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体外循环管路三通接头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68024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8 09: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非无菌医疗器械领域应用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体外循环管路三通接头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弧形限位部、第二弧形限位部、第一辅助弧形限位部、第二辅助弧形限位部、一组第一过渡连接部和一组第二过渡连接部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全透明的设计,便于观察接头处血流情况,观察是否有渗漏与血栓形成,能够有效地减少由于接头处故障导致的治疗失败,降低感染、失血、循环管路及氧合器堵塞的风险;固定牢固且受力均匀,避免导管局部受力过大,导致导管变形甚至破裂,减少导管受损的风险;减少接头数量,降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风险和管路局部附壁血栓形成的风险;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最大程度的节约医疗与护理的人力资源成本。力资源成本。力资源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体外循环管路三通接头固定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非无菌医疗器械领域应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体外循环管路三通接头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使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救治各种原因导致的循环和(或)呼吸功能衰竭的患者时,通常需要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血浆置换等治疗来有效改善和预防液体过负荷、清除炎症介质、治疗原发疾病,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0003]在治疗的过程中,为避免反复穿刺置管,减少患者的出血、导管相关感染风险,通常采用ECMO体外循环管路所提供的接口来充当引血端和回血端进行相关治疗。
[0004]当CRRT、血浆置换等管路与ECMO体外循环管路并联后,为预防其管路连接处松脱,导致的严重后果(泵前区接口:由于该段管路内压力负压,会导致空气进入体外循环管路,形成空气栓塞;泵后膜前区和膜后区:由于该段管路内压力为正压,且压力较高,会导致患者在短时间内大量失血),极易导致患者治疗的不良后果,甚至是治疗失败,乃至患者的死亡。
[0005]目前临床工作中,为了加固其管路连接处,避免管路松脱,除了在原有的螺旋接口固定的基础上,会使用弹力绷带缠绕、塑料扎带固定、外接输液三通等方式进行固定。
[0006]上述提及的二次加固方法均可对管路接头处进行有效的固定,但是因其固有的一些自身属性,在使用中存在以下不足:

弹力绷带缠绕:由于弹力绷带不透明,不便于观察管理三通接头处的情况,尤其是当管路渗血、局部附壁血栓形成的时候不能第一时间发现;

塑料扎带固定:在使用塑料扎带的时候,为防止固定不松脱,常会过度收紧,有可能会导致管路变形甚至破裂,同时在遇到突发情况需要分离管路时需要剪断扎带,容易导致管道受损;

外接输液三通:由于三通增加了接口数量,增加了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的风险,同时由于三通的不稳定性,如果误触可能会导致血流中断,增加了装置的不稳定性。
[0007]因此,基于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体外循环管路三通接头固定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技术目的: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体外循环管路三通接头固定装置,解决现有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即本产品旨在通过透明部件,来增加管路接头的可视性,便于观察接头处的情况;有效固定导管接头处,同时避免固定装置给接头处的管路压强过大,避免管路变形甚至破裂;减少在剪断扎带时导致管路受损的风险;减少接头数量,降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风险。
[0009]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体外循环管路三通接头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弧形限位部、第二弧形限位部、第一辅助弧形限位部、第二辅助弧形限位部、一组第一限位耳板、一组第二限位耳板、两组第一固定通槽、两组第二固定通槽、一组第一过渡连接部和一组第二过渡连接部;所述第一辅助弧形限位部设置在第一弧形限位部的一侧对称中心线外
壁,且构成T形结构,一组第一限位耳板对称设置在第一辅助弧形限位部、第一弧形限位部的连接面外壁,两组第一固定通槽分别设置在第一限位耳板两端内,一组第一过渡连接部设置在第一弧形限位部的另一侧对称中心线外壁,所述第二辅助弧形限位部设置在第二弧形限位部的一侧对称中心线外壁,且构成T形结构,一组第二限位耳板对称设置在第二辅助弧形限位部、第二弧形限位部的连接面外壁,两组第二固定通槽分别设置在第二限位耳板两端内,一组第二过渡连接部设置在第二弧形限位部的另一侧对称中心线外壁,所述第一弧形限位部、第二弧形限位部之间通过一组第一过渡连接部、一组第二过渡连接部连接;其中,第一弧形限位部、第二弧形限位部以一组第一过渡连接部、一组第二过渡连接部的连接面为对称中心对折,对折后第一弧形限位部、第二弧形限位部通过两组第一固定通槽、两组第二固定通槽利用塑料扎带锁紧。
[0010]本技术方案的,所述一组第一限位耳板、一组第二限位耳板分别设置为L形结构;其中,第一限位耳板的两端内分别设置有位于第一固定通槽两侧的限位凹槽,第二限位耳板的两端内分别设置有位于第二固定通槽两侧的限位凸起,限位凸起嵌入限位凹槽内。
[0011]本技术方案的,所述第一辅助弧形限位部、第一弧形限位部、一组第一限位耳板、两组第一固定通槽、一组第一过渡连接部、限位凸起、限位凹槽、第二辅助弧形限位部、第二弧形限位部、一组第二限位耳板、两组第二固定通槽、一组第二过渡连接部为透明塑料一体成型制得。
[0012]本技术方案的,所述第一弧形限位部、第二弧形限位部、第一辅助弧形限位部、第二辅助弧形限位部以一组第一过渡连接部、一组第二过渡连接部的连接面为对称中心对折后,构成T形结构;其中,第一弧形限位部、第二弧形限位部所构成的圆形腔体直径尺寸大于、第一辅助弧形限位部、第二辅助弧形限位部所构成的圆形腔体直径尺寸。
[0013]本技术方案的,所述第一弧形限位部、第二弧形限位部所构成的圆形腔体内径尺寸分别与体外循环管路外径尺寸或引血管路外径尺寸相同。
[0014]本技术方案的,所述第一过渡连接部设置为弧形板式结构,第二过渡连接部设置为U形结构;其中,第一过渡连接部嵌入第二过渡连接部内。
[0015]本技术方案的,所述第一固定通槽、第二固定通槽分别包括但不限于腰形结构。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一种体外循环管路三通接头固定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1、全透明的设计结构,便于观察接头处血流情况,观察是否有渗漏与血栓形成,能够有效地减少由于接头处故障导致的治疗失败,降低感染、失血、循环管路及氧合器堵塞的风险;2、固定牢固且受力均匀,避免导管局部受力过大,导致导管变形甚至破裂,减少导管受损的风险;3、减少接头数量,降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风险和管路局部附壁血栓形成的风险;4、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最大程度的节约医疗与护理的人力资源成本。综合以上,可以有效地减少因为引血接头处的意外和故障导致的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和意外发生的风险,避免由此产生的对ECMO治疗的不利影响,提高救治成功率。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
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体外循环管路三通接头固定装置的对折前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体外循环管路三通接头固定装置的对折后的立式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的一种体外循环管路三通接头固定装置的对折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技术的一种体外循环管路三通接头固定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2]其中,图中序号如下:10

第一弧形限位部、11

第一辅助弧形限位部、12

第一限位耳板、1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体外循环管路三通接头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弧形限位部(10)、第二弧形限位部(20)、第一辅助弧形限位部(11)、第二辅助弧形限位部(21)、一组第一限位耳板(12)、一组第二限位耳板(22)、两组第一固定通槽(14)、两组第二固定通槽(24)、一组第一过渡连接部(15)和一组第二过渡连接部(25);所述第一辅助弧形限位部(11)设置在第一弧形限位部(10)的一侧对称中心线外壁,且构成T形结构,一组第一限位耳板(12)对称设置在第一辅助弧形限位部(11)、第一弧形限位部(10)的连接面外壁,两组第一固定通槽(14)分别设置在第一限位耳板(12)两端内,一组第一过渡连接部(15)设置在第一弧形限位部(10)的另一侧对称中心线外壁,所述第二辅助弧形限位部(21)设置在第二弧形限位部(20)的一侧对称中心线外壁,且构成T形结构,一组第二限位耳板(22)对称设置在第二辅助弧形限位部(21)、第二弧形限位部(20)的连接面外壁,两组第二固定通槽(24)分别设置在第二限位耳板(22)两端内,一组第二过渡连接部(25)设置在第二弧形限位部(20)的另一侧对称中心线外壁,所述第一弧形限位部(10)、第二弧形限位部(20)之间通过一组第一过渡连接部(15)、一组第二过渡连接部(25)连接;其中,第一弧形限位部(10)、第二弧形限位部(20)以一组第一过渡连接部(15)、一组第二过渡连接部(25)的连接面为对称中心对折,对折后第一弧形限位部(10)、第二弧形限位部(20)通过两组第一固定通槽(14)、两组第二固定通槽(24)利用塑料扎带锁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体外循环管路三通接头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组第一限位耳板(12)、一组第二限位耳板(22)分别设置为L形结构;其中,第一限位耳板(12)的两端内分别设置有位于第一固定通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安琪高永霞李世青王维惟张璇刘迎游浩康丹丹郭媛陈晨韦晓曼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