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元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87219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8 09: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子元器件,包括金属外壳,金属外壳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正极引线和第二负极引线,电容本体的底端设置有密封层,金属外壳的内部开设有空腔,空腔底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连接组件,两个连接组件分别包括连接头和连接帽,两个连接帽分别设置在两个连接头的外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连接组件、电容本体、第一正极引线、第二正极引线、第一负极引线和第二负极引线的设计,通过连接头与连接帽形成连接,使第一正极引线和第二正极引线、第一负极引线和第二负极引线可以保持通路,在第二正极引线和第二负极引线被折断的时候,仅需要进行更换第二正极引线和第二负极引线即可,无需对元器件进行整体更换,极大节约了成本。极大节约了成本。极大节约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子元器件


[0001]本技术涉及元器件
,特别涉及一种电子元器件。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电子装置变的越来越复杂,电子元器件是电子元件和小型的机器、仪器的组成部分,而电子元器件在安装过程中,通过焊接的方式,将元器件本体焊接固定于电路板上端,元器件本体在电路板上呈单处独立式设置,或组合连接排列式设置。
[0003]现有的电子元器件在使用过程中,特别是圆柱形的电容电子元器件,通过底部的引线与电路板进行连接,完成电子元器件的安装,但是这种电子元器件的引线为直接固定安装在金属外壳内部的电容内,无法进行拆卸,而外露的引线细长,在折断后,只能进行更换新的电容元器件,此种引线与电容连接的方式容易造成了电容元器件的大量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元器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子元器件,包括,
[0006]金属外壳,所述金属外壳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正极引线和第二负极引线;
[0007]电容本体,所述电容本体的底端设置有密封层;
[0008]所述金属外壳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底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连接组件;
[0009]两个所述连接组件分别包括连接头和连接帽,两个所述连接帽分别设置在两个连接头的外壁。
[0010]优选的,所述空腔内壁的四周与电容本体外壁的四周固定连接,所述密封层的底端与空腔内壁的底端固定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电容本体底端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正极引线和第一负极引线,所述第一正极引线和第一负极引线的底端分别与两个连接帽的顶端固定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密封层顶端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两个圆槽,两个所述连接帽分别穿插固定连接在两个圆槽内。
[0013]优选的,两个所述连接帽的底端分别开设有两个凹槽,两个所述凹槽内壁的四周分别开设有第二螺纹。
[0014]优选的,所述第二正极引线和第二负极引线的顶端分别固定连接有连接头,两个所述连接头外壁的四周分别开设有第一螺纹。
[0015]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6]本技术利用连接组件、电容本体、第一正极引线、第二正极引线、第一负极引线和第二负极引线的设计,通过连接头与连接帽形成连接,使第一正极引线和第二正极引线、第一负极引线和第二负极引线可以保持通路,在第二正极引线和第二负极引线被折断
的时候,仅需要进行更换第二正极引线和第二负极引线即可,无需对元器件本体进行整体更换,极大节约了成本。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图2中A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金属外壳;2、电容本体;3、密封层;4、第一正极引线;5、第二正极引线;6、第一负极引线;7、第二负极引线;8、连接头;9、连接帽;10、第一螺纹;11、第二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

3所示的一种电子元器件,包括,
[0023]金属外壳1,金属外壳1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正极引线5和第二负极引线7;
[0024]电容本体2,电容本体2的底端设置有密封层3;
[0025]金属外壳1的内部开设有空腔,空腔底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连接组件;
[0026]两个连接组件分别包括连接头8和连接帽9,两个连接帽9分别设置在两个连接头8的外壁。
[0027]空腔内壁的四周与电容本体2外壁的四周固定连接,密封层3的底端与空腔内壁的底端固定连接,第二正极引线5和第二负极引线7的顶端分别固定连接有连接头8,两个连接头8外壁的四周分别开设有第一螺纹10。
[0028]金属外壳1、电容本体2、密封层3、第一正极引线4、第二正极引线5、第一负极引线6和第二负极引线7组成一个现有的圆柱形电容元器件,为铝电解电容器,金属外壳1、电容本体2、密封层3、第一正极引线4、第二正极引线5、第一负极引线6和第二负极引线7均为现有技术,电容本体2用于储存电量和电能,密封层3用于隔绝金属外壳1外部与空腔内部的接触。
[0029]电容本体2底端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正极引线4和第一负极引线6,第一正极引线4和第一负极引线6的底端分别与两个连接帽9的顶端固定连接,密封层3顶端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两个圆槽,两个连接帽9分别穿插固定连接在两个圆槽内,两个连接帽9的底端分别开设有两个凹槽,两个凹槽内壁的四周分别开设有第二螺纹11。
[0030]第一正极引线4和第一负极引线6的材质和规格分别与第二正极引线5和第二负极引线7一样,同样两个连接头8和连接帽9的材质分别与第二正极引线5和第二负极引线7的材质一样,从而实现第二正极引线5、连接头8、连接帽9和第一正极引线4形成一个正极通路,第二负极引线7、连接头8、连接帽9和第二正极引线5形成负极通路,实现元器件的基本使用功能,连接头8和连接帽9均为圆柱体,凹槽为圆柱形凹槽,可以使连接头8进入凹槽内部,当连接头8进入连接帽9凹槽内部的时候,第一螺纹10和第二螺纹11相啮合,使连接头8
无法滑出连接帽9,可以通过旋转第二负极引线7或第二正极引线5将连接头8与连接帽9进行连接。
[0031]本技术工作原理:
[0032]在使用本电子元器件时,将电子元器件时本身的第二正极引线5和第二负极引线7与电路板进行插接,进行电子元器件的安装,当第二正极引线5或第二负极引线7折断的时候,电子元器件无法形成通路,则不能继续使用,此时需要进行第二正极引线5或第二负极引线7损坏件的更换;
[0033]需要进行的步骤是,将第二正极引线5或第二负极引线7损坏的部分进行逆时针旋转,在连接头8外壁的第一螺纹10与连接帽9内壁的第二螺纹11作用下,使连接头8往远离连接帽9的方向运动,直至连接头8完全脱离连接帽9的凹槽,对损坏的第二正极引线5或第二负极引线7进行更换,然后将新的第二正极引线5或第二负极引线7顶端的连接头8插入连接帽9凹槽的底部,进行顺时针旋转第二正极引线5或第二负极引线7,使连接头8不断往靠近连接帽9的方向移动,直至第二正极引线5或第二负极引线7无法继续旋转,完成第二正极引线5或第二负极引线7的更换工作,重新使电子元器件可以继续工作,将电子元器件安装到电路板上。
[0034]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元器件,包括金属外壳(1),所述金属外壳(1)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正极引线(5)和第二负极引线(7);电容本体(2),所述电容本体(2)的底端设置有密封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外壳(1)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底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连接组件;两个所述连接组件分别包括连接头(8)和连接帽(9),两个所述连接帽(9)分别设置在两个连接头(8)的外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元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内壁的四周与电容本体(2)外壁的四周固定连接,所述密封层(3)的底端与空腔内壁的底端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元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本体(2)底端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纪新陈梓颖杨东烨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新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