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扣式可调节钢支撑架体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67739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6 04: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施工辅助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盘扣式可调节钢支撑架体及施工方法;包括立杆,立杆顶部设置有双支撑顶托,双支撑顶托包括实心丝筒、双调节螺母、U型托盘、上支撑托盘,实心丝筒上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有双调节螺母、U型托盘和上支撑托盘,U型托盘通过双调节螺母进行支撑,上支撑托盘设置在立杆顶部;在使用时,上支撑托盘直接支撑专门配模设计的木模混凝土模板,U型托盘通过顶托丝筒螺帽固定支撑主楞,实现主楞与部分木模所受竖向荷载的分离传递,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可以实现主次楞与部分模板早拆,从而节约周转材料的一次投入量,减少施工成本。减少施工成本。减少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盘扣式可调节钢支撑架体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施工辅助设施
,具体涉及盘扣式可调节钢支撑架体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绿色施工、智能化施工、装配式施工、碳排放等的相关发展要求,现浇钢筋砼结构由于受到天气、材料、施工方法和现场条件等因素的制约,限制了拆模时间,影响了施工进度。传统施工技术中采取的在预伴砼内掺入一定数量的外加剂,提高砼的早期强度,达到提前拆模,或者增加模板的一次投入量等措施均已制约或者限制了建筑模板工程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发展。
[0003]在公开号为CN217631249U的专利申请中,其公开了一种铝合金模板盘扣式可调钢支撑结构,包括固定底座、可调钢支撑内杆、圆碟扣、可调节支持外杆及稳固铝合金钢板,固定底座为上部开口的支持柱体结构,且固定底座的内部设置有可调钢支撑内杆,可调钢支撑内杆上设置有圆碟扣,圆碟扣通过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及斜拉杆与另一可调钢支撑内杆形成矩形架体结构;所述固定底座上部设置有条形开口,且条形开口处设置有螺栓套及专用插销,固定底座的下部设置有固定块,且固定块上设置有若干膨胀螺丝;所述可调钢支撑内杆上部通过可调节支持外杆与稳固铝合金钢板相连接。本专利技术用于解决现有的铝合金模板高度调节不变,且不易拆卸的问题。但是其未能实现使用时模板的早拆,因此,需要一种盘扣式可调节钢支撑架体及其施工方法来实现模板的早拆。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盘扣式可调节钢支撑架体及其施工方法,设置有双支撑顶托,在使用本专利技术时,能够实现模板的早拆,从而节约周转材料的一次投入量,减少施工成本。
[0005]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盘扣式可调节钢支撑架体,包括立杆,立杆顶部设置有双支撑顶托,双支撑顶托包括实心丝筒、双调节螺母、U型托盘、上支撑托盘,实心丝筒上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有双调节螺母、U型托盘和上支撑托盘,U型托盘通过双调节螺母进行支撑,上支撑托盘设置在立杆顶部。
[0006]进一步,立杆包括上立杆体和下立杆体,上立杆体可伸缩套入下立杆体内,并且连接处通过回形销进行固定。
[0007]进一步,上立杆体上开设有开孔,并且上立杆体上套设有滑动的活动式扣盘。
[0008]进一步,活动式扣盘上设置有可调拉杆组件将相邻的立杆进行连接。
[0009]进一步,双支撑顶托螺纹插入设置在立杆顶部。
[0010]进一步,相邻立杆之间还设置有顶层水平横杆和扫地杆。
[0011]进一步,双调节螺母包括上螺母和下螺母,上螺母和下螺母呈对称设置。
[0012]进一步,盘扣式可调节钢支撑架体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模板安装:1.1通过上立杆体5和下立杆体6调整立杆1的高度,将立杆1的高度调整至板底标高下650mm以内,使用插销固定锁死;1.2根据深化的支撑体系平面布置图,在交点位置布设可调式钢支撑立杆,并按要求横纵间距和步距随同搭设水平横杆,可滑动的扣盘使用插销在内立杆上调节步距,使得水平横杆与相邻立杆1形成稳定的支撑体系;1.3每根立杆1顶部插入1个双支撑顶托,通过双支撑顶托上的螺母调整顶托顶面标高;1.4依次在U型托盘3上放置主楞和次楞,主楞间距同横纵间距为1200mm布设,次楞沿梁长度方向、板宽度方向排布木枋,间距不大于300mm;主楞和次楞垂直放置,调节的U型托盘3下的螺母,保持木枋顶标高同双支撑顶托的上顶撑为同一标高;1.5模板拼装,按照模板深化拼装图纸进行分类下料,将加工好的木模板吊装至作业层上,再根据模板拼装图纸进行模板的拼装,上支撑托盘4位置使用独立模板,其余部位采用早拆模板,整张铺设、局部小块拼补,模板接缝设置在木枋上;高度大于600的梁先留一边侧模,待梁钢筋绑扎完毕后,再进行封闭;拼装完成后采用水准仪校核模板标高、平整度,并在模板下部检查模板拼缝是否严密,若出现透光的拼缝,应采用胶带进行封贴;1.6吊模支设:对于卫生间等地方,梁需支吊模,吊模高度≤100mm时,吊模待梁钢筋扎好后支设,搭设时应采用木方,吊模高度>100mm时,吊模待梁钢筋扎好后支设;支设时先按楼板厚度设置混凝土支礅,然后设梁内撑,最后立模板用对拉杆紧固;1.7斜杆加固:在混凝土浇筑前,布设斜杆,进行架体的整体加固;1.8垃圾清理:应在梁模跨中位置钻直径30mm的小孔,方便锯末灰等微细垃圾的清理;1.9浇筑混凝土:钢筋工程进行隐蔽验收合格后,即可浇筑混凝土;2模板拆除:2.1部分水平杆拆除:除保留扫地杆和顶层水平杆外,其余第二步和第三步水平杆均可拆除,拆卸的水平杆周转至下一层使用;2.2模板拆除:松开U型托盘3下的螺母松扣,主楞托盘下移,依次拆除主楞、次楞,再拆除梁侧紧固体系和梁侧面模板、最后用小撬棍从模板任意一拼缝处轻轻撬动模板,或用木锤轻击,拆除早拆模板,保留支撑体系和上支撑托盘4位置的独立模板,形成早拆模板体系;2.3拆除独立模板:当拆模试件强度检测大于设计或规范,即可拆除剩余的独立模板,先从跨中开始,松开支撑杆固定螺母,下调双支撑顶托300~500mm的高度,然后向两端逐步下调,再用小撬棍轻轻撬动模板,或用木锤轻击模板,拆除独立模板;2.4早拆支撑体系拆除:从上而下依次拆除双支撑顶托,顶层水平杆,下调内支撑立杆,扫地杆,可调节钢支撑。
[0013]进一步,在步骤1.1中在立杆1上套入3个可滑动的扣盘,用于水平杆和立杆的连接节点。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之一:
本专利技术在立杆顶部设置有双支撑顶托,在使用时,上支撑托盘直接支撑专门配模设计的木模混凝土模板,U型托盘通过顶托丝筒螺帽固定支撑主楞,实现主楞与部分木模所受竖向荷载的分离传递,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可以实现主次楞与部分模板早拆,从而节约周转材料的一次投入量,减少施工成本。
[0015]立杆包括上立杆体和下立杆体,上立杆体可伸缩套入下立杆体内,并且连接处通过回形销进行固定,上立杆体上开设有开孔,并且上立杆体上套设有滑动的活动式扣盘,根据层高调整支撑高度,满足不同方案中对不同步距及层高的技术参数要求。
[0016]活动式扣盘上设置有可调拉杆组件将相邻的立杆进行连接,能够增大相邻立柱之间的稳定性。
[0017]使用本专利技术的施工方法,实现了模板早拆、加快了施工速度、节约工期。
附图说明
[0018]图1 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双支撑顶托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工艺流程图。
[0021]图中, 1

立杆; 2

实心丝筒; 3

U型托盘; 4

上支撑托盘; 5

上立杆体; 6

下立杆体、7

回形销、8

活动式扣盘、9

水平横杆、10

扫地杆、11

上螺母、12

下螺母。
具体实施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盘扣式可调节钢支撑架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杆(1),立杆(1)顶部设置有双支撑顶托,双支撑顶托包括实心丝筒(2)、双调节螺母、U型托盘(3)、上支撑托盘(4),实心丝筒(2)上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有双调节螺母、U型托盘(3)和上支撑托盘(4),U型托盘通过双调节螺母进行支撑,上支撑托盘(4)设置在立杆(1)顶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扣式可调节钢支撑架体,其特征在于:立杆(1)包括上立杆体(5)和下立杆体(6),上立杆体(5)可伸缩套入下立杆体(6)内,并且连接处通过回形销(7)进行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盘扣式可调节钢支撑架体,其特征在于:上立杆体(5)上开设有开孔,并且上立杆体(5)上套设有滑动的活动式扣盘(8)。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盘扣式可调节钢支撑架体,其特征在于:活动式扣盘(8)上设置有可调拉杆组件将相邻的立杆(1)进行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扣式可调节钢支撑架体,其特征在于:双支撑顶托螺纹插入设置在立杆(1)顶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扣式可调节钢支撑架体,其特征在于:相邻立杆(1)之间还设置有顶层水平横杆(9)和扫地杆(10)。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扣式可调节钢支撑架体,其特征在于:双调节螺母包括上螺母(11)和下螺母(12),上螺母(11)和下螺母(12)呈对称设置。8.盘扣式可调节钢支撑架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模板安装:1.1通过上立杆体(5)和下立杆体(6)调整立杆(1)的高度,将立杆(1)的高度调整至板底标高下650mm以内,使用插销固定锁死;1.2根据深化的支撑体系平面布置图,在交点位置布设可调式钢支撑立杆,并按要求横纵间距和步距随同搭设水平横杆,可滑动的扣盘使用插销在内立杆上调节步距,使得水平横杆与相邻立杆(1)形成稳定的支撑体系;1.3每根立杆(1)顶部插入1个双支撑顶托,通过双支撑顶托上的螺母调整顶托顶面标高;1.4依次在U型托盘(3)上放置主楞和次楞,主楞间距同横纵间距为1200mm布设,次楞沿梁长度方向、板宽度方向排布木枋,间距不大于300mm;主楞和次楞垂直放置,调节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世友杨国兵熊林德杨丽文曾承曾余德李耀宏晏迷汪瑞波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建投第十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