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就地热再生设备的拌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68627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8 09: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就地热再生设备的拌和装置,第一拌和缸的顶部为开口式,使物料自第一拌和缸的顶部进入缸体内,该第一拌和缸内布置有两个呈平行布置的第一搅拌轴,每个第一搅拌轴上均布置有第一螺旋形搅拌叶片;第二拌和缸的底部为开口式,第二拌和缸的两端分别为敞开口,第二安装架上布置有水平布置的第二搅拌轴,第二螺旋形搅拌叶片的边沿与地面存在间隙。对物料进行较为充分的搅拌,随就地热再生设备前行,第二拌和缸体呈“冂”状,可以使第二拌缸内的第二螺旋形搅拌叶片与地面形成搅拌空间,对料垅进行再次拌和,并且对其进行整理为后续工艺提供满足要求的物料。行整理为后续工艺提供满足要求的物料。行整理为后续工艺提供满足要求的物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就地热再生设备的拌和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沥青路面的就地热再生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就地热再生设备的拌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就地热再生施工过程主要包括原路面的加热、耙松、添加新沥青混合料、添加再生剂、拌和、摊铺等工序。目前国内外设备添加新沥青混合料主要是依赖固定式拌和站生产,由自卸车运输至施工现场施工,这种现有的施工模式存在:如果拌和站出现设备故障或材料短缺时,直接影响就地热再生现场无法施工;添加沥青混合料单一,容易造成无法有效改善路面级配的情况
……
等多种问题。为了改善相关工作环境,将固定式拌和站集成为移动式拌和设备,但由于受移动式拌和设备体积的影响,还需要对物料进行充分拌和,以为下一工序提供满足要求的物料,但现有技术中固定式拌和站的拌和方式不能满足移动式设备。
[0003]因此,现有技术有待于更进一步去的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就地热再生设备的拌和装置,在移动式设备有限空间内,提高对物料的拌和效率。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方案包括:
[0006]一种用于就地热再生设备的拌和装置,其包括布置在车体前方的第一拌和缸与布置在车体后方的第二拌和缸,其中,第一拌和缸的顶部为开口式,使物料自第一拌和缸的顶部进入缸体内,该第一拌和缸内布置有两个呈平行布置的第一搅拌轴,每个第一搅拌轴上均布置有第一螺旋形搅拌叶片,第一拌和缸在朝向第二拌和缸的缸体上设置有物料挤出口;第二拌和缸的底部为开口式,第二拌和缸的两端分别为敞开口,第二拌和缸内设置有第二安装架,该第二安装架上布置有水平布置的第二搅拌轴,第二搅拌轴上布置有第二螺旋形搅拌叶片,第二螺旋形搅拌叶片的边沿与地面存在间隙;距离第一拌和缸近的敞开口与上述物料挤出口挤出的物料外轮廓相适配,经第二拌和缸拌合后的物料从距离第一拌和缸远的敞开口排出。
[0007]所述的拌和装置,其中,上述第二拌和缸固定在车体的后车架上,第二拌和缸的两端分别铰接有支撑臂,支撑臂的另一端铰接在后车架的对应处,上述支撑臂上方的第二拌和缸的缸体上设置有液压支撑臂,该液压支撑臂的另一端设置在后车架的对应处。
[0008]所述的拌和装置,其中,上述第二拌和缸的缸体上设置有第一固定板,该第一固定板与液压支撑臂的动力轴相铰接,上述液压支撑臂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固定板铰接在后车架的对应处,第一固定板的长度大于第二固定板的长度。
[0009]所述的拌和装置,其中,上述第一拌和缸与第二拌和缸的对应处均布置有组合式加热墙。
[0010]所述的拌和装置,其中,组合式加热墙包括安装支架,该安装支架上布置有若干个
安装位,每一个安装位设置有一加热单元,该加热单元包括加热夹层,该加热夹层上设置有一燃气歧管,该燃气歧管上设置有一控制阀,每个控制阀的出口端通过对应的连接头与主燃气管相连通。
[001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就地热再生设备的拌和装置,就地热再生设备中的物料输送设备从第一拌和缸的顶部导入物料,通过双轴卧式进行搅拌,并最后从出料口挤出以料垅的方式掉落在待处理地面上,对物料进行较为充分的搅拌,随就地热再生设备前行,第二拌和缸体呈“冂”状,可以使第二拌缸内的第二螺旋形搅拌叶片与地面形成搅拌空间,对料垅进行再次拌和,并且对其进行整理为后续工艺提供满足要求的物料。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中拌和装置的布局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第一拌和缸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中第一拌和缸的剖视意图。
[0015]图4为本技术中第二拌和缸的示意图;
[0016]图5为本技术中组合式加热墙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就地热再生设备的拌和装置,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8]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就地热再生设备的拌和装置,如图1、图2与图5所示的,其包括布置在车体1前方的第一拌和缸2与布置在车体后方的第二拌和缸3,其中,第一拌和缸2的顶部4为开口式,其具体的可以将物料运输设备布置在顶部4上方,使物料直接掉落到第一拌和缸2的缸体内,能够更好的控制掉落角度以及掉落量,使物料自第一拌和缸2的顶部4进入缸体内,该第一拌和缸2内布置有两个呈平行布置的第一搅拌轴5,如图3所示的,每个第一搅拌轴5上均布置有第一螺旋形搅拌叶片6,第一拌和缸2在朝向第二拌和缸3的缸体上设置有物料挤出口7,使搅拌后的物料从物料挤出口7掉落到地面,形成料垄;第二拌和缸3的底部为开口式,第二拌和缸的两端分别为敞开口,也就是说第二拌和缸3的缸体呈“冂”,第二拌和缸内设置有第二安装架8,该第二安装架8上布置有水平布置的第二搅拌轴9,当然也可以取消第二安装架8,将第二搅拌轴9可以通过轴承等部件直接固定在第二拌和缸3的缸体上。第二搅拌轴9上布置有第二螺旋形搅拌叶片10,第二螺旋形搅拌叶片10的边沿与地面存在间隙,也就是说第二螺旋形搅拌叶片10转动时,其翅片并不与地面相接处,利用第二拌和缸3的缸体与地面的配合,形成搅拌空间,即将地面作为第二拌和缸3缸体的底面;距离第一拌和缸2近的敞开口与上述物料挤出口7挤出的物料外轮廓相适配,经第二拌和缸3拌合后的物料从距离第一拌和缸2远的敞开口排出,形成料垄,为后续工艺提供满足要求的物料。
[0019]更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的,上述第二拌和缸3固定在车体1的后车架12上,第二拌和缸3的两端分别铰接有支撑臂11,支撑臂11的另一端铰接在后车架12的对应处,上述支撑臂11上方的第二拌和缸3的缸体上设置有液压支撑臂13,该液压支撑臂13的另一端设置在
后车架12的对应处,可以通过液压支撑臂13的伸缩来微调第二拌和缸3的位置,以使其入口与第一拌和缸2掉落的料垄相适配。而且上述第二拌和缸3的缸体上设置有第一固定板15,该第一固定板15与液压支撑臂13的动力轴相铰接,上述液压支撑臂13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固定板14铰接在后车架12的对应处,第一固定板15的长度大于第二固定板14的长度,方便了液压支撑臂13的维修与拆卸。
[0020]而且上述第一拌和缸2与第二拌和缸3的对应处均布置有组合式加热墙。如图5所示的,组合式加热墙包括安装支架16,该安装支架16上布置有若干个安装位,每一个安装位设置有一加热单元17,该加热单元17包括加热夹层,该加热夹层上设置有一燃气歧管18,该燃气歧管18上设置有一控制阀19,每个控制阀19的出口端通过对应的连接头与主燃气管相连通,当然组合式加热墙并非本专利重点讨论的领域,其主要在于保温,也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相应技术予以配合,关于加热墙在此不再详述,具体可参见为了配合使用申请的另一项专利文献。
[0021]当然,以上说明仅仅为本技术的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就地热再生设备的拌和装置,其包括布置在车体前方的第一拌和缸与布置在车体后方的第二拌和缸,其特征在于,第一拌和缸的顶部为开口式,使物料自第一拌和缸的顶部进入缸体内,该第一拌和缸内布置有两个呈平行布置的第一搅拌轴,每个第一搅拌轴上均布置有第一螺旋形搅拌叶片,第一拌和缸在朝向第二拌和缸的缸体上设置有物料挤出口;第二拌和缸的底部为开口式,第二拌和缸的两端分别为敞开口,第二拌和缸内设置有第二安装架,该第二安装架上布置有水平布置的第二搅拌轴,第二搅拌轴上布置有第二螺旋形搅拌叶片,第二螺旋形搅拌叶片的边沿与地面存在间隙;距离第一拌和缸近的敞开口与上述物料挤出口挤出的物料外轮廓相适配,经第二拌和缸拌合后的物料从距离第一拌和缸远的敞开口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拌和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拌和缸固定在车体的后车架上,第二拌和缸的两端分别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山姜智文
申请(专利权)人:嘉鹏精工科技大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