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载式分选系统和使用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67447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6 04:38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轨载式分选系统和使用方法,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轨载式分选系统包括轨载运输装置,车载模块,中碎粗选模块,细碎精选模块,转运模块,本发明专利技术将中碎粗选模块和细碎精选模块集成在轨载运输装置上,在该系统投入使用时,中碎粗选模块和细碎精选模块通过车载模块调整为立式,料石先进入中碎粗选模块进行中碎粗选,随后通过转运模块将分离出的粗磁石投入细碎精选模块中,最终通过转运模块将细碎精选模块分离出的细磁石投入回收装置,当需要整个系统进行转移时,中碎粗选模块和细碎精选模块通过车载模块调整为卧式并固定载轨载运输装置上,最终通过轨载运输装置进行转移。行转移。行转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载式分选系统和使用方法


[0001]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选矿厂破碎

磁选
,尤其涉及一种轨载式分选系统和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当前在国外如非洲、巴西、澳大利亚等地有着大量的露天磁铁矿山,而这些磁铁矿山中相当一部分的矿石铁品位在40%

50%之间。对于这些露天的磁铁矿山,一般需要对矿石进行干选以抛出矿石中含有的脉石和开采中混入的围岩后使其品位就能达到58%

62%之间进行销售。
[0003]但是品位在40%

50%之间的磁铁矿一般在粗碎后或者中碎后直接进行干选,由于粗碎和中碎产品的块度较大,很多的大块矿石中为矿石和脉石的连生体,这部分矿石要是进入废石中会降低最终精矿的回收率,进入矿石中会降低最近精矿的品位。
[0004]同时,现有的破碎装置与干选装置固定安装在矿点附近,当该矿点采集完毕后,因破碎装置与干选装置因体积大,拆卸困难,回收难度较大,只能选择消耗大量人力进行回收或直接废置,增加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6]为此,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轨载式分选系统。
[0007]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使用方法。
[0008]有鉴于此,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轨载式分选系统。
[0009]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轨载式分选系统包括:
[0010]轨载运输装置;
[0011]中碎粗选模块,所述中碎粗选模块设置在所述轨载运输装置上;
[0012]细碎精选模块,所述细碎精选模块设置在所述轨载运输装置上;
[0013]车载模块,所述车载模块设有两组,分别用于使所述中碎粗选模块与所述轨载运输装置可活动的连接,和用于使所述细碎精选模块与所述轨载运输装置可转动的连接;
[0014]转运模块,所述转运模块用于转运所述中碎粗选模块和所述细碎精选模块分选后物料。
[0015]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车载模块包括:平台,所述平台与所述轨载运输装置固定连接;
[0016]伸缩部,所述伸缩部的末端与所述平台可转动的连接,所述伸缩部的首端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中碎粗选模块或所述细碎精选模块的中部。
[0017]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车载模块包括:第一铰接部,所述第一铰接部连接所述平台和所述伸缩部的末端;
[0018]第二铰接部,所述第二铰接部连接所述伸缩部的首端与中碎粗选模块或细碎精选
模块;
[0019]第三铰接部,所述第三铰接部连接所述平台的末端与中碎粗选模块或细碎精选模块;
[0020]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转运模块包括:提升部,所述提升部设置在所述平台的首端;
[0021]料石输送部,所述料石输送部采用带式输送组件,所述料石输送部与所述平台可拆卸地连接,所述料石输送部的首端设置在所述中碎粗选模块或细碎精选模块的物料槽下方;
[0022]料斗,所述料斗可升降地设置在所述提升部上,所述料斗处于底端时低于所述料石输送部的末端,所述料斗处顶端时高于细碎精选模块或回收装置。
[0023]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转运模块还包括:
[0024]螺栓连接件,所述螺栓连接件间隔设置,所述螺栓连接件螺栓连接所述料石输送部与所述平台;
[0025]第一挂接件,所述第一挂接件沿所述料石输送部侧表面的下边缘间隔布置;
[0026]第二挂接件,所述第二挂接件沿所述平台的侧表面间隔布置,且与所述第一挂接件向对应。
[0027]在一种可行实施方式中,所述转运模块还包括:
[0028]废石纵向输送部,所述废石输送部设置在所述所述中碎粗选模块和所述细碎精选模块的废料槽下方;
[0029]废石横向输送部,所述废石横向输送部接入所述废石纵向输送部的末端。
[0030]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中碎粗选模块包括:
[0031]第一机架,所述第一机架通过所述车载模块与所述轨载运输装置可转动地连接;
[0032]中碎组件,所述中碎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机架上;
[0033]粗选组件,所述粗选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机架上且在所述中碎组件下方;
[0034]所述粗选组件包括第一环形腔,所述第一环形腔为由内环面和外环面围合成的、上口小下口大的环形腔体,所述第一环形腔的母线倾角为75
°
至85
°

[0035]第二环形腔,所述第一环形腔为由内环面和外环面围合成的、上口大下口小的环形腔体,所述第二环形腔的母线倾角为75
°
至85
°

[0036]所述第一环形腔的下表面与第二环形腔的上表面向对接;
[0037]第一磁系,所述第一磁系设置在所述第一环形腔的内环面内部,所述第一磁系采用包角为270
°
至300
°
的扇形磁系;
[0038]第一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环形腔的内环面相连接,用于使第一环形腔的内环面进行转动;
[0039]第一排料斗,所述第一排料斗设置在所述第二环形腔的下方,所述第一排料斗为扇形槽,所述第一排料斗与第一磁系的位置相对应;
[0040]第二排料斗,所述第二排料斗设置在所述第二环形腔的下方,所述第二排料斗为扇形槽,所述第二排料斗与第一磁系缺口的位置相对应。
[0041]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细碎精选模块包括:
[0042]第二机架,所述第二机架通过所述车载模块与所述轨载运输装置可转动地连接;
[0043]细碎组件,所述细碎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机架上;
[0044]精选组件,所述精选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机架上且在所述细碎组件下方;
[0045]所述精选组件包括第三环形腔,所述第三环形腔为由内环面和外环面围合成的、上口小下口大的环形腔体,所述第一环形腔的母线倾角为75
°
至85
°

[0046]第四环形腔,所述第四环形腔为由内环面和外环面围合成的、上口大下口小的环形腔体,所述第四环形腔的母线倾角为75
°
至85
°

[0047]所述第三环形腔的下表面与第四环形腔的上表面向对接;
[0048]第二磁系,所述第二磁系设置在所述第二环形腔内环面围合成的腔体内部;
[0049]所述第二磁系包括圆形顶板,所述圆形顶板设置在所述第二环形腔内环面围合成的腔体顶部;
[0050]圆形底板,所述圆形底板设置在所述第二环形腔内环面围合成的腔体底部;
[0051]转动轴,所述转动轴设置在所述圆形顶板和圆形底板之间;
[0052]第一电磁极,所述第一电磁板设置在所述第二环形腔内环面围合成的腔体内部;
[0053]若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载式分选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轨载运输装置;中碎粗选模块,所述中碎粗选模块设置在所述轨载运输装置上;细碎精选模块,所述细碎精选模块设置在所述轨载运输装置上;车载模块,所述车载模块设有两组,分别用于使所述中碎粗选模块与所述轨载运输装置可活动的连接,和用于使所述细碎精选模块与所述轨载运输装置可转动的连接;转运模块,所述转运模块用于转运所述中碎粗选模块和所述细碎精选模块分选后物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载式分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模块包括:平台,所述平台与所述轨载运输装置固定连接;伸缩部,所述伸缩部的末端与所述平台可转动的连接,所述伸缩部的首端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中碎粗选模块或所述细碎精选模块的中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载式分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模块包括:第一铰接部,所述第一铰接部连接所述平台和所述伸缩部的末端;第二铰接部,所述第二铰接部连接所述伸缩部的首端与中碎粗选模块或细碎精选模块;第三铰接部,所述第三铰接部连接所述平台的末端与中碎粗选模块或细碎精选模块。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载式分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模块包括:提升部,所述提升部设置在所述平台的首端;料石输送部,所述料石输送部采用带式输送组件,所述料石输送部与所述平台可拆卸地连接,所述料石输送部的首端设置在所述中碎粗选模块或细碎精选模块的出料口下方;料斗,所述料斗可升降地设置在所述提升部上,所述料斗处于底端时低于所述料石输送部的末端,所述料斗处顶端时高于细碎精选模块或回收装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轨载式分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模块还包括:螺栓连接件,所述螺栓连接件间隔设置,所述螺栓连接件螺栓连接所述料石输送部与所述平台;第一挂接件,所述第一挂接件沿所述料石输送部侧表面的下边缘间隔布置;第二挂接件,所述第二挂接件沿所述平台的侧表面间隔布置,且与所述第一挂接件向对应。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载式分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模块还包括:废石纵向输送部,所述废石输送部设置在所述中碎粗选模块和所述细碎精选模块的废料槽下方;废石横向输送部,所述废石横向输送部接入所述废石纵向输送部的末端。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载式分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碎粗选模块包括:第一机架,所述第一机架通过所述车载模块与所述轨载运输装置可转动地连接;中碎组件,所述中碎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机架上;粗选组件,所述粗选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机架上且在所述中碎组件下方;所述粗选组件包括第一环形腔,所述第一环形腔为由内环面和外环面围合成的、上口小下口大的环形腔体,所述第一环形腔的母线倾角为75
°
至85
°

第二环形腔,所述第一环形腔为由内环面和外环面围合成的、上口大下口小的环形腔体,所述第二环形腔的母线倾角为75
°
至85
°
;所述第一环形腔的下表面与第二环形腔的上表面向对接;第一磁系,所述第一磁系设置在所述第一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兵团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北方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