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考虑多类型灵活性资源协同互补的优化配置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配置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考虑多类型灵活性资源协同互补的优化配置方法,属于能源领域。
技术介绍
[0002]灵活性资源是指能够增加电力系统供需柔性、灵活性,响应系统动态变化的资源。源、网、荷、储各类灵活性资源存在优势互补,多种资源的科学组合能够吸收各灵活性资源的优势,扬长避短,兼顾灵活性提升效果和经济性。因此,注重多元提升手段,充分利用系统发电侧和需求侧的灵活性资源,进行灵活性资源优化配置,可实现各类灵活性资源的协调发展和有序衔接,促进电力系统灵活性的持续稳定提升。可再生能源需要消耗大量灵活性资源,而其受环境影响较大且有时不能与负荷完全匹配,这将造成灵活性调节的巨大压力。因此,尽可能减少系统成本和系统碳排放是灵活性资源调度的重要目的。但现有研究仅对源荷两端灵活性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仅以经济性为优化目标进行研究,如鲁宗相等学者的文献《含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灵活性规划及挑战》和黄启航等学者的文献《面向灵活资源配置的电力系统超短期优化调度》等;肖定垚等学者的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考虑多类型灵活性资源协同互补的优化配置方法,其特征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Ⅰ:分析电力系统灵活性资源综合供给能力:根据不同资源的特点对灵活性资源进行分类;根据源网荷储的灵活性资源出力特点提出计算方法,确定系统灵活性水平及供给能力;步骤Ⅱ:设立灵活性资源容量配置优化模型的优化目标:考虑不同类型灵活性资源投资成本和灵活容量缺额惩罚成本、切负荷及新能源限电成本、环保性成本,以系统经济性和系统低碳性为优化目标进行配置;步骤Ⅲ:建立灵活性资源容量配置优化模型的约束条件:分析“源
‑
网
‑
荷
‑
储”灵活性资源技术差异性,考虑电力系统中灵活性资源多样,各类资源参与灵活性调节时考虑因素不同,针对性建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考虑多类型灵活性资源协同互补的优化配置方法,其特征为:灵活性资源主要涉及传统火电机组、经过灵活性改造后的火电机组、水电机组、需求响应和储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考虑多类型灵活性资源协同互补的优化配置方法,其特征为:(1)源侧灵活性供给:灵活性改造后的火电机组供给能力计算式:式中:分别为改造后火电机组i在t时段提供的上调、下调灵活性容量;分别为改造后火电机组i的向上、向下爬坡速率;分别为改造后火电机组i在t时段的最大、最小出力;为改造后火电机组i在t时段的出力;Δt为调节时间间隔;(2)网侧灵活性供给抽水蓄能机组供给能力计算式:式中:分别为抽水蓄能机组m在t时段提供的上调、下调灵活性容量;分别为抽水蓄能机组m在t时段抽水、发电最大功率;为抽水蓄能机组m在t时段的出力;W
m,max
、W
m,min
分别为抽水蓄能机组m在t时段的最大、最小容量;W
m,t
为抽水蓄能机组m在t时段的容量;分别为抽水蓄能机组的抽水效率和发电效率;(3)荷侧灵活性供给1)可平移负荷供给能力计算式:
式中:分别为可平移负荷f在t时段提供的上调、下调灵活性容量;分别为可平移负荷f在t时段可转移的最大、最小值;为可平移负荷f在t时段的转移值;2)可削减负荷供给能力计算式:可削减负荷只能提供向上的灵活性容量,具体如下:式中:为可削减负荷j在t时段提供的上调灵活性容量;为可削减负荷j在t时段可削减的最大值;为可削减负荷j在t时段的削减值;(4)储侧灵活性供给各类储能机组,其供给能力计算式:式中:分别为储能机组k在t时段提供的上调、下调灵活性容量;分别为储能机组k在t时段充电、放电最大功率;为储能机组k在t时段的出力;E
k,max
、E
k,min
分别为储能机组k在t时段的最大、最小容量;E
k,t
为储能机组k在t时段的容量;分别为储能机组的充电和放电效率。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考虑多类型灵活性资源协同互补的优化配置方法,其特征为:所述步骤2进一步包括如下内容:(1)系统经济性灵活性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是通过最小的成本实现系统的灵活运行,系统经济性目标函数式为:C=C
ne
+C
re
+C
op
+C
en
+C
ab
+C
in
(7)式中:C为系统灵活性经济成本;C
ne
、C
re
、C
op
和C
en
分别灵活性资源新建成本、改造成本、运营成本、环境成本;C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燕,王尧,吉喆,隋薏,邵亚林,王凯凯,张阿敏,
申请(专利权)人:华北电力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