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茄科作物嫁接人参果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67634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6 04: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野生茄科作物嫁接人参果的方法,具体步骤包括:步骤S1、育苗;步骤S2、人参果嫁接;步骤S3、选地整地;步骤S4、移栽定植;步骤S5、水肥管理;步骤S6、植株管理;步骤S7、病虫害防治;步骤S8、收获,本发明专利技术人参果运用云南野生茄科嫁接种植,植株长势强,茎秆粗壮,砧木根系发达,植物对水分和肥料的吸收能力增强;花期提前,挂果提前,抗枯萎病、疫病和红蜘蛛能力增强。同时嫁接苗田间每株产量可达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野生茄科作物嫁接人参果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人参果种苗繁育
,具体为野生茄科作物嫁接人参果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茄科广泛分布于全世界温带及热带地区,南美洲为最大的分布中心,种类最多。《中国植物志》记录全世界约80属3000种,我国产24属10种35变种,三个族。根据国内多部植物志的记载,在茄属中,我国约40种,14个变种,云南统计数29种,西藏统计10种。云南茄属野生植物丰富,全省均有分布。现在茄科作物在全球农作物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茄科作物的遗传基础日趋狭窄,栽培品种的培育逐渐遭遇瓶颈,难以满足生产的需求和人们的发展以及环境的变化。与之不同的是,茄科野生种及野生近缘物种在长期的自然进化过程中,不断与其环境相适应和共进化,形成了抗病、抗虫、耐逆等诸多栽培种不具备的优良性状。
[0003]嫁接技术最出现于2000多年前的中国,日本1925年开始将其用于瓜类蔬菜生产,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出现将黄瓜嫁接于南瓜之上的栽培技术,20世纪80年代后蔬菜嫁接栽培技术已经遍及中国、日本和欧美各国。
[0004]人参果起源于南美洲,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种植,主要分布在福建、广西、江西和云南等地,一般种植在海拔1000

2000米区域,种植时间是3

8月份。人参果果肉厚实多汁,脆爽如梨,淡雅清香,风味独特,是一种卫生、安全、高营养、低热量、含微量元素较高的天然绿色食品。近两年云南冬季人参果的种植面积已发展到近万亩,但由于在种植过程中存在品种单一、扦插苗严重退化、果实品质欠佳、病害严重等问题。
[0005]选择云南野生茄科砧木与人参果嫁接,嫁接亲和性好,综合抗病能力强,可抗枯萎病、病毒病、早疫病、晚疫病等病害,克服了人参果生产因连作障碍出现的僵苗、僵果等问题,减少了农药的用量和防治病虫害的人工费用,提高了生产中化肥的使用效率、因此运用野生茄科嫁接人参果的方式对提高人参果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0006]因此急需提供一种野生茄科作物嫁接人参果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野生茄科作物嫁接人参果的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野生茄科作物嫁接人参果的方法,具体步骤包括:步骤S1、育苗;步骤S2、人参果嫁接;步骤S3、选地整地;步骤S4、移栽定植;步骤S5、水肥管理;步骤S6、植株管理;步骤S7、病虫害防治;步骤S8、收获。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法,步骤S1中育苗具体为:野生茄科采用育苗栽培,将种子放入水漂盘培养,播种于水漂盘内,在幼苗两叶一心时,分苗一次;7—8片真叶时用于嫁接;人参果选择优质脱毒组培苗漂浮育苗生产接穗,人参果5

6片真叶做接穗。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法,步骤S2中人参果嫁接具体为:嫁接前用75%酒精擦
拭嫁接刀片和双手,进行消毒处理;砧木顶端劈口,接穗楔形插入,嫁接夹固定,嫁接场所要求适宜的温度利于伤口愈合,一般以20~25℃为宜;观察到嫁接成活后,嫁接苗成活即可进入正常苗床管理。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法,步骤S3中选地整地具体为:选择灌溉方便,通风透光,土质疏松肥沃的土壤,进行翻耕整理,施足有基肥2000Kg/亩,起垄80cm宽,地膜覆盖,铺设滴灌带,按行距80cm,株距60cm在地膜上进行品字形打孔。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法,步骤S4中移栽定植具体为:移栽的时间在4

5月份,将嫁接好的人参果苗从小盆栽中取出来,根部需带有原土,保护好根系;将人参果苗扶正栽种到土壤中,往根部轻轻覆土,盖住根系,用手压实土壤;栽种好后,浇透定根水,促进定根,利于后期生长。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法,步骤S5中水肥管理具体为:施足基肥后期少追肥或不追肥,在花果期的适当喷洒叶面肥。人参果整个生育期内保持土壤湿润,进入结果期和盛果期之后对水分的需求会越来越大,要适当增加浇水频率。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法,步骤S6中植株管理具体为:定植后25d左右人参果长出6个侧枝,要及时去除侧枝,采用单杆整枝法,将侧枝全部去掉,利于集中营养集中生长;在开花前再进行1次整枝,结果期每7天进行1次整枝,将侧枝全部去掉;为提高座果率和保证商品率,应及时进行疏花疏果,用防落素、2、4

D蘸花,在开花当天或开花后一二天处理;人参果每个花穗花数为8~10朵,一把第一个花穗摘除,以后每个花穗保留4

5个花或每个果穗保留3

4个果,其余全部去掉。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法,步骤S7中病虫害防治具体为:嫁接人参果疫病发生较轻,用百菌清、大生保护剂预防疫病;当晚疫病发生时应交替使用安克锰锌、克露、杀毒矾系统性杀毒剂;田间主要害虫为蚜虫和红蜘蛛,采用1500倍三氯杀螨醇、1500倍哒嗪酮和灭多威交替使用,发现跳甲和椿象时立即喷施高效氯氰菊脂、功夫、田虫杀类的杀虫剂;观察夜蛾害虫,如果发现,立即喷施万灵或安打。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法,步骤S8中病虫害防治具体为:当人参果果面出现明显的紫色条纹,果皮、果肉变成淡黄色时就能够进行采收,采收时果实重量一般为200

300g,成熟的人参果果皮很软,要戴上手套轻轻托住,然后剪下。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本专利技术提供野生茄科作物嫁接人参果的方法,人参果运用云南野生茄科嫁接种植,植株长势强,茎秆粗壮,砧木根系发达,植物对水分和肥料的吸收能力增强;花期提前,挂果提前,抗枯萎病、疫病和红蜘蛛能力增强。同时嫁接苗田间每株产量可达4

7公斤,与未嫁接人参果田间每株产量3

5公斤相比,每株增加2公斤,按每亩1000株,最低市场价4元一公斤计算,嫁接人参果每亩增收8000元,因此经济效益明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本专利技术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本专利技术提供野生茄科作物嫁接人参果的方法,具体步骤包括:
[0021]步骤S1、育苗:野生茄科采用育苗栽培,将种子放入水漂盘培养,播种于水漂盘内,在幼苗两叶一心时,分苗一次;7—8片真叶时用于嫁接;人参果选择优质脱毒组培苗漂浮育苗生产接穗,人参果5

6片真叶做接穗;
[0022]步骤S2、人参果嫁接:嫁接前用75%酒精擦拭嫁接刀片和双手,进行消毒处理;砧木顶端劈口,接穗楔形插入,嫁接夹固定,嫁接场所要求适宜的温度利于伤口愈合,一般以20~25℃为宜;观察到嫁接成活后,嫁接苗成活即可进入正常苗床管理;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野生茄科作物嫁接人参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包括:步骤S1、育苗;步骤S2、人参果嫁接;步骤S3、选地整地;步骤S4、移栽定植;步骤S5、水肥管理;步骤S6、植株管理;步骤S7、病虫害防治;步骤S8、收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生茄科作物嫁接人参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育苗具体为:野生茄科采用育苗栽培,将种子放入水漂盘培养,播种于水漂盘内,在幼苗两叶一心时,分苗一次;7—8片真叶时用于嫁接;人参果选择优质脱毒组培苗漂浮育苗生产接穗,人参果5

6片真叶做接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生茄科作物嫁接人参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人参果嫁接具体为:嫁接前用75%酒精擦拭嫁接刀片和双手,进行消毒处理;砧木顶端劈口,接穗楔形插入,嫁接夹固定,嫁接场所要求适宜的温度利于伤口愈合,一般以20~25℃为宜;观察到嫁接成活后,嫁接苗成活即可进入正常苗床管理。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生茄科作物嫁接人参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选地整地具体为:选择灌溉方便,通风透光,土质疏松肥沃的土壤,进行翻耕整理,施足有基肥2000Kg/亩,起垄80cm宽,地膜覆盖,铺设滴灌带,按行距80cm,株距60cm在地膜上进行品字形打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生茄科作物嫁接人参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移栽定植具体为:移栽的时间在4

5月份,将嫁接好的人参果苗从小盆栽中取出来,根部需带有原土,保护好根系;将人参果苗扶正栽种到土壤中,往根部轻轻覆土,盖住根系,用手压实土壤;栽种好后,浇透定根水,促进定根,利于后期生长。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生茄科作物嫁接人参果的方法,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