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边云协同计算的塔式起重机吊钩可视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67696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6 04: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边云协同计算的塔式起重机吊钩可视化方法,包括:摄像机将视频信号实时引入驾驶室内的边缘设备上,边缘设备作为边缘计算的节点,控制摄像机变焦,观察吊钩及重物的画面;通过云台转动带动摄像机运动,可防止吊钩因为惯性或风力等原因跑出拍摄画面;边缘节点配合云端进行边云协同计算,边缘节点首先根据采集的视频数据进行异常行为模型训练,识别工作人员未佩戴安全帽、进入危险区域两种危险行为并进行预警,上传模型结果至云端,云端对模型进行优化、改进后将模型下发边缘节点。本方法可以克服边缘端计算能力不够,云端计算实时性差的问题,对塔机在吊运物体过程中存在的危险状况进行实时识别以及危险预警。险预警。险预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边云协同计算的塔式起重机吊钩可视化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安全施工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基于边云协同计算的塔式起重机吊钩可视化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建筑施工上,塔式起重机是不可缺少的起重设备。它作为高空作业的设备,危险性也比较高,有很高的事故发生率,这带来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如何安全、高效地使用塔机吊运重物,是一直以来行业内都在研究的问题。
[0003]不同的施工场地,在调运重物过程中会有不同的状况发生,单独的靠安装在塔机架室内的边缘设备处理,边缘端处理能力有限,很多复杂的计算任务完成不了。
[0004]对于高空作业的塔机而言,在工作过程中的危险性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普通塔机在高空或者复杂环境下作业时,在没有安装“吊钩可视化”系统的情况下,司机在操作时看不到所吊物体,需要地面指挥人员告知动作步骤,通过对讲机指挥塔机操作人员进行作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两人沟通不到位,容易因为司机判断不准确引起剐蹭、碰撞的事故。尤其是高层施工中,受工作面的限制,极易出现塔机起升过程中的连带物体等现象,如果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边云协同计算的塔式起重机吊钩可视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在起升机构卷筒支架一侧安装高度编码器,实时采集高度数据并存储在本地数据库;边缘设备实时读取数据库中高度数据,通过变焦计算判断ptz网络摄像机(11)是否符合变焦条件,进而发出变焦指令;步骤2:安装在变幅小车(7)横梁上的ptz网络摄像机(11)实时拍摄视频信号,视频数据首先需通过无线网桥传入边缘设备,利用视频数据完成异常危险行为模型训练,然后边缘设备(12)对视频数据进行实时存储和处理,处理完的数据上传云平台;步骤3:中心云对边缘数据进行融合,分析挖掘后产生准确处理结果,并将分析结果下放至边缘设备,通过持续的模型训练和结果反馈进行迭代更新,完成相应部署管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设定吊钩(1)初始位置读取的高度信息为H1,根据吊钩(1)调运货物的速度,设定每X1秒读取一次,设定第二次读取的高度信息为H2,第三次读取的高度信息为H3,设定一个阈值A,具体的变焦逻辑判定如下:如果H2-H1≥A,则说明第二次读取的高度比第一次高,控制网络摄像机(11)的步进电机拉远一步,缩小视频画面;如果H2-H1≤﹣A时,说明此时吊钩(1)在下降,控制ptz网络摄像机(11)的步进电机拉进一步,放大视频画面;如果﹣A<H2-H1<A时,说明此时吊钩(1)正在上升或者下降,但是没有达到触发变焦的条件,视频画面既不拉进也不拉远;如果H2不满足触发变焦的条件,再过X1秒钟将读取新的高度信息H3,此时H3将代替H2,由H3-H1的值进行变焦逻辑判定;如果H2满足触发变焦条件,初始高度将自动替换成H2,将由H3-H2的值来进行变焦逻辑判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边缘设备根据高度数据进行变焦运算,控制ptz网络摄像机(11)实时变焦,让吊钩(1)及重物的最佳视频画面实时显示在驾驶室(6)内的显示器(12)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驾驶室(6)内的边缘设备(12)作为边缘计算的节点,ptz网络摄像机(11)实时采集视频数据通过无线网桥传入边缘设备,传输过程中把视频图像进行H.264编码压缩,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健殷晨波乔文华洪耀聪胡永坤孙兴旺黄文武韩东廷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工业大学大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