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槐耳接种种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8040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8 09: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槐耳种植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槐耳接种种植器,包括导板,导板的前端固定有凸出的铲板,导板的后端具有向上延伸的储料筒,铲板的表面连续弯折形成弧形凹陷的第一铲道和第二铲道,第二铲道分布在第一铲道两侧,导板的底面具有贯通储料筒的注料通道,注料通道对齐所述第一铲道,所述注料通道的后方对称转动有挤压轮,两个所述挤压轮呈V型分布,挤压轮对位所述第二铲道,所述铲板的后端设置有覆膜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铲板在槐木基体表面快速开出接种道的同时,通过注料通道向接种道内释放槐耳菌种,配合膜层的包覆,实现将槐耳菌种快速接种在表面腐朽的槐木表面,加快对槐耳仿原生态种植的进行。生态种植的进行。生态种植的进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槐耳接种种植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槐耳种植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槐耳接种种植器。

技术介绍

[0002]槐耳作为名贵中药材,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市场需求量较大,而野生槐耳生长于槐树表面,对于生长环境要求严格,导致野生槐耳较为稀缺,而人工栽培槐耳具有较大的市场价值,现有人工培育槐耳一般将菌种接种至菌包内,进行集中发酵培育,培育过程中对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要求较高。
[0003]现有专利技术专利CN 103688758 B公开一种槐耳的原生态栽培方法,该方法利用腐朽的槐木作为槐耳菌种的栽培基质,在产量得到保障的情况下尽量还原槐耳的野生生长模式,保障槐耳的品质,该方法是将槐耳菌种接种在腐朽的槐木表面,为避免槐木表面生长其他菌种,需要对槐木进行高温灭菌,并在无菌环境下进行快速接种,现在并没有较为高效的设备将槐耳菌种稳定接种在槐木表面。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下问题:上述方法是将槐耳菌种接种在腐朽的槐木表面,为避免槐木表面生长其他菌种,需要对槐木进行高温灭菌,并在无菌环境下进行快速接种,现在并没有较为高效的设备将槐耳菌种稳定接种在槐木表面。
[0005]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槐耳接种种植器,包括导板,导板的前端固定有凸出的铲板,导板的后端具有向上延伸的储料筒,铲板的表面连续弯折形成弧形凹陷的第一铲道和第二铲道,第二铲道分布在第一铲道两侧,导板的底面具有贯通储料筒的注料通道,注料通道对齐所述第一铲道,所述注料通道的后方对称转动有挤压轮,两个所述挤压轮呈V型分布,挤压轮对位所述第二铲道,所述铲板的后端设置有覆膜组件。
[0006]优选的,所述覆膜组件包括对称分布的两个支架,在两个所述支架之间上下转动分布有膜辊和导辊,膜辊表面卷绕有膜层,膜层绕过导辊向所述导板后方延伸。
[0007]优选的,所述膜辊通过阻尼轴承与支架转动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挤压轮相对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45
°‑
60
°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铲道与第二铲道之间最小间隙不小于3mm。
[0010]优选的,所述注料通道的底部转动有叶轮,叶轮的直径尺寸与注料通道的底口适配,叶轮同轴固定有滚轮,滚轮对齐第一铲道和第二铲道的间隙。
[0011]优选的,所述导板的侧边向上弯折,导板的上表面与所述储料筒外壁之间形成集料间隙,集料间隙连通有向下延伸的分流道,分流道的底口位于所述挤压轮与覆膜组件之间。
[0012]优选的,所述储料筒外壁轮廓靠近铲板的一侧为尖锥状,使所述集料间隙由铲板至储料筒方向形成向两侧分叉,所述分流道连接在集料间隙的分叉端。
[0013]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槐耳接种种植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专利技术采用铲板在槐木基体表面快速开出接种道的同时,通过注料通道向接种道内释放槐耳菌种,配合膜层的包覆,实现将槐耳菌种快速接种在表面腐朽的槐木表面,加快对槐耳仿原生态种植的进行;2、本专利技术采用第二铲道在槐木表面开出凹陷道,接种道、凹陷道之间形成楞条,通过挤压轮对楞条的侧压,将槐耳菌种及时包裹固定在接种道内,达到稳定接种的目的;3、本专利技术通过集料间隙和分流道传导铲板开出的木屑至凹陷道内,在接种道两侧形成凸出的支撑条,膜层包覆槐木基体时,通过该支撑条使膜层不与接种道内的槐耳菌种接触,有利于槐耳菌种的后续栽培发育。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作用于槐木表面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上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下部结构示意图之一;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下部结构示意图之二;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叶轮、滚轮安装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储料筒内侧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接种道与凹陷道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挤压轮挤压楞条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槐耳菌种接种在槐木表面示意图。
[0015]图中标号:1、导板;2、铲板;21、第一铲道;22、第二铲道;3、储料筒;4、覆膜组件;41、支架;42、膜辊;43、导辊;44、膜层;5、分流道;6、注料通道;61、叶轮;62、滚轮;7、挤压轮;8、接种道;9、凹陷道;10、楞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17]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0018]实施例一一种槐耳接种种植器,由开槽、放种、覆膜三个部分;选用圆柱形的槐木裁切成规整的段,槐木段的长度保持在50

80cm,并对槐木段的表面进行规整处理,去除表面的支杆、凸起等杂乱部分,将处理后的槐木段使用秸秆腐烂剂进行腐烂处理,至槐木段的表面呈腐烂状,将腐烂的槐木段进行高压、高温灭菌,消灭槐木表面及内部的菌体,形成槐木基体;开槽部分的结构如下:如图1

4所示,导板1为平面板状,其两侧具有向上弯折的边缘,在导板1的前端固定铲板2,铲板2的表面连续弯折形成弧形凹陷的第一铲道21和第二铲道22,第二铲道22分布在第一铲道21两侧,第二铲道22与第一铲道21之间最小间隙不小于3mm,第一铲道21的最大宽度与深度大于第二铲道22的最大宽度与深度,第一铲道21和第二铲道22的端部做开刃
打磨处理,使第一铲道21和第二铲道22的端部形成锋利端;放种部分的结构如下:如图2

6所示,在导板1的后端上表面固定储料筒3,储料筒3向上延伸,并且储料筒3的顶口敞开,在铲板2的底面设置注料通道6,注料通道6贯通储料筒3,注料通道6的底端向铲板2方向倾斜,并对齐第一铲道21;在注料通道6的底部转动安装叶轮61,叶轮61的直径尺寸与注料通道6的底口尺寸适配,叶轮61的叶柄部位为可变形的橡胶材料,叶轮61同轴固定两组滚轮62,两组滚轮62对齐第一铲道21和第二铲道22的间隙;在铲板2的下部固定支座,支座的底部对称转动安装挤压轮7,两个挤压轮7呈V型分布,挤压轮7相对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45
°‑
60
°
,挤压轮7对位第二铲道22,挤压轮7位于注料通道6底口的后方;覆膜部分的结构如下:如图1和图3所示,覆膜组件4置于导板1的后端,覆膜组件4包括对称分布的两个支架41,两个支架41固定在导板1后端的两侧,在两个支架41之间上下转动分布有膜辊42和导辊43,膜辊42表面卷绕有膜层44,膜层44绕过导辊43向导板1后方延伸;膜辊42的两端对称设置两个转座,转座的尺寸小于膜辊42的直径,转座通过螺钉与支架41固定连接,而膜辊42通过阻尼轴承与转座转动连接;如图1

8所示,槐耳接种工作需要在无菌环境中进行,将槐耳菌种料置于储料筒3内,操作者手持槐木基体,先拉出膜层44的一端包覆粘接在槐木基体的一端,然后倾斜导板1和铲板2相对槐木基体的轴线夹角30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槐耳接种种植器,包括导板(1),其特征在于,导板(1)的前端固定有凸出的铲板(2),导板(1)的后端具有向上延伸的储料筒(3),铲板(2)的表面连续弯折形成弧形凹陷的第一铲道(21)和第二铲道(22),第二铲道(22)分布在第一铲道(21)两侧,导板(1)的底面具有贯通储料筒(3)的注料通道(6),注料通道(6)对齐所述第一铲道(21),所述注料通道(6)的后方对称转动有挤压轮(7),两个所述挤压轮(7)呈V型分布,挤压轮(7)对位所述第二铲道(22),所述铲板(2)的后端设置有覆膜组件(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槐耳接种种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覆膜组件(4)包括对称分布的两个支架(41),在两个所述支架(41)之间上下转动分布有膜辊(42)和导辊(43),膜辊(42)表面卷绕有膜层(44),膜层(44)绕过导辊(43)向所述导板(1)后方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槐耳接种种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膜辊(42)通过阻尼轴承与支架(41)转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槐耳接种种植器,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金波陈培培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槐耳生物工程技术中心有限合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