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装式金属氢化物储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67626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6 04: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组装式金属氢化物储氢装置,包括合金粉承载模块和储氢罐;其中,若干合金粉承载模块堆垛在储氢罐内;合金粉承载模块包括通气管、加热环和支撑板;通气管安装在支撑板中心,加热环安装与支撑板固定连接,通气管的两端设置有接触环,接触环连接有导条,导条设置在通气管的管壁中和支撑板的内部,加热环与导条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使用换热箱体和散热片,能够从储氢罐内部和外部同时实现热交换,提高了热交换效率,解决了其他储氢装置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热交换瓶颈问题,从而大大提升了反应容器的吸放氢速率;另外,散热片还可对反应容器内的储氢合金粉起到支撑、分隔的作用,避免了储氢合金粉在充放氢粉化后向储氢罐底部聚集。底部聚集。底部聚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装式金属氢化物储氢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储氢罐
,特别涉及一种组装式金属氢化物储氢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氢能以其自然储量丰富、清洁无毒、发热值高和可循环性好而成为我国能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氢气作为氢能的主要载体,其生产、存储、运输及应用技术及设备的开发是推动氢能产业发展的关键。然而氢气的高效存储一直受制于氢气低密度、高活性的物理化学特性限制而难以实现,现阶段氢气的存储主要有高压气态存储、液态存储和固态存储三种方式。其中高压气态储氢技术及设备相对成熟且被广泛应用于工业体系中,近年来发展的超高压氢气存储方式以其便捷的、高效的存储特性极大拓展了氢能的应用场景,但是高压存储方式仍然受限于存储设备安全性及增压能耗成本,液态储氢的氢气存储密度较为理想,液氢在推进器燃料领域方面的应用较为成熟,但在化工工业领域应用场景中不仅受制于氢气液化/汽化产生的能源损耗,同时对液氢存储设备及管控系统的要求也较高;传统固态储氢是指采用固态化合物与氢反应形成氢化物以达到缩短氢分子/原子间距从而提升氢气存储密度的方式,然而固态储氢材料一般较重,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装式金属氢化物储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合金粉承载模块(4)和储氢罐(10);若干所述合金粉承载模块(4)堆垛在储氢罐(10)内;所述合金粉承载模块(4)包括通气管(41)、加热环(43)和支撑板(44);所述通气管(41)安装在支撑板(44)中心;所述加热环(43)安装与支撑板(44)固定连接;所述通气管(41)的两端设置有接触环(48);所述接触环(48)连接有导条(47),所述导条(47)设置在通气管(41)的管壁中和支撑板(44)的内部;所述加热环(43)与导条(47)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装式金属氢化物储氢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换热箱体(8);所述储氢罐(10)位于换热箱体(8)内部;所述换热箱体(8)表面开设有冷却介质进口(6)和冷却介质出口(9)。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组装式金属氢化物储氢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所述合金粉承载模块(4)还包括散热片(42);所述散热片(42)与储氢罐(10)内壁滑动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组装式金属氢化物储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44)为锥形结构,所述通气管(41)安装在锥形结构的中心;所述散热片(42)和加热环(43)均安装在锥形结构表面且均与通气管(41)同心设置;所述通气管(41)、散热片(42)、加热环(43)和支撑板(44)构成承载腔,所述承载腔内装填有储氢合金粉(5)。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力强王威顾虎郭辉进赵京辉刘冠颖王硕彬
申请(专利权)人:安泰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