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锁控制方法、移动终端、智能锁及可读介质技术

技术编号:3767449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6 04: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智能锁控制领域,尤其涉及智能锁控制方法、移动终端、智能锁及可读介质。一种智能锁控制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包括:响应第一操作获取智能锁的标识数据;响应校验操作得到校验数据,结合用户ID、所述标识数据得到开锁请求数据发送到所述智能锁中;以使所述智能锁在接收到所述开锁请求数据后执行开锁操作。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智能锁控制方法,在开锁过程中,无需人体与智能锁本体接触,避免了手指的指纹落在智能锁上,避免了指纹被泄露的风险。同时,使用的移动终端需要校验用户身份后才能开锁,这样极大的提高了开锁的安全性。这样极大的提高了开锁的安全性。这样极大的提高了开锁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锁控制方法、移动终端、智能锁及可读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锁控制领域,尤其涉及智能锁控制方法、移动终端、智能锁及可读介质。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家用智能锁,大多通过设置指纹或密码进行解锁,指纹解锁的方式一般在需要开锁时,需要将手指按压在指纹感应屏上,得到了按压的指纹图像才能进行解锁,这样不需担心忘记密码,且操作方便。但是,在每次用户在解锁后,指纹感应屏上会留下一定的指纹痕迹,不法分子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则可将指纹复制,制造呈假指纹,则可进行轻松的解锁,具有一定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智能锁控制方法、移动终端、智能锁及可读介质,在保证安全性的基础上实现无接触解锁。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锁控制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包括:
[0006]响应第一操作获取智能锁的标识数据;
[0007]响应校验操作得到校验数据,结合用户ID、所述标识数据得到开锁请求数据发送到所述智能锁中;以使所述智能锁在接收到所述开锁请求数据后执行开锁操作。
[0008]进一步的,所述校验操作包括:
[0009]发出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输入预定数据以验证身份;所述预定数据包括生物标识数据、密码数据;
[0010]响应用户的输入操作进行校验,若校验通过则生成所述校验数据。
[0011]进一步的,还包括关联操作;
[0012]所述关联操作包括:
[0013]响应于第二操作获取智能锁的标识数据;
[0014]基于所述标识数据和用户ID生成关联请求信息发送到服务器中;以使所述服务器在接收到所述关联请求信息后,将所述标识数据结合用户ID关联存储得到关联数据;并将所述关联数据发送到智能锁存储。
[0015]进一步的,所述开锁操作包括:
[0016]智能锁通过所述关联数据判定所述开锁请求数据中的所述用户ID和所述标识数据是否已关联;若已关联,则验证校验数据是否正确,若是则打开门锁;否则不打开门锁。
[0017]进一步的,发送所述开锁请求数据到所述智能锁中的过程包括:
[0018]通过第二操作将所述开锁请求数据发送到所述智能锁中;所述第二操作包括近距离贴附操作、近距离通信操作;所述近距离通信操作包括使用WiFi通信、使用蓝牙通信;
[0019]或者,通过服务器将所述开锁请求数据发送到所述智能锁中。
[002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操作包括近距离贴附操作、扫码操作。
[0021]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锁控制方法,应用于智能锁,包括:
[0022]响应于移动终端发送的开锁请求数据执行开锁操作;
[0023]所述开锁请求数据的生成步骤包括:
[0024]移动终端响应第一操作获取智能锁的标识数据;并响应校验操作得到校验数据,结合用户ID、所述标识数据得到开锁请求数据发送到所述智能锁中。
[0025]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
[0026]获取模块,用于响应第一操作获取智能锁的标识数据;
[0027]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响应校验操作得到校验数据,结合用户ID、所述标识数据得到开锁请求数据发送到所述智能锁中;以使所述智能锁在接收到所述开锁请求数据后执行开锁操作。
[0028]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锁,包括:
[0029]第二处理模块,用于响应于移动终端发送的开锁请求数据执行开锁操作;
[0030]所述开锁请求数据的生成步骤包括:
[0031]移动终端响应第一操作获取智能锁的标识数据;并响应校验操作得到校验数据,结合用户ID、所述标识数据得到开锁请求数据发送到所述智能锁中。
[0032]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任一所述的智能锁控制方法。
[0033]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智能锁控制方法、移动终端、智能锁及可读介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4]使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智能锁控制方法,在开锁过程中,无需人体与智能锁本体接触,避免了手指的指纹落在智能锁上,避免了指纹被泄露的风险。同时,使用的移动终端需要校验用户身份后才能开锁,这样极大的提高了开锁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35]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智能锁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0036]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结构框图。
[0037]图3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智能锁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39]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前面的一般描述和下面的详细描述是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和说明性的具体实施例,不意图限制本专利技术。
[0040]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其任何其他变体旨在覆盖非排他性包括,使得包括步骤列表的过程或方法不仅包括那些步骤,而且可以包括未明确列出或此类过程或方法固有的其他步骤。同样,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以“包含...一个”开头的一个或多个设备或子系统,元素或结构或组件也不会没有更多限制,排除存在其他设备或其他子系统或其
他元素或其他结构或其他组件或其他设备或其他子系统或其他元素或其他结构或其他组件。在整个说明书中,短语“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的出现和类似的语言可以但不一定都指相同的实施例。
[0041]除非另有定义,否则本文中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所理解的相同含义。
[0042]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锁控制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优选为手机或平板电脑,具有能够近距离获取智能锁的标识数据的功能。
[0043]当然,所述智能锁还具有普通智能锁的开锁功能,例如密码开锁、指纹开锁、面部解锁等。本专利技术旨在增加一种安全性更高的智能锁控制方法。
[0044]所述智能锁控制方法包括:
[0045]响应第一操作获取智能锁的标识数据;具体的,所述第一操作优选为通过近距离通信技术进行数据交互。所述近距离通信技术包括NFC通信技术、蓝牙通信技术、WiFi通信技术。
[0046]响应校验操作得到校验数据,结合用户ID、所述标识数据得到开锁请求数据发送到所述智能锁中;以使所述智能锁在接收到所述开锁请求数据后执行开锁操作。具体的,所述校验操作主要用户校验用户的身份,只有在校验成功的情况下才能执行开锁操作。
[0047]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校验包括验证的输入数据,例如移动终端得到的指纹数据或人脸书或密码数据,这样智能锁验证校验数据是否正确,进而实现控制开锁。即只要使响应校验操作的输入数据均传输到智能锁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移动终端,包括:响应第一操作获取智能锁的标识数据;响应校验操作得到校验数据,结合用户ID、所述标识数据得到开锁请求数据发送到所述智能锁中;以使所述智能锁在接收到所述开锁请求数据后执行开锁操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校验操作包括:发出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输入预定数据以验证身份;所述预定数据包括生物标识数据、密码数据;响应用户的输入操作进行校验,若校验通过则生成所述校验数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关联操作;所述关联操作包括:响应于第二操作获取智能锁的标识数据;基于所述标识数据和用户ID生成关联请求信息发送到服务器中;以使所述服务器在接收到所述关联请求信息后,将所述标识数据结合用户ID关联存储得到关联数据;并将所述关联数据发送到智能锁存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开锁操作包括:智能锁通过所述关联数据判定所述开锁请求数据中的所述用户ID和所述标识数据是否已关联;若已关联,则验证校验数据是否正确,若是则打开门锁;否则不打开门锁。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发送所述开锁请求数据到所述智能锁中的过程包括:通过第二操作将所述开锁请求数据发送到所述智能锁中;所述第二操作包括近距离贴附操作、近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勇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朗国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