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余功新专利>正文

一种输液器及其滴漏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8300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8 09: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输液器及其滴漏组件。其利用容腔内的水位高低,自动触发液体通断件内的液位浮球进行上下浮动,对应的第二通道口便可被自动打开或关闭,最终实现自动切换输液瓶输液的功能,可有效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概率。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主要包括滴漏主体,滴漏主体内部设有容腔,滴漏主体的端部分别为第一端部、第二端部,滴漏主体上设有出液口;第一端部设有液体通断件;液体通断件包括液体通道,液体通道两端分别为第一通道口、第二通道口,每个液体通断件内的第二通道口与第二端部之间的间距不一;液体通断件还包括框体、液位浮球,框体上设有进液孔,液位浮球设置于框体内,液位浮球可堵塞或脱离于第二通道口。可堵塞或脱离于第二通道口。可堵塞或脱离于第二通道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输液器及其滴漏组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输液器,特别地,涉及一种输液器及其滴漏组件。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输液器结构如公布号为CN115591047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一种环保型一次性输液器,其主要结构包括输液瓶、瓶盖、穿刺器、输液管、滴漏、流量调节器,其结构重点参见该现有专利附图1所示,穿刺器插入到瓶盖内,输液瓶内的药液会依次经过瓶盖、穿刺器、输液管、滴漏、流量调节器,最后流入到患者体内。
[0003]部分患者在输液的过程中,所使用到的输液瓶的数量不止一个,需逐个将输液瓶内的药液注射入患者体内。
[0004]实际操作过程中,医护人员先将多个输液瓶一次性挂在输液架上方位置,将穿刺器插入到其中一个输液瓶内,直至该输液瓶内的药液注射完毕后,医护人员将穿刺器从该输液瓶内拔出,然后再将该穿刺器插入到另外一个输液瓶内,继续输液。
[0005]在上述输液过程中,患者需时刻关注当前输液瓶内的药液残留总量,该输液瓶内的药液残留总量较少时,便需要呼叫医护人员来将该穿刺器从该输液瓶内拔出并插入到另外的输液瓶内。
[0006]基于现实医护环境,一方面,患者自身身体状态较差,无法时刻紧盯当前输液瓶内的药液残留总量,即使有陪护的情况下,陪护也同样无法时刻关注到药液残留总量;另一方面,医护人员人数有限,无法时刻关注每个输液患者的情况;一旦该输液瓶内的药液注射完毕且未进行及时换瓶操作,容易导致患者血液倒流至输液管,甚至空气意外进入到患者血管内,易造成医疗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滴漏组件,其利用容腔内的水位高低,自动触发液体通断件内的液位浮球进行上下浮动,对应的第二通道口便可被自动打开或关闭,最终实现自动切换输液瓶输液的功能,可有效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概率。
[0008]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滴漏组件,包括滴漏主体,所述滴漏主体内部设有容腔,所述滴漏主体的两个相对的端部分别为第一端部、第二端部,所述滴漏主体上设有出液口;所述第一端部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液体通断件;所述液体通断件包括液体通道,所述液体通道两端分别为第一通道口、第二通道口,所述第一通道口延伸至所述滴漏主体外侧,所述第二通道口位于所述容腔内并往所述第二端部方向进行延伸,每个所述液体通断件内的第二通道口与所述第二端部之间的间距不一;所述液体通断件还包括框体、液位浮球,所述框体安装于所述第二通道口外侧,所述框体上设有进液孔,所述液位浮球设置于所述框体内,所述液位浮球可堵塞或脱离于所
述第二通道口。
[000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药液先由最远离第二端部的第二通道口流入到容腔内,直至容腔内的药液水位高于另外的液体通断件的第二通道口,此时,容腔内的药液会推动另外液体通断件内的液位浮球上浮,液位浮球堵塞于对应的第二通道口,其他药液便不会通过被液位浮球堵塞的液体通断件流入到容腔内;最远离第二端部的第二通道口内会有药液不断流入到容腔内,当最远离第二端部的第二通道口内的药液流尽时,容腔内的药液水位会逐步下降,直至药液水位降低至另外的液体通断件的第二通道口下方位置时,对应的液位浮球从第二通道口内脱离,对应液体通道内的药液便可逐步流入到容腔内;上述使用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容腔内的药液水位落差情况,实现了不同的药液依次自动下流到容腔、自动切换输液瓶输液的相关功能,摒弃了传统输液过程需医护人员拔针换瓶的操作弊端,减轻了患者输液需时刻关注输液瓶内药液数量的痛苦,有效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概率。
[0010]优选的,所述框体上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二通道口由所述安装孔延伸入所述框体内部,所述第二通道口呈扩口状,所述第二通道口的扩口朝向所述液位浮球一侧。
[001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液位浮球更容易进入到呈扩口状的第二通道口内,封堵精准度更高且效果更佳。
[0012]优选的,所述第二通道口的扩口大小大于所述框体上的安装孔孔径大小。
[00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通道口的扩口可与框体安装孔相互配合,提升框体与优选的,所述第二通道口的扩口外边缘相抵于所述框体的内框壁上。
[00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通道口的扩口外边缘与框体内框壁之间产生抵触力,有助于提升框体与第二通道口之间的安装稳定性,从而可对液位浮球的浮动空间进行控制,第二通道口的封堵或疏通的精准度更高。
[0015]优选的,所述框体包括框架、框盖,所述安装孔位于所述框架上,所述进液孔位于所述框盖上,所述框架上设有与第二通道口朝向一致的框口,所述框盖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框架的框口上。
[00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实际安装过程中,可先将液位浮球放置入框架内,再将框该安装于框架上,安装便捷性高。
[0017]优选的,所述滴漏主体包括第一滴漏盖、主滴漏体,所述第一端部位于所述第一滴漏盖上,所述主滴漏体端部插接于所述第一滴漏盖侧壁上。
[001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滴漏盖与主滴漏体之间呈分体设置,一方面,采用分体设计,降低了制造难度;另一方面,在实际安装过程中,可先将液体通断件安装于第一滴漏盖上,再将第一滴漏盖安装于主滴漏体端部位置,安装过程更加便捷。
[0019]优选的,所述第一滴漏盖上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接件,每个所述对接件均包括外对接头、内对接头,所述外对接头延伸至滴漏主体外侧,所述内对接头延伸至容腔内侧,所述液体通道位于外对接头、第一滴漏盖、内对接头内;所述液体通断件包括液体通断管,所述液体通断管端部插接于所述内对接头,所述第二通道口位于所述液体通断管背离所述内对接头的端部位置。
[002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首先,对接件与第一滴漏盖之间可采用一体注塑成型形式,制
造成本有效下降;其次,液体通断管与内对接头之间采用分体式设计,拆装便捷;再次,结合第一滴漏盖与主滴漏体之间所采用的分体式设计,可先将液体通断管插入于第一滴漏盖上的内对接头上,再将第一滴漏盖安装于主滴漏体端部位置,安装稳定性较高,也能保证足够的安装便捷性。
[0021]优选的,所述滴漏主体还包括第二滴漏盖,所述主滴漏体背离第一滴漏盖的端部插接于所述第二滴漏盖侧壁上,所述出液口位于所述第二滴漏盖上。
[002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整个滴漏主体内的第一滴漏盖、主滴漏体、第二滴漏盖三者采用分体式设计,生产难度下降,安装便捷。
[0023]优选的,所述内对接头外侧壁上设有卡环,所述液体通断管卡接于所述卡环上。
[002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液体通断管插入到内对接头时,内对接头上的卡环与液体通断管的内管壁相卡合,液体通断管与内对接头的连接更加稳定。
[0025]本专利技术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输液器,该输液器内的滴漏组件利用其容腔内的水位高低,自动触发液体通断件内的液位浮球进行上下浮动,对应的第二通道口便可被自动打开或关闭,整个输液器最终可实现自动切换输液瓶输液的功能,可有效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概率。
[002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滴漏组件,包括滴漏主体(1),所述滴漏主体(1)内部设有容腔(104),所述滴漏主体(1)的两个相对的端部分别为第一端部(2)、第二端部(3),所述滴漏主体(1)上设有出液口(4),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端部(2)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液体通断件(5);所述液体通断件(5)包括液体通道(6),所述液体通道(6)两端分别为第一通道口(61)、第二通道口(62),所述第一通道口(61)延伸至所述滴漏主体(1)外侧,所述第二通道口(62)位于所述容腔(104)内并往所述第二端部(3)方向进行延伸,每个所述液体通断件(5)内的第二通道口(62)与所述第二端部(3)之间的间距不一;所述液体通断件(5)还包括框体(52)、液位浮球(53),所述框体(52)安装于所述第二通道口(62)外侧,所述框体(52)上设有进液孔(7),所述液位浮球(53)设置于所述框体(52)内,所述液位浮球(53)可堵塞或脱离于所述第二通道口(6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滴漏组件,其特征是:所述框体(52)上设有安装孔(8),所述第二通道口(62)由所述安装孔(8)延伸入所述框体(52)内部,所述第二通道口(62)呈扩口状,所述第二通道口(62)的扩口朝向所述液位浮球(53)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滴漏组件,其特征是:所述第二通道口(62)的扩口大小大于所述框体(52)上的安装孔(8)孔径大小。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滴漏组件,其特征是:所述第二通道口(62)的扩口外边缘相抵于所述框体(52)的内框壁上。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意一项所述的滴漏组件,其特征是:所述框体(52)包括框架(521)、框盖(522),所述安装孔(8)位于所述框架(521)上,所述进液孔(7)位于所述框盖(522)上,所述框架(521)上设有与第二通道口(62)朝向一致的框口(17),所述框盖(522)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框架(521)的框口(17)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滴漏组件,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功新
申请(专利权)人:余功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