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柱式结构水下病害自动扫查成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68473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8 09: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柱式结构水下病害自动扫查成像装置,测试墩柱外侧同轴设置有导轨,所述导轨下端设置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端部与所述测试墩柱固定,所述导轨上滑动安装有传力连接驱动单元,所述传力连接驱动单元的端部连接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下部设置有水下高清摄像单元,所述水下高清摄像单元底端设置有超声波水下检测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科学合理,用于解决长期以来桥梁墩柱水下病害检测中存在的定位不准、成像不清、检测效率低、危险性高、依赖潜水员及成本高的问题。依赖潜水员及成本高的问题。依赖潜水员及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柱式结构水下病害自动扫查成像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土木工程试验检测
,涉及跨江河桥梁墩柱水下病害的检测,特别涉及一种柱式结构水下病害自动扫查成像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役桥梁中,有很多桥梁水下墩柱及基础一直在水中工作。水中工作环境复杂,主要表现在:河水及其裹挟泥沙对水中结构的冲刷、磨损、被污染水环境的各类腐蚀作用、船只和漂浮物的撞击作用、水生物对水下结构的影响、严寒环境和干湿循环对结构的损伤等。长期处于这复杂多变的水文环境中,桥梁水下的结构容易产生各种缺陷,这些缺陷和病害会对桥梁的耐久性和承载能力形成较大的危害,严重时甚至可能危及行车安全。
[0003]桥梁水下构件的工作环境较水上结构更为恶劣,但由于检测技术及使用条件的限制,有效的桥梁水下结构检测手段较少,而且检测难度较大、效果不佳。
[0004]目前,桥梁墩柱水下结构病害检测中存在定位不准、成像不清、检测效率低、危险性高、依赖潜水员及成本高等问题,导致跨河桥梁水下墩柱及基础许多隐藏的病害难以准确探明,水下结构技术状况评定不准确,养护维修不及时,水下结构安全隐患常驻。桥梁结构水下部分的有效检测是结构评定和维修的前提,只有将水下结构的病害准确描述出来,才能顺利的进行下一步分析评定。
[0005]目前,导致桥梁水下结构检测困难的主要因素有:缺少专门针对桩柱构件检测的技术和装备、水质浑浊导致的水下病害成像困难、水下探摸人员的专业素养不够、水下人工摸探检测效率低等,导致不能准确描述水下结构的病害情况。桥梁事故有很多是突发的,很难预料到承载能力严重不足的结构何时会突然破坏,事故一旦发生,造成的后果大都极为严重,会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和经济财产造成极大的危害,同时也会在社会上造成严重不良影响。
[0006]传统的墩柱水下检测,目前主要还是采用潜水员人工摸测,结合水下摄像机手动采集图像的模式进行,这种传统检测方式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检测效率低下,潜水员负重后水下动作缓慢,体力消耗大,较大的动作还会导致水质浑浊,不利于采集病害图像,且易漏检;2、检测成本高、危险性高,检测时应特别注意周边及水下环境,保证作业安全;3、潜水人员一般并非桥梁检测本专业的人员,对病害的了解不够清晰和敏感,描述病害时不够清晰明确。
[0007]近年来,水下机器人出现了一些新的应用,但其主要适用于大坝、重力式桥墩等具有大平面构件的初步探查或定点位病害检查,并不适用于桥梁墩柱这类小截面构件的全覆盖检查,其应用于桥梁墩柱检测时,存在以下问题:1、定位悬停困难,水下机器人通常是通过螺旋桨驱动,在水中受水流和涡流等因素影响,特别是在一些水流比较快的河水中,机器人的定位悬停困难;2、操作不便捷,水下机器人普遍靠有线的电力驱动,检测时需自配发电机,在水上作业平台受限的情况下,较不便捷,且为保证全覆盖检测,需不断绕墩柱做周向移动,并需调整摄像头对准墩柱,操作难度极大;3、图像采集质量差,由于机器本身不稳定,
较难采集到理想的病害图像,而且极易造成误检漏检,在浑水中需紧贴墩柱进行拍摄,成像区域较小,不利于检测病害;4、检测效率低,现场检测时大部分精力用于设备本身的水下姿态及位置调整,很难精准高效的进行检测。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柱式结构水下病害自动扫查成像装置,用于解决长期以来桥梁墩柱水下病害检测中存在的定位不准、成像不清、检测效率低、危险性高、依赖潜水员及成本高的问题。
[0009]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10]一种柱式结构水下病害自动扫查成像装置,包括测试墩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墩柱外侧同轴设置有导轨,所述测试墩柱上设置有辅助绑带,所述辅助绑带与导轨连接,所述导轨下端设置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端部与所述测试墩柱固定,所述导轨上滑动安装有传力连接驱动单元,所述传力连接驱动单元的端部连接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下部设置有水下高清摄像单元,所述水下高清摄像单元底端设置有超声波水下检测模块。
[0011]而且,所述传力连接驱动单元包括稳定轮、导轨滑块组、电动伸缩杆固定架、轮毂电机驱动轮、驱动轮刚性定位架及蓄电池,所述导轨的侧壁上卡装有两组所述稳定轮,两组所述稳定轮上端面连接所述导轨滑块组,所述导轨滑块组的一个导轨滑块上连接蓄电池,另一个导轨滑块上设置所述电动伸缩杆固定架,所述电动伸缩杆固定架上纵向穿装所述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顶端连接有伸缩杆电机,两个所述导轨滑块之间设置有驱动轮刚性定位架,所述驱动轮刚性定位架下端设置有轮毂电机驱动轮,所述轮毂电机驱动轮与所述导轨上表面接触。
[0012]而且,所述水下高清摄像单元包括滑移支架、水下高清摄像头及锥形排水罩,所述滑移支架横向滑动安装于所述电动伸缩杆上,所述滑移支架的一侧设置所述水下高清摄像头,所述水下高清摄像头前端设置锥形排水罩,所述排水罩与墩柱测试面间距为2~5cm。
[0013]而且,所述锥形排水罩的前端设置有透明玻璃窗及补光灯带。
[0014]而且,所述超声波水下检测模块包括超声测缺陷探头及超声测底探头,所述超声测缺探头正对所述测试墩柱,所述超声测底探头正对河床。
[0015]而且,所述固定架的个数为8个,且均匀分布于所述测试墩柱四周,所述固定架包括底座、正反牙螺栓及顶板,所述底座安装于所述导轨上,所述底座上穿装所述正反牙螺栓,所述正反牙螺栓的端部连接有所述顶板,所述顶板与所述测试墩柱接触。
[0016]而且,所述导轨包括插装连接的四个导轨本体,所述导轨本体的端部设置有拼接槽口,相邻所述导轨本体通过插装入所述拼接槽口的插销插装固定。
[0017]本技术的优点及有益效果为:
[0018]1、本技术的柱式结构水下病害自动扫查成像装置,现场操作简便,可实现墩柱周向及竖向三维全覆盖的步进式扫查,解决了传统方式定位不准、检测效率低、危险性高、成像不清及成本高的问题。
[0019]2、本技术的柱式结构水下病害自动扫查成像装置,有助于推动桥梁水下结构病害的普查,从而保障跨江河桥梁运行安全。
[0020]3、本技术的柱式结构水下病害自动扫查成像装置,导轨的侧壁上卡装有两组
所述稳定轮,两组所述稳定轮上端面均连接所述导轨滑块组,一个所述导轨滑块组上连接蓄电池,另一个所述导轨滑块组上设置所述电动伸缩杆固定架,所述电动伸缩杆固定架上纵向穿装所述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顶端连接有伸缩杆电机,电动伸缩杆可以实现水深方向的上下自动伸缩扫查,两个所述导轨滑块之间设置有驱动轮刚性定位架,所述驱动轮刚性定位架下端设置有轮毂电机驱动轮,所述轮毂电机驱动轮与所述导轨上表面接触,可以实现环绕测试墩柱的周向自动扫查,作业稳定,采用无线遥控电驱动方式,自动化程度高。
[0021]4、本技术的柱式结构水下病害自动扫查成像装置,导轨包括插装连接的四个导轨本体,所述导轨本体的端部设置有拼接槽口,相邻所述导轨本体通过插装入所述拼接槽口的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柱式结构水下病害自动扫查成像装置,包括测试墩柱(1),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墩柱(1)外侧同轴设置有导轨(2),所述测试墩柱(1)上设置有辅助绑带(10),所述辅助绑带(10)与导轨(2)连接,所述导轨(2)下端设置有固定架(3),所述固定架(3)的端部与所述测试墩柱(1)固定,所述导轨上滑动安装有传力连接驱动单元(4),所述传力连接驱动单元(4)的端部连接有电动伸缩杆(6),所述电动伸缩杆(6)下部设置有水下高清摄像单元(5),所述水下高清摄像单元(5)底端设置有超声波水下检测模块(2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式结构水下病害自动扫查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力连接驱动单元(4)包括稳定轮(11)、导轨滑块组(12)、电动伸缩杆固定架(13)、轮毂电机驱动轮(14)、驱动轮刚性定位架(15)及蓄电池(16),所述导轨(2)的侧壁上卡装有两组所述稳定轮(11),两组所述稳定轮(11)上端面连接所述导轨滑块组(12),所述导轨滑块组(12)的一个导轨滑块上连接蓄电池(16),另一个导轨滑块上设置所述电动伸缩杆固定架(13),所述电动伸缩杆固定架(13)上纵向穿装所述电动伸缩杆(6),所述电动伸缩杆(6)顶端连接有伸缩杆电机(8),两个所述导轨滑块之间设置有驱动轮刚性定位架(15),所述驱动轮刚性定位架(15)下端设置有轮毂电机驱动轮(14),所述轮毂电机驱动轮(14)与所述导轨(2)上表面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式结构水下病害自动扫查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下高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力博赵向樱李永强王星王德群张永宾边轩闫燕红张海辉安冬常翔宇裴旺马强王飞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交通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