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浮动缓冲液压油缸,包括尾端耳环、浮动活塞杆、后端盖、后缸体、浮动活塞、中间块、单向顺序阀、前活塞、前缸体、前端盖、前活塞杆和前端耳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液压油缸在受到轴向撞击后可以迅速自动缓冲回缩,并在轴向撞击结束后自动回弹原位。通过调节单向顺序阀,可以设置平衡轴向撞击力所需输出力,可以调节浮动缓冲动作的灵敏度。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液压油缸安装方便、调节简单、反应灵敏、无需额外机构辅助和复杂的逻辑控制,充分满足环卫车等类似装备中摆臂机构的容易安装维修、高碰撞灵敏度、高缓冲回缩动作响应速度和及时回弹的使用要求。求。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浮动缓冲液压油缸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压油缸
,特别涉及一种浮动缓冲液压油缸。
技术介绍
[0002]环卫车等类似装备的扫盘摆臂机构,要求液压油缸能够自如伸缩并可靠停止,在摆臂运动到位后,摆臂机构整体处于浮动状态,在摆臂机构遇到障碍或受到撞击时可以自动缓冲回缩,并在撞击结束后自动回到原位。
[0003]常规的液压油缸在此类场景应用,需要搭配铁链等装置实现机构浮动,或是通过多组液压油缸、多路液压回路以复杂的控制逻辑耦合实现机构浮动,实际使用时存在着灵敏度低、无法充分缓冲回缩、控制原理复杂、调试困难、安装维护不便、整体系统和结构复杂、故障率高、成本高等问题。摆臂机构在撞击力作用下极易损坏,修复和调整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浮动缓冲液压油缸,可以在受到轴向撞击后迅速自动缓冲回缩,并在撞击结束后回弹原位,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浮动缓冲液压油缸,包括后缸体和前缸体,所述后缸体和前缸体均具有轴向的通腔,所述后缸体和前缸体之间设置有中间块,所述后缸体远离中间块一端连接有后端盖,贯穿所述后端盖设置有浮动活塞杆,所述浮动活塞杆远离所述中间块的一端和尾端耳环固定连接;所述后缸体内靠近所述中间块位置处设置有浮动活塞,所述浮动活塞与浮动活塞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前缸体远离所述中间块的一端连接有前端盖,贯穿所述前端盖设置有前活塞杆,前活塞杆远离所述中间块的一端和前端耳环固定连接;所述前缸体内靠近所述中间块位置处设置有前活塞,所述前活塞与前活塞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中间块连接有单向顺序阀。
[0007]进一步地,所述所述后缸体与所述浮动活塞滑动连接,所述浮动活塞与所述中间块之间具有一定空间,使后缸体与浮动活塞间形成A2腔体;所述浮动活塞杆与所述后缸体之间具有一定空间,使后缸体内与浮动活塞杆间形成B2腔体。
[0008]进一步地,所述前缸体和所述前活塞滑动连接,所述前活塞和所述中间块之间具有一定空间,使前缸体和前活塞间形成A1腔体;所述前缸体和所述前活塞杆之间具有一定空间,使前缸体和前活塞杆形成B1腔体。
[0009]进一步地,所述前缸体靠近中间块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油口A和油口B,所述油口A靠近所述中间块,所述油口A和油口B具有一定距离。
[0010]进一步地,所述油口A和A1腔体连通,所述油口B和B1腔体连通。
[0011]进一步地,所述中间块设置有油路a、阀孔、油路b和油口Ls,所述油路a和所述A2腔体连通,所述油路a与所述阀孔连通,所述阀孔径向于所述中间块;所述油路b垂直于所述阀孔,所述油路b和所述油口Ls连通。
[0012]进一步地,所述油路a、阀孔和油路b为“Z”型。
[0013]进一步地,所述单向顺序阀安装于所述阀孔内。
[0014]进一步地,所述浮动活塞设置有沿轴向的油路c,用于液压油自由通过。
[0015]进一步地,所述油口Ls靠近所述油口A。
[0016]本专利技术通过使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到的有益效果是:
[0017](1)本专利技术的浮动缓冲液压油缸能在受到轴向撞击后,迅速自动浮动回缩,并在轴向撞击结束后自动回弹原位,不需要额外的机构、液压阀辅助,不需要复杂的逻辑控制。结构简单、安装和维护方便,可以广泛的使用于环卫车扫盘摆臂机构等使用场合,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0018](2)本专利技术的浮动缓冲液压油缸可以消除机械间隙,减小机构启停动作时的冲击;
[0019]本专利技术的浮动缓冲液压油缸用于平衡轴向撞击力的输出力可以根据实际工况随时调节,简单调节设定值即可确保机构浮动缓冲动作的灵敏度和缓冲效果。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浮动缓冲液压油缸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间块和后缸体结构放大图;
[0022]附图标记:1、尾端耳环,2、浮动活塞杆,3、后端盖,4、后缸体,41、A2腔体,42、B2腔体,5、浮动活塞,51、油路c,6、中间块,61、油路a,62、阀孔,63、油路b,64、油口Ls,7、单向顺序阀,8、前活塞,9、前缸体,91、A1腔体,92、B1腔体,93、油口A,94、油口B,10、前端盖,11、前活塞杆,12、前端耳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出优选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然而,需要说明的是,说明书中列出的许多细节仅仅是为了使读者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方面有一个透彻的理解,即便没有这些特定的细节也可以实现本专利技术的这些方面。
[0024]参阅图1
‑
图2,一种浮动缓冲液压油缸,包括后缸体4和前缸体9,后缸体4和前缸体9均具有轴向的通腔,后缸体4和前缸体9之间设置有中间块6,后缸体4远离中间块6一端连接有后端盖3,贯穿后端盖3设置有浮动活塞杆2,浮动活塞杆2远离中间块6的一端和尾端耳环1固定连接;后缸体4内靠近中间块6位置处设置有浮动活塞5,浮动活塞5与浮动活塞杆2的另一端连接;前缸体9远离中间块6的一端连接有前端盖10,贯穿前端盖10设置有前活塞杆11,前活塞杆11远离中间块6的一端和前端耳环12固定连接;前缸体9内靠近中间块6位置处设置有前活塞8,前活塞8与前活塞杆11的另一端连接;中间块6连接有单向顺序阀7。后缸体4与浮动活塞5滑动连接,浮动活塞5与中间块6之间具有一定空间,使后缸体4与浮动活塞5间形成A2腔体41;浮动活塞杆2与后缸体4之间具有一定空间,使后缸体4内与浮动活塞杆2间形成B2腔体42。前缸体9和前活塞8滑动连接,前活塞8和中间块6之间具有一定空间,使前缸体9和前活塞8间形成A1腔体91;前缸体9和前活塞杆11之间具有一定空间,使前缸体9和前活塞杆11形成B1腔体92。前缸体9靠近中间块6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油口A93和油口B 94,油口A93靠近中间块6,所述油口A93和油口B94具有一定距离。油口A93和A1腔体91连通,油
63的连接口,此时单向顺序阀7处于单向流通状态,仅可以由单向顺序阀7和油路b 63的连接口向单向顺序阀7和油路a 61的连接口流动,通过单向顺序阀7后,由单向顺序阀7和油路1 61的连接口流入油路a 61,经油路a 61流入后缸体4与浮动活塞5之间的A2腔体41。由于浮动活塞5设置有油路c 51,流入A2腔体41的液压油经由油路c 51流入B2腔体42,A2腔体41、B2腔体42和油路a 61内部的液压油压力一致。由于浮动活塞5两端存在面积差,由此产生指向尾端耳环1的力,推动浮动活塞5沿后缸体4朝后端盖3方向运动,带动浮动活塞杆2和尾端耳环1向后伸出,浮动活塞5处于浮动状态。
[0030]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浮动缓冲液压油缸,包括后缸体(4)和前缸体(9),所述后缸体(4)和前缸体(9)均具有轴向的通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缸体(4)和前缸体(9)之间设置有中间块(6),所述后缸体(4)远离中间块(6)一端连接有后端盖(3),贯穿所述后端盖(3)设置有浮动活塞杆(2),所述浮动活塞杆(2)远离所述中间块(6)的一端和尾端耳环(1)固定连接;所述后缸体(4)内靠近所述中间块(6)位置处设置有浮动活塞(5),所述浮动活塞(5)与浮动活塞杆(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前缸体(9)远离所述中间块(6)的一端连接有前端盖(10),贯穿所述前端盖(10)设置有前活塞杆(11),前活塞杆(11)远离所述中间块(6)的一端和前端耳环(12)固定连接;所述前缸体(9)内靠近所述中间块(6)位置处设置有前活塞(8),所述前活塞(8)与前活塞杆(1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中间块(6)连接有单向顺序阀(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浮动缓冲液压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缸体(4)与所述浮动活塞(5)滑动连接,所述浮动活塞(5)与所述中间块(6)之间具有一定空间,使后缸体(4)与浮动活塞(5)间形成A2腔体(41);所述浮动活塞杆(2)与所述后缸体(4)之间具有一定空间,使后缸体(4)内与浮动活塞杆(2)间形成B2腔体(4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浮动缓冲液压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缸体(9)和所述前活塞(8)滑动连接,所述前活塞(8)和所述中间块(6)之间具有一定空间,使前缸体(9)和前活塞(8)间形成A1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崎峰,吕志涛,徐海涵,刘琛,文杰,卢海,黄峥,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博世科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