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数据融合的电力信息管理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67490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6 04: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数据融合的电力信息管理方法及系统,应用于数据处理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通过采集目标区域的历史用电量信息。获取目标区域的环境数据,获得环境数据集合,对环境数据集合和历史用电量信息进行数据融合,构建二者的映射关系。采集实时环境数据,并根据映射关系进行用电量数据预估,获得预估需求用电量。获得目标区域的区域优先级系数。读取区域的用电供应规划信息,根据用电供应规划信息、预估需求用电量信息和区域优先级系数生成目标区域的供电数据。通过供电数据进行目标区域的供电管理。解决了在现有技术中电力信息管理方法智能化较低,用电高峰时期电力设备经常超负荷运行,导致电力设备损坏的技术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数据融合的电力信息管理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数据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数据融合的电力信息管理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数据融合是指利用计算机对按照时间顺序获取的观测信息,按照预定的准则进行分析、融合,以完成所需的决策和评估任务。而在现有技术中,数据融合却很少应用于电力信息管理方法中,导致电力信息管理方法智能化较低,在用电高峰时期常常会导致电力设备的超负荷运行,进而造成电力设备损坏,影响用户用电安全。
[0003]因此,在现有技术中电力信息管理方法智能化较低,用电高峰时期电力设备经常超负荷运行,导致电力设备损坏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通过提供一种基于数据融合的电力信息管理方法及系统,解决了在现有技术中电力信息管理方法智能化较低,用电高峰时期电力设备经常超负荷运行,导致电力设备损坏的技术问题。
[0005]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数据融合的电力信息管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采集获得目标区域的历史用电量信息;对所述目标区域进行环境数据采集,获得环境数据集合,对所述环境数据集合和所述历史用电量信息进行数据融合,构建环境数据与用电量的映射关系;采集所述目标区域的实时环境数据,根据所述实时环境数据和所述映射关系进行用电量数据预估,获得预估需求用电量;获得所述目标区域的区域优先级系数;读取区域的用电供应规划信息,根据所述用电供应规划信息、所述预估需求用电量信息和所述区域优先级系数生成所述目标区域的供电数据;通过所述供电数据进行所述目标区域的供电管理
[0006]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基于数据融合的电力信息管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用电量信息采集模块,用于采集获得目标区域的历史用电量信息;映射关系获取模块,用于对所述目标区域进行环境数据采集,获得环境数据集合,对所述环境数据集合和所述历史用电量信息进行数据融合,构建环境数据与用电量的映射关系;预估需求用电量获取模块,用于采集所述目标区域的实时环境数据,根据所述实时环境数据和所述映射关系进行用电量数据预估,获得预估需求用电量;优先级系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得所述目标区域的区域优先级系数;供电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读取区域的用电供应规划信息,根据所述用电供应规划信息、所述预估需求用电量信息和所述区域优先级系数生成所述目标区域的供电数据;供电管理模块,用于通过所述供电数据进行所述目标区域的供电管理。
[0007]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0008]存储器,用于存储可执行指令;
[0009]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可执行指令时,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数据融合的电力信息管理方法。
[0010]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数据融合的电力信息管理方法。
[0011]拟通过本申请提出的一种基于数据融合的电力信息管理方法及系统,解决了在现有技术中电力信息管理方法智能化较低,用电高峰时期电力设备经常超负荷运行,导致电力设备损坏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各用电区域内的用电量根据实际环境数据进行及时调整,提高了电力信息管理方法的智能化,避免了电力设备的超负荷运行,保障了用户的用电安全。
[0012]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明显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公开的限制。
[0014]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数据融合的电力信息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15]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数据融合的电力信息管理方法获取环境数据集合的流程示意图;
[0016]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数据融合的电力信息管理方法构获得调整供电负荷评价结果的流程示意图;
[0017]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数据融合的电力信息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数据融合的电力信息管理系统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说明:用电量信息采集模块11,映射关系获取模块12,预估需求用电量获取模块13,优先级系数获取模块14,供电数据获取模块15,供电管理模块16,处理器31,存储器32,输入装置33,输出装置34。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实施例一
[0021]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不应视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2]在以下的描述中,涉及到“一些实施例”,其描述了所有可能实施例的子集,但是可以理解,“一些实施例”可以是所有可能实施例的相同子集或不同子集,并且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相互结合。
[0023]在以下的描述中,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仅是区别类似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可以理解地,“第一\第二\第三”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互换特定的
顺序或先后次序,以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以外的顺序实施。
[0024]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
[0025]虽然本申请对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系统中的某些模块做出了各种引用,然而,任何数量的不同模块可以被使用并运行在用户终端和/或服务器上,所述模块仅是说明性的,并且所述系统和方法的不同方面可以使用不同模块。
[0026]本申请中使用了流程图来说明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系统所执行的操作。应当理解的是,前面或下面操作不一定按照顺序来精确地执行。相反,根据需要,可以按照倒序或同时处理各种步骤。同时,也可以将其他操作添加到这些过程中,或从这些过程移除某一步或数步操作。
[0027]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数据融合的电力信息管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0028]S10:采集获得目标区域的历史用电量信息;
[0029]S20:对所述目标区域进行环境数据采集,获得环境数据集合,对所述环境数据集合和所述历史用电量信息进行数据融合,构建环境数据与用电量的映射关系;
[0030]S30:采集所述目标区域的实时环境数据,根据所述实时环境数据和所述映射关系进行用电量数据预估,获得预估需求用电量;
[0031]具体的,采集目标区域的历史用电量详细,其中目标区域为实行供电管理的对应区域。随后,对目标区域进行环境数据采集,获取环境数据集合,其中环境数据集合包括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数据融合的电力信息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采集获得目标区域的历史用电量信息;对所述目标区域进行环境数据采集,获得环境数据集合,对所述环境数据集合和所述历史用电量信息进行数据融合,构建环境数据与用电量的映射关系;采集所述目标区域的实时环境数据,根据所述实时环境数据和所述映射关系进行用电量数据预估,获得预估需求用电量;获得所述目标区域的区域优先级系数;读取区域的用电供应规划信息,根据所述用电供应规划信息、所述预估需求用电量信息和所述区域优先级系数生成所述目标区域的供电数据;通过所述供电数据进行所述目标区域的供电管理。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对所述目标区域进行环境温度数据采集,获得环境温度数据采集结果;对所述目标区域进行环境湿度数据采集,获得环境湿度数据采集结果;根据所述环境温度数据采集结果和所述环境湿度数据采集结果构成自然环境数据集合;基于所述自然环境数据集合获得所述环境数据集合。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对所述目标区域进行企业变更信息统计,获得企业变更信息统计结果;获得所述企业变更信息统计结果中各企业信息,根据所述企业信息和所述企业变更信息统计结果生成企业变更用电数据;对所述目标区域进行住宅用户变更统计,根据住宅用户变更统计结果生成住宅变更用电数据;根据所述企业变更用电数据和所述住宅变更用电数据构建非自然环境数据集合;根据所述自然环境数据集合和所述非自然环境数据集合获得所述环境数据集合。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获得所述目标区域的供电线路信息;根据所述供电数据和所述供电线路信息进行所述目标区域的中各线路的供电负荷评价,生成供电负荷评价结果;根据所述预估需求用电量和所述供电数据的比值生成波动系数;通过所述波动系数对所述供电负荷评价结果进行波动调整,获得调整供电负荷评价结果;根据所述调整供电负荷评价结果进行供电管理。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设定负荷预警约束阈值;判断所述供电负荷评价结果是否满足所述负荷预警约束阈值;当所述供电负荷评价结果可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秀元姜佳博范志凯马玥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投集团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