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湿地水体修复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67691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6 04: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湿地水体修复系统,其结构包括湿地和种植于湿地内底部的水生植物。有益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水体修复装置,可实现对水生植物进行有效的培育生长,从而提高水生植物的培育率,以加强湿地的水体修复力度;配合设置的勾件可对湿地底部沉淀的污染物起到勾勒的作用,避免这些污染物在湿地水体内随意的飘动,从而影响到湿地的修复,并且可方便人工对这些污染物进行集中的收集。人工对这些污染物进行集中的收集。人工对这些污染物进行集中的收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湿地水体修复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体修复
,更确切地说,是一种湿地水体修复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污水作为现代的主要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了极大影响,常见的污水对环境的污染方式大多为富营养化;由于人类的活动,将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以及农田径流中的植物养分排入湖泊、水库、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后,水体的生态平衡则遭受到了破坏,而现有的湿地水体修复系统,其在操作时,对于湿地水体的修复、以及水体内部养分的修复进行的不够彻底,导致湿地底部仍旧存在污浊物覆盖在水生植物上,从而抑制了水生植物的生长,且破坏了整体个湿地水体的循环生物链,导致修复系统出现问题。
[0003]故而,目前急需一种可有效确保湿地水体修复系统内的水体循环生物链可正常运作,加强湿地水体修复效果的湿地水体修复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湿地水体修复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的的缺陷。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一种湿地水体修复系统,其结构包括湿地和种植于所述湿地内底部的水生植物,所述湿地的底部设有水体修复装置,所述水体修复装置包括扎地扣件、与所述扎地扣件相连接的衔接杆、设于所述衔接杆上端并垂直相连接的注药杆、与所述衔接杆相连接的修复组件,所述修复组件包括修复板、位于所述修复板侧边并与所述衔接杆相配合的衔接口、开设于所述修复板表面并为一体化结构的槽孔、设于所述槽孔上表面的启封层、设于所述槽孔内壁并与所述修复板相配合的环网和设于所述修复板上表面的勾件。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方案,所述扎地扣件埋入所述湿地底部。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方案,所述衔接杆与所述注药杆内部均呈中空结构,且贯穿相连接,所述衔接杆与所述修复板贯穿连接,用于实现加药液的流动。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方案,所述修复板与所述槽孔之间隔有一层薄板,且薄板与所述修复板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环网设于薄板表面,实现加药液流动至槽孔内部,从而有助于水生植物的生长。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方案,所述槽孔设有复数个且呈有间距状安装于所述修复板表面,所述槽孔为圆柱形结构。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方案,所述启封层为耐腐蚀的橡胶材料,且由多个分块组成,所述启封层位于所述槽孔上表面,用于配合水生植物的生长。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方案,所述勾件为不锈钢材质,并由两个对称状的半弧形结构组成,有利于将对水体内含有的下沉垃圾勾住,避免对水体造成多次污染。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方案,所述修复板与所述勾件材质一致均为不锈钢材质,相
邻的两个所述修复板之间配合所述衔接杆相连接。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方案,所述水生植物的根部置于所述槽孔安装位置相对应的泥土内,所述水生植物的端部穿过所述槽孔上表面,并暴露于水体内部。
[0015]专利技术有益效果
[0016]相对比较于传统的一种湿地水体修复系统,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水体修复装置,可实现对水生植物进行有效的培育生长,从而提高水生植物的培育率,以加强湿地的水体修复力度;配合设置的勾件可对湿地底部沉淀的污染物起到勾勒的作用,避免这些污染物在湿地水体内随意的飘动,从而影响到湿地的修复,并且可方便人工对这些污染物进行集中的收集。
附图说明
[0018]通过阅读参照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19]在附图中: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湿地水体修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水体修复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水体修复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修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专利技术修复组件的切剖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湿地

1、水生植物

2、水体修复装置

3、扎地扣件

31、衔接杆

32、注药杆

33、修复组件

34、修复板

34、修复板

341、衔接口

342、槽孔

343、启封层

344、环网

345、勾件

346。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
[0027]实施例:
[0028]如图1

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湿地水体修复系统的技术方案:
[0029]如图1

图5所示,一种湿地水体修复系统,其结构包括湿地1和种植于湿地1内底部的水生植物2,湿地1的底部设有水体修复装置3,水体修复装置3包括扎地扣件31、与扎地扣件31相连接的衔接杆32、设于衔接杆32上端并垂直相连接的注药杆33、与衔接杆32相连接的修复组件34,修复组件34包括修复板341、位于修复板341侧边并与衔接杆32相配合的衔接口342、开设于修复板341表面并为一体化结构的槽孔343、设于槽孔343上表面的启封层344、设于槽孔343内壁并与修复板34相配合的环网345和设于修复板341上表面的勾件346。
[0030]扎地扣件31埋入湿地1底部。
[0031]衔接杆32与注药杆33内部均呈中空结构,且贯穿相连接,衔接杆32与修复板341贯穿连接,用于实现加药液的流动。
[0032]修复板341与槽孔343之间隔有一层薄板,且薄板与修复板341为一体化结构,环网345设于薄板表面,实现加药液流动至槽孔内部,从而有助于水生植物的生长。
[0033]槽孔343设有复数个且呈有间距状安装于修复板341表面,槽孔343为圆柱形结构。
[0034]启封层344为耐腐蚀的橡胶材料,且由多个分块组成,启封层344位于槽孔343上表面,用于配合水生植物的生长。
[0035]勾件346为不锈钢材质,并由两个对称状的半弧形结构组成,有利于将对水体内含有的下沉垃圾勾住,避免对水体造成多次污染。
[0036]修复板341与勾件346材质一致均为不锈钢材质,相邻的两个修复板341之间配合衔接杆32相连接。
[0037]水生植物2的根部置于槽孔343安装位置相对应的泥土内,水生植物2的端部穿过槽孔343上表面,并暴露于水体内部。
[0038]其具体实现原理如下:
[0039]本专利技术通过设有的水体修复装置3呈有序的安装放置在湿地1的内底部,配合扎地扣件31与湿地1的底部牢固的扎地连接,水生植物2则种植在槽孔343相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湿地水体修复系统,包括湿地和种植于所述湿地内底部的水生植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地的底部设有水体修复装置,所述水体修复装置包括扎地扣件、与所述扎地扣件相连接的衔接杆、设于所述衔接杆上端并垂直相连接的注药杆、与所述衔接杆相连接的修复组件,所述修复组件包括修复板、位于所述修复板侧边并与所述衔接杆相配合的衔接口、开设于所述修复板表面并为一体化结构的槽孔、设于所述槽孔上表面的启封层、设于所述槽孔内壁并与所述修复板相配合的环网和设于所述修复板上表面的勾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湿地水体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扎地扣件埋入所述湿地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湿地水体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杆与所述注药杆内部均呈中空结构,且贯穿相连接,所述衔接杆与所述修复板贯穿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湿地水体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修复板与所述槽孔之间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小琦刘鑫廖群文廖群燕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梁禹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