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粘液玫瑰单胞菌胞外多糖在制备用于缓解特应性皮炎的药物上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7541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6 04: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粘液玫瑰单胞菌胞外多糖在制备用于缓解特应性皮炎的药物上的应用,其中,所述粘液玫瑰单胞菌胞外多糖通过将粘液玫瑰单胞菌的发酵液经除菌、除蛋白、无水乙醇沉淀、DEAE离子交换树脂分离纯化得到,所述粘液玫瑰单胞菌的分类命名为粘液玫瑰单胞菌(Roseomonas mucosa),菌株号为D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粘液玫瑰单胞菌胞外多糖在制备用于缓解特应性皮炎的药物上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药
,具体涉及一种皮肤共生菌粘液玫瑰单胞菌胞外多糖在制备用于缓解特应性皮炎的药物上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炎症是宿主对致炎因子刺激产生的一种防御性为主的免疫反应,体内多种细胞被招募到免疫微环境中,产生细胞因子消除外界因素的入侵,恢复机体健康,但持续存在的炎症会对机体器官以及全身反应产生损害,在很多复杂疾病的发生发展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0003]巨噬细胞在调控宿主炎症反应变化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存在于源自病原体、受伤组织或适应性免疫的激活效应子的不同微环境中的信号,会在分化巨噬细胞中引发不同的遗传程序,从而诱导不同的功能极化状态。M1和M2是用于定义在体外激活为促炎(当与经典的IFN

γ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或抗炎(当分别使用IL

4或IL

10激活)两种。M1极化的巨噬细胞对于在损伤后引发炎症反应至关重要,而切换到M2表型似乎对于消退炎症和损伤组织的再生至关重要。正常机体内的巨噬细胞经常维持一种稳态的平衡,然而当巨噬细胞极化失调则可能导致多种慢性炎症相关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例如脓毒症、哮喘、动脉粥硬化及炎症性肠病等。因此,抑制持续的M1型巨噬细胞存在和促进M2型表型的表达可能在炎症相关疾病中获益,巨噬细胞的极化调控有望成为控制和治疗炎症性疾病的靶点。
[0004]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种以剧烈瘙痒和湿疹样皮疹为主要表现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遗传背景、皮肤屏障功能损伤、区域免疫异常、环境暴露等多因素共同参与AD的发病。近30年来AD患病率迅速增加,在发达国家影响了高达20%的儿童和10%的成年人。皮肤菌群失调或是AD发病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皮肤菌群在皮肤屏障免疫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皮肤表面常驻菌如表皮葡萄球菌可通过产生抗微生物肽和具有活性的代谢产物等途径调节皮肤生理和健康。近年越来越多的研宄显示细菌代谢产物是菌群发挥生物学作用的重要组分。某些细菌胞外多糖可以阻止促炎细胞因子分泌,揭示了菌群调节免疫应答的新机制。
[0005]卡泊三醇(MC903)是一种人工合成维生素D3的类似物,广泛应用于治疗银屑病,并且能够抑制白血病细胞的增殖分化。近年来,局部应用MC903能引起小鼠特应性皮炎综合征,同时MC903能够通过上皮角质形成细胞维生素D受体引起的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的高表达。TSLP是一种上皮细胞来源的细胞因子,在起始和促进Th2细胞介导的过敏性炎症中起关键作用。在AD的急性期,IL

4,IL

5和IL

10等Th2细胞因子过量表达,刺激IgE的高表达。同时,在AD的慢性期,Th1产生IFN

γ、IL

6和TNF

α高表达,而且TNF

α是众所周知的促炎细胞因子之一,其抑制被认为是预防过敏的可行策略。
[0006]多糖是由10个以上单糖以糖苷键形式结合而成的高分子碳水化合物,生物活性多
糖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降血糖、抗炎和调节肠道微环境等作用。通过开发并利用合适的生物活性多糖有望为特应性皮炎提供新的治疗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粘液玫瑰单胞菌胞外多糖在制备用于治疗特应性皮炎的药物中的应用。
[0008]具体地,所述粘液玫瑰单胞菌胞外多糖通过将粘液玫瑰单胞菌的发酵液经除菌、除蛋白、无水乙醇沉淀、DEAE离心交换树脂分离纯化得到,其分类命名为粘液玫瑰单胞菌(Roseomonas mucosa),菌株号为DL

1,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时间为2022年10月26日,保藏编号为CGMCC No.25967,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邮编100101。该菌株是专利技术人于2021年11月从健康人皮肤筛选得到的皮肤共生菌菌株。
[0009]其中,粘液玫瑰单胞菌的发酵液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将所述粘液玫瑰单胞菌接种于R2A培养基中25

37℃活化12

24h,将活化的粘液玫瑰单胞菌转接于发酵培养基中,30

37℃培养24

36h得到。
[0010]其中,R2A培养基组分为:酵母浸出粉0.5g/L,蛋白胨0.5g/L,酪蛋白水解物0.5g/L,葡萄糖0.5g/L,可溶性淀粉0.5g/L,磷酸氢二钾0.3g/L,无水硫酸镁0.024g/L,丙酮酸钠0.3g/L,琼脂15.0g/L,pH值7.2。
[0011]优选地,所述发酵培养基配方如下:碳源10

100g/L,氮源1

30g/L,无机盐0.01

50g/L,pH5.0

9.0,所述溶剂为水。
[0012]其中,所述碳源为葡萄糖、蔗糖、麦芽糖、乳糖、木糖、果糖、乳酸、柠檬酸、甘油、淀粉和糖蜜中的任意一种几种的组合,优选为蔗糖、葡萄糖、乳糖、柠檬酸和淀粉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所述氮源为酵母浸粉、牛肉膏、蛋白胨、酵母膏、玉米浆、豆饼粉、棉籽饼粉、尿素、(NH4)2SO4、NH4Cl、(NH4)2HPO4和NH4NO3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优选为蛋白胨、酵母浸粉、玉米浆、(NH4)2SO4、NH4Cl、(NH4)2HPO4和NH4NO3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所述无机盐为氯化钠、硫酸盐、磷酸盐、磷酸二氢盐、磷酸氢二盐和盐酸盐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0013]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发酵培养基组分为胰蛋白胨17.0g/L,大豆蛋白胨3.0g/L,氯化钠5.0g/L,磷酸氢二钾2.5g/L,葡萄糖2.5g/L,pH值7.3。
[0014]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粘液玫瑰单胞菌胞外多糖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将粘液玫瑰单胞菌接种在200mL发酵培养基中32℃培养24h,通过3000

5000rpm离心10min除菌,加入1/2体积的sevage试剂除蛋白3次后,加入1倍体积无水乙醇后在4℃过夜得到胞外多糖粗糖沉淀,利用去离子水复溶后,通过DEAE

52分离纯化后进行冻干干燥得到粘液玫瑰单胞菌DL

1胞外多糖(R.mucosa DL

1EPS,简称为EPS)(后文R.mucosa DL

1EPS,R.mucosa DL

1胞外多糖具有相同含义)。
[0015]其中,所述粘液玫瑰单胞菌胞外多糖的重均分子量为3000

3500Da,其单糖组成包括阿拉伯糖、鼠李糖、半乳糖、葡萄糖、木糖、甘露糖、核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醛酸、甘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粘液玫瑰单胞菌胞外多糖在制备用于缓解特应性皮炎的药物上的应用,其中,所述粘液玫瑰单胞菌胞外多糖通过将粘液玫瑰单胞菌的发酵液经除菌、除蛋白、无水乙醇沉淀、DEAE离心交换树脂分离纯化得到,所述粘液玫瑰单胞菌的分类命名为粘液玫瑰单胞菌(Roseomonas mucosa),菌株号为DL

1,已保藏于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时间为2022年10月26日,保藏编号为CGMCC No. 2596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液玫瑰单胞菌的发酵液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将所述粘液玫瑰单胞菌接种于R2A培养基中25

37℃活化12

24 h,将活化的粘液玫瑰单胞菌转接于发酵培养基中,30

37℃培养24

36 h得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液玫瑰单胞菌胞外多糖的重均分子量为3000

3500Da。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液玫瑰单胞菌胞外多糖由阿拉伯糖、鼠李糖、半乳糖、葡萄糖、木糖、甘露糖、核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醛酸、甘露糖醛酸和古罗糖醛酸组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液玫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前进詹伊婧梁金宇周丝雨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