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从珍珠贝体表黏液提取外泌体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从珍珠贝体表黏液制备外泌体的提取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外泌体和细胞外囊泡是由脂质、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因子组成的球形纳米颗粒,目前国际上对于细胞外囊泡和外泌体并没有明确的分类,通常情况下,将他们称为囊泡状纳米颗粒。作为一种细胞分泌的囊泡状纳米颗粒,外泌体可以在细胞之间传递物质信息,因此外泌体已被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如抗肿瘤、抗炎症及抗氧化等。由于外泌体是细胞产物,因此,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使用外泌体作为治疗方法具有更低的细胞毒性和更高的生物相容性。免疫磁珠分离技术是一项基于抗原一抗体结合作用发展起来的免疫学技术。它主要是靠在磁珠表面修饰氨基、羧基、链霉亲和素等基团,利用这些基团可以和抗体共价或非共价偶联,可用于结合相应的抗原,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可达到相应抗原物质的分离,广泛应用于核酸提取和膜结构物质分离如细胞分离领域。外泌体分布在许多生物体的体液和细胞中,但大多数外泌体的分离来源主体仍然是人类细胞,如间充质干细胞。然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从珍珠贝体表黏液提取外泌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采集珍珠贝,用清水冲洗天然贝母外壳减少体表附着杂质,去除外壳泥沙海藻;S2:开贝取出贝肉和粘液,用纱布过滤分离贝肉和粘液获得初分离黏液;S3:对初分离黏液添加青霉素和链霉素以抑制海洋环境中含有的细菌生长繁殖影响黏液外泌体质量;S4:对初分离黏液液梯度离心得到预处理黏液;S5:采用免疫磁珠法从珍珠贝黏液中分离得到囊泡状纳米颗粒,即得产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从珍珠贝体表黏液提取外泌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添加的青霉素和链霉素溶液的最终浓度为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从珍珠贝体表黏液提取外泌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对初分离黏液三次液梯度离心;第一次离心处理的离心力为300g,离心时间为10min,取上清;第一次离心处理的离心力为2000g,离心时间为10min,取上清;第一次离心处理的离心力为10000g,离心时间为30min,取上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从珍珠贝体表黏液提取外泌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泌体分离采用CD9和CD63抗体包被的免疫磁珠法。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从珍珠贝体表黏液提取外泌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的处理过程基于CD63和CD9抗体偶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立,赵劲民,许胜,蔡捷,马珂,罗艳,周波,曾韬,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医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