还需要通过释放体对呈压缩状态的肠道防吸收器进行限位,并且释放体会与肠道防吸收器同时被释放于人体内,存在一定的危险。
[0004]因此,有必要提供新的一种肠道防吸收器置入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肠道防吸收器置入装置,置入过程中仅留肠道防吸收器于人体内,操作更加安全。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肠道防吸收器置入装置,包括内管、套于内管外的外管、介于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之间并与所述内管相连的中管,以及挡块,所述内管的一端设有位于所述外管外的导引头,所述挡块连接在所述中管靠近引导头的一端,所述挡块用于阻挡在肠道防吸收器对应一端,所述外管内腔并介于挡块与引导头之间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于收容呈折叠状态的肠道防吸收器,所述外管与所述内管相互之间能够沿轴向相对滑动,所述外管相对于内管移动能够打开或关闭容纳腔。
[0007]进一步的,所述内管为中空管状结构。
[0008]进一步的,所述挡块包括凸台以及设置于凸台一端的插头,所述插头插接并固定于中管中,所述凸台裸露于中管外的一端设有抵持端面。
[0009]进一步的,所述肠道防吸收器置入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内管和中管固定相连的第一手柄,以及与所述外管固定相连的第二手柄。
[0010]进一步的,所述中管与内管远离导引头的一端均与第一手柄固定配合。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手柄上设置有与所述内管内腔相通的第一通口。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手柄呈筒状结构并套于中管外侧,所述外管对应一端插接并固定于第二手柄上。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手柄的外侧设置有第二通口,第二通口连通第二手柄的内腔与中管之间的间隙,以及外管与中管之间的间隙,外管与中管之间的间隙连通容纳腔。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手柄上设有调节件,所述调节件用于将中管与第二手柄锁紧,
所述调节件旋接于所述第二手柄上,所述第二手柄与调节件之间夹设有套设在中管外的锁紧件,所述锁紧件上设有若干围绕中管设置的夹块,所述调节件与第二手柄旋接配合,转动所述调节件至靠近所述第二手柄时,使所述夹块收缩并夹紧于所述中管上。
[0015]进一步的,具有弹性的肠道防吸收器能够被压缩折叠并在失去束缚时自行展开。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肠道防吸收器置入装置,内管的一端设有位于外管外的导引头,挡块连接在中管靠近引导头的一端,挡块用于阻挡在肠道防吸收器对应一端,内管内腔并介于挡块与引导头之间设有容纳腔,容纳腔用于收容呈折叠状态的肠道防吸收器,外管与内管相互之间能够沿轴向相对滑动,在外管相对于内管移动至外管抵持于导引头上时关闭容纳腔,使肠道防吸收器能够被限制于外管内的容纳腔中;并在外管相对于内管移动至脱离导引头时打开容纳腔,使肠道防吸收器通过自身弹性恢复力能够自动展开,完成对肠道防吸收器的释放,从而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肠道防吸收器置入装置,仅需通过外管相对于内管移动,能够使容纳腔关闭或打开,使收入容纳腔中的肠道防吸收器在打开容纳腔时自动展开完成释放,相比于现有技术在置入的过程中仅留肠道防吸收器于人体内,更加安全。
附图说明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8]图中:图1为肠道防吸收器在人体内的位置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肠道防吸收器置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肠道防吸收器置入装置的部分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肠道防吸收器置入装置的部分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挡块的剖视示意图。
[0023]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锁紧件的立体示意图。
[0024]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肠道防吸收器置入装置释放肠道防吸收器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00、肠道防吸收器;110、支架体;120、膜管;200、胃;210、十二指肠;220、幽门口。
[0026]1、内管;11、导引头;2、外管;21、凸缘;3、中管;4、挡块;41、凸台;411、抵持端面;42、插头;5、容纳腔;6、第一手柄;61、第一通口;7、第二手柄;71、紧固件;72、第二通口;73、调节件;74、锁紧件;741、夹块;75、密封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8]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连接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002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
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0]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1]在整个说明书中参考“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或“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肠道防吸收器置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管、套于内管外的外管、介于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之间并与所述内管相连的中管,以及挡块,所述内管的一端设有位于所述外管外的导引头,所述挡块连接在所述中管靠近引导头的一端,所述挡块用于阻挡在肠道防吸收器对应一端,所述外管内腔并介于挡块与引导头之间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于收容呈折叠状态的肠道防吸收器,所述外管与所述内管相互之间能够沿轴向相对滑动,所述外管相对于内管移动能够打开或关闭容纳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肠道防吸收器置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为中空管状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肠道防吸收器置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块包括凸台以及设置于凸台一端的插头,所述插头插接并固定于中管中,所述凸台裸露于中管外的一端设有抵持端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肠道防吸收器置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肠道防吸收器置入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内管和中管固定相连的第一手柄,以及与所述外管固定相连的第二手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肠道防吸收器置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管与内管远离导引头的一端均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娟刘鹏飞李延辉谢明杰何晓健林新文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博朗森思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