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端盖打孔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8858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8 09: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机端盖打孔结构,涉及电机端盖打孔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打孔过程中,电机端盖并没经过固定,导致电机端盖打孔时易发生移动的问题,包括底座;所述电机端盖支撑组件安装在底座的顶部;所述电机端盖夹持组件安装在底座的顶部;所述电机端盖本体设置在电机端盖支撑组件和电机端盖夹持组件之间;所述连接组件共设有两组,且两组连接组件安装在电机端盖支撑组件和电机端盖夹持组件的左右两侧;所述打孔组件安装在底座的顶部;该电机端盖打孔结构,当工作人员转动手轮时,电机端盖支撑块和电机端盖夹持块同时移动,保证了夹持后的电机端盖本体与打孔钻头同心设置,方便加工不同大小的电机端盖本体,通用性强。通用性强。通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端盖打孔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电机端盖打孔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电机端盖打孔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电机端盖是电机上一个重要部件,在投入使用前需要对其进行加工打孔,达到要求后才能够使用,不同规格的电机端盖在进行打孔时需要打孔结构。
[0003]如申请号为:CN202022631504.7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电机端盖打孔装置,属于电机端盖
;所述工作台顶端固定有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的顶端活动连接有丝杠,所述丝杠上活动连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底端固定有打孔机构;所述第二传动轮与所述丝杠一端通过连接块固定连接;使用该装置,通过所述驱动电机带动所述第一传动轮转动,使得所述第二传动轮带动所述丝杠转动,实现了所述打孔机构的移动,操作简单,移动起来十分方便,满足了企业的需求。
[0004]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人发现,目前的电机端盖打孔结构,大多是将待打孔的电机端盖放置在工作台上进行打孔加工,由于打孔过程中,电机端盖并没经过固定,导致电机端盖打孔时易发生移动,降低了电机端盖的打孔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机端盖打孔结构,以解决现有打孔过程中,电机端盖并没经过固定,导致电机端盖打孔时易发生移动的问题。
[0006]本技术电机端盖打孔结构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0007]一种电机端盖打孔结构,包括底座、电机端盖支撑组件、电机端盖夹持组件、电机端盖本体、连接组件、打孔组件;
[0008]所述底座的拐角处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电机端盖支撑组件安装在底座的顶部;所述电机端盖夹持组件安装在底座的顶部;所述电机端盖本体设置在电机端盖支撑组件和电机端盖夹持组件之间;所述连接组件共设有两组,且两组连接组件安装在电机端盖支撑组件和电机端盖夹持组件的左右两侧;所述打孔组件安装在底座的顶部;
[0009]所述打孔组件包括:安装框、直线驱动器、安装板、固定架、马达和打孔钻头;所述安装框固定安装在底座的顶部;所述直线驱动器共设有两个,且两个直线驱动器固定安装在安装框的底部;所述安装板固定安装在两个直线驱动器的底部;所述固定架固定安装在安装板的底部;所述马达固定安装在固定架的内部;所述打孔钻头固定安装在马达的底部。
[0010]进一步的,所述电机端盖夹持组件还包括:安装块、丝杆和手轮;所述安装块固定安装在电机端盖夹持块的前侧;所述丝杆转动安装在安装块上,且丝杆与夹持座螺纹连接;所述手轮固定安装在丝杆的前侧。
[0011]进一步的,所述电机端盖支撑组件包括:支撑座、导向轴A和电机端盖支撑块;所述支撑座固定安装在底座的顶部;所述导向轴A共设有两个,且两个导向轴A滑动安装在支撑
座上;所述电机端盖支撑块固定安装在两个导向轴A的前端。
[0012]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安装架和限位圆环;所述安装架固定安装在底座的顶部;所述限位圆环共设有两个,且两个限位圆环固定安装在安装架的外壁。
[0013]进一步的,所述电机端盖夹持组件包括:夹持座、导向轴B和电机端盖夹持块;所述夹持座固定安装在底座的顶部;所述导向轴B共设有两个,且两个导向轴B滑动安装在夹持座上;所述电机端盖夹持块固定安装在两个导向轴B的后端。
[0014]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齿轮和齿条;所述齿轮转动安装在安装架的外壁,且齿轮与两个限位圆环的内侧接触;所述齿条共设有两个,且两个齿条分别固定安装在电机端盖支撑块和电机端盖夹持块上,并且两个齿条与齿轮啮合连接。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6]1、该电机端盖打孔结构,因打孔钻头固定安装在马达的底部,从而当马达工作时打孔钻头发生转动,又因两个直线驱动器固定安装在安装框的底部,进而当两个直线驱动器工作时,安装板带动马达向下移动,实现了电机端盖本体的自动打孔。
[0017]2、该电机端盖打孔结构,因丝杆转动安装在安装块上,且丝杆与夹持座螺纹连接,从而当工作人员转动手轮时电机端盖夹持块发生移动,方便工作人员固定电机端盖本体,提高了电机端盖本体的打孔精度。
[0018]3、该电机端盖打孔结构,因两个齿条分别固定安装在电机端盖支撑块和电机端盖夹持块上,且齿轮转动安装在安装架的外壁,并且两个齿条与齿轮啮合连接,从而当工作人员转动手轮时,电机端盖支撑块和电机端盖夹持块同时移动,保证了夹持后的电机端盖本体与打孔钻头同心设置,方便加工不同大小的电机端盖本体,通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图1的主视视角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技术底座、电机端盖支撑组件和电机端盖夹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本技术图1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3]图5是本技术打孔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0025]1、底座;101、安装孔;2、电机端盖支撑组件;201、支撑座;202、导向轴A;203、电机端盖支撑块;3、电机端盖夹持组件;301、夹持座;302、导向轴B;303、电机端盖夹持块;304、安装块;305、丝杆;306、手轮;4、电机端盖本体;5、连接组件;501、安装架;502、限位圆环;503、齿轮;504、齿条;6、打孔组件;601、安装框;602、直线驱动器;603、安装板;604、固定架;605、马达;606、打孔钻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7]实施例:
[0028]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
[0029]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机端盖打孔结构,包括底座1、电机端盖支撑组件2、电机端
盖夹持组件3、电机端盖本体4、连接组件5、打孔组件6;
[0030]底座1的拐角处设置有安装孔101;电机端盖支撑组件2安装在底座1的顶部;电机端盖夹持组件3安装在底座1的顶部;电机端盖本体4设置在电机端盖支撑组件2和电机端盖夹持组件3之间;连接组件5共设有两组,且两组连接组件5安装在电机端盖支撑组件2和电机端盖夹持组件3的左右两侧;打孔组件6安装在底座1的顶部。
[0031]如图5所示,打孔组件6包括:安装框601、直线驱动器602、安装板603、固定架604、马达605和打孔钻头606;安装框601固定安装在底座1的顶部;直线驱动器602共设有两个,且两个直线驱动器602固定安装在安装框601的底部;安装板603固定安装在两个直线驱动器602的底部;固定架604固定安装在安装板603的底部;马达605固定安装在固定架604的内部;打孔钻头606固定安装在马达605的底部,其具体作用为:因打孔钻头606固定安装在马达605的底部,从而当马达605工作时打孔钻头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端盖打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电机端盖支撑组件(2)、电机端盖夹持组件(3)、电机端盖本体(4)、连接组件(5)、打孔组件(6);所述底座(1)的拐角处设置有安装孔(101);所述电机端盖支撑组件(2)安装在底座(1)的顶部;所述电机端盖夹持组件(3)安装在底座(1)的顶部;所述电机端盖本体(4)设置在电机端盖支撑组件(2)和电机端盖夹持组件(3)之间;所述连接组件(5)共设有两组,且两组连接组件(5)安装在电机端盖支撑组件(2)和电机端盖夹持组件(3)的左右两侧;所述打孔组件(6)安装在底座(1)的顶部;所述打孔组件(6)包括:安装框(601)、直线驱动器(602)、安装板(603)、固定架(604)、马达(605)和打孔钻头(606);所述安装框(601)固定安装在底座(1)的顶部;所述直线驱动器(602)共设有两个,且两个直线驱动器(602)固定安装在安装框(601)的底部;所述安装板(603)固定安装在两个直线驱动器(602)的底部;所述固定架(604)固定安装在安装板(603)的底部;所述马达(605)固定安装在固定架(604)的内部;所述打孔钻头(606)固定安装在马达(605)的底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端盖打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端盖支撑组件(2)包括:支撑座(201)、导向轴A(202)和电机端盖支撑块(203);所述支撑座(201)固定安装在底座(1)的顶部;所述导向轴A(202)共设有两个,且两个导向轴A(202)滑动安装在支撑座(201)上;所述电机端盖支撑块(203)固定安装在两个导向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荣生陈德思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欧轩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