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气管插管固定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8484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8 09: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的气管插管固定器,包括有面部防护板,在面部防护板的两端分别开设有耳孔,在每个耳孔内分别固定有绑带,两条绑带通过连接件相连接将面部防护板佩戴在患者的面部,在面部防护板上还分别开设有口腔窗口和调节滑槽,且在其内滑动设置有夹持固定器,夹持固定器用于夹持并固定插入患者气管中的插管,且插管处于口腔窗口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夹持固定器采用双臂夹持设计,并由滑动锁扣件上下滑动控制两个夹持槽块收拢或张开完成插管的夹持固定,同时夹持固定器设计了制动螺栓和锁紧螺栓来锁合插管的固定位置以及插管相对口腔的角度,以此实现插管固定位置的调整,进而防止气管插管对气道黏膜的压迫损伤。进而防止气管插管对气道黏膜的压迫损伤。进而防止气管插管对气道黏膜的压迫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的气管插管固定器


[0001]本技术涉及重症患者救助中插管辅助医疗器械的
,具体涉及为一种新型的气管插管固定器。

技术介绍

[0002]气管插管是保证病人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证充分供氧、抢救病人生命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尤其是重症医学科(ICU)病人病情危重,气管插管最常见、最重要,它用于上呼吸道梗阻经处理如短时间内不能纠正的患者;气道保护性机制受损,有反流误吸的患者;气道分泌物潴留导致肺部感染和下呼吸道梗阻,需要清除气道分泌物的患者;急性呼吸衰竭需行有创通气的患者。
[0003]正确的插管固定是保证插管成功的关键。一旦没有实施有效的气管插管固定,会导致气管插管的滑脱,那么病人之前的一切抢救治疗都归于零,则必须再次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重新固定,重新抢救治疗,而且插管本身也会给患者带来二次气道黏膜损伤的风险。由此可见气管插管固定的重要性。
[0004]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气管插管有两种固定方式:一种是市面上销售的固定器,另一种是我们固定时用注射器自制的一种固定棒。但使用这两种固定方式中分别存在以下不同的问题:
[0005]1、外购的固定器固定气管插管的水平位置不变,因而导致气管插管对气道黏膜的压迫始终处于一个面,容易引起气道黏膜压力性损伤的风险高。
[0006]2、外购的固定器对口腔黏膜的压迫位置也不变,即使口腔护理完或者去除固定器缓解压迫后,重新固定,受压的部位仍未改变,由此导致目前临床中口腔黏膜压力性损伤的患者明显增高,为此我科人员仅仅使用于新入院的患者,且使用24小时后就弃去,造成了医疗器材的浪费。
[0007]3、使用自制固定棒时,每次制作麻烦,且制作好的固定棒固定在患者口腔中后,不易从口腔抽吸口腔内的分泌物。
[0008]4、另外自制的固定棒用胶布缠绕,胶布浸湿且被口腔分泌物污染后不能重复利用,造成一次性耗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技术针对
技术介绍
中现有两种固定器由于插管固定位置不变导致口腔黏膜存在压力性损伤的风险以及该类医疗器材一次性使用造成浪费的共性问题。为此,我们对现有市场上销售的定位式固定器的进行适应性技术改造,将用于固定插管的夹持机构部分与面部防护板之间采用滑动设计;同时,在面部防护板上设计上下咬合板,以此防止气管插管被患者不自主地咬合造成插管不通畅的现象发生。基于上述设计思路,我们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气管插管固定器。
[0010]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的气管插管固定器,
包括有面部防护板,在所述面部防护板的两端分别开设有耳孔,其内分别固定有绑带,两条所述绑带通过连接件相连接将面部防护板佩戴在患者的面部,在参考上述现有设计的基础上,我们在所述面部防护板上还分别开设有口腔窗口和调节滑槽,所述调节滑槽位于口腔窗口的下方,且在其内滑动设置有夹持固定器,所述夹持固定器用于夹持并固定插入患者气管中的插管,且所述插管处于口腔窗口中。
[0011]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限定及解释,所述夹持固定器包括有调节座,在所述调节座的上端左右两侧上分别铰接有夹持臂,在每个所述夹持臂的末端上固定有夹持槽块,两个所述夹持臂通过滑动锁扣件相连接,所述滑动锁扣件通过向上滑动使两个所述夹持槽块共同相向靠拢夹持所述插管,且所述滑动锁扣件卡扣连接在两个所述夹持槽块上进而保证夹持固定器的稳定性,在所述调节座上固定有滑动杆,所述夹持固定器通过所述滑动杆将其滑动设置在所述调节滑槽中,在所述调节座上设置有止动螺栓,所述止动螺栓用于将所述夹持固定器锁合在所述面部防护板上并防止发生相对滑动,在所述调节座上对应每个所述夹持臂或两个所述夹持臂设置有锁紧螺栓,所述锁紧螺栓用于锁合两个所述夹持臂并防止两者发生同步的左、右摆动。
[0012]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补充,在两个所述夹持臂之间固定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用于配合所述滑动锁扣件向下滑动过程中使两个所述夹持槽块共同背向分开,便于将插管置入两个所述夹持槽块之间。
[0013]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补充,在所述调节座的下端上固定有滑动按压槽块,所述滑动按压槽块通过手指按压便于将所述夹持固定器沿着所述调节滑槽进行滑动移动。
[0014]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补充,在所述面部防护板上还开设有与所述口腔窗口相连通的插管置入槽,所述插管置入槽将插入气管中且与呼吸机相连接的插管通过其放置在口腔窗口中。
[0015]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补充,在所述面部防护板上对应所述插管置入槽铰接有盖板,在所述盖板上固定有多个卡扣柱,在所述面部防护板上对应多个所述卡扣柱开设有卡扣孔,所述盖板通过翻转打开或关闭所述插管置入槽。
[0016]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补充,在所述面部防护板的内侧面上分别固定有下巴柔性抵触块和人中柔性抵触块,其两者分别位于所述口腔窗口的下、上方,且其用于减少所述面部防护板与患者面部皮肤之间的接触面积。
[0017]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补充,位于所述口腔窗口上、下方的面部防护板的内侧面上还分别固定有上咬合板和下咬合板,且其两者位于下巴柔性抵触块与人中柔性抵触块之间,所述上咬合板、下咬合板共同用于防止患者上、下牙齿咬合所述插管。
[0018]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限定及解释,所述连接件为魔术贴、压扣、插口中任一种。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在面部防护板设置口腔窗口和调节滑槽,其中在调节滑槽内滑动设置有夹持固定器,夹持固定器采用双臂夹持设计,并由滑动锁扣件上下滑动控制两个夹持槽块收拢或张开完成插管的夹持固定,同时夹持固定器设计了制动螺栓和锁紧螺栓来锁合插管的固定位置以及插管相对口腔的角度,以此实现插管固定位置的调整,进而防止气管插管对气道黏膜的压迫损伤。2、本技术在面部防护板的内侧面上设计了上咬合板和下咬合板,患者上、下牙齿咬合其表面上,起到
撑开口腔的作用,进而保护插入气管的插管不被患者咬合而堵塞。3、本技术在面部防护板的内侧面上设计了下巴柔性抵触块和人中柔性抵触块,其主要用于减少面部防护板与患者面部皮肤之间的接触面积,以此避免面部防护板长时间佩戴过程中对患者面部形成压疮的风险。4、本技术的气管插管可以经插管置入槽从口腔窗口中取出,在插管不取出和不分离呼吸机的情况下,护理人员通过口腔窗口清除、抽取患者口腔内的分泌物,其临床护理工作量大大降低。5、本技术设计的气管插管固定器在符合临床消毒流程中,可以重复利用,进一步降低该类固定器的损耗。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面部防护板与绑带的连接示意图一;
[002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面部防护板与绑带的连接示意图二;
[0023]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夹持固定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图4中A部分的放大图;
[0025]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使用参考图;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的气管插管固定器,包括有面部防护板(1),在所述面部防护板(1)的两端分别开设有耳孔(105),其内分别固定有绑带(2),两条所述绑带(2)通过连接件(3)相连接将面部防护板(1)佩戴在患者的面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面部防护板(1)上还分别开设有口腔窗口(101)和调节滑槽(102),所述调节滑槽(102)位于口腔窗口(101)的下方,且在其内滑动设置有夹持固定器(4),所述夹持固定器(4)用于夹持并固定插入患者气管中的插管(11),且所述插管(11)处于口腔窗口(101)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的气管插管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固定器(4)包括有调节座(401),在所述调节座(401)的上端左右两侧上分别铰接有夹持臂(403),在每个所述夹持臂(403)的末端上固定有夹持槽块(407),两个所述夹持臂(403)通过滑动锁扣件(408)相连接,所述滑动锁扣件(408)通过向上滑动使两个所述夹持槽块(407)共同相向靠拢夹持所述插管(11),且所述滑动锁扣件(408)卡扣连接在两个所述夹持槽块(407)上进而保证夹持固定器(4)的稳定性,在所述调节座(401)上固定有滑动杆(402),所述夹持固定器(4)通过所述滑动杆(402)将其滑动设置在所述调节滑槽(102)中,在所述调节座(401)上设置有止动螺栓(404),所述止动螺栓(404)用于将所述夹持固定器(4)锁合在所述面部防护板(1)上并防止发生相对滑动,在所述调节座(401)上对应每个所述夹持臂(403)或两个所述夹持臂(403)设置有锁紧螺栓(405),所述锁紧螺栓(405)用于锁合两个所述夹持臂(403)并防止两者发生同步的左、右摆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新型的气管插管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在两个所述夹持臂(403)之间固定有压缩弹簧(409),所述压缩弹簧(409)用于配合所述滑动锁扣件(408)向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丽丽孙军菊雒芳张旭琴孙艳霞
申请(专利权)人:吕梁市人民医院山西医科大学附属吕梁医院山西医科大学第十一临床医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