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散方法及太阳能电池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67140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6 04:33
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扩散方法及太阳能电池制作方法,扩散方法包括至少两步扩散工艺,每步扩散工艺还包括如下步骤:在将硅片放入扩散炉的情况下,向扩散炉中通源以对硅片进行磷扩散,对扩散炉内进行升温,使磷向硅片内部推进,基于升温末端温度对扩散炉内进行降温,并在降温时通入氧气以对硅片进行变温含氧推进,在经过至少两步通源推进过程之后,对扩散炉内进行降温之后,打开扩散炉取出硅片。在变温含氧推进过程中,通过降温,可以降低磷扩散速度,有利于形成浅结,同时提高扩散均匀性。同时,通过降温,较低的温度能够让杂质更好地分凝到吸杂区域,提高对于硅片的吸杂作用,减少硅片内部的复合中心,提升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扩散方法及太阳能电池制作方法


[0001]本公开涉及太阳能电池
,尤其涉及扩散方法及太阳能电池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扩散工艺是太阳能电池制作过程中的一个步骤。具体地,扩散是制备PN结的工序,PN结是太阳能电池的核心结构,在当前的太阳能电池生产中,PN结的制备方法多采用低压扩散工艺,以提高扩散均匀性,进而提高PN结质量。PN结质量的好坏对太阳能电池的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PN结质量越好,电池性能越高。
[0003]随着工艺不断地提升,PN结逐渐向浅结高方阻方向发展,因此,如何获得太阳能电池中的浅结高方阻,是业界考虑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以上相关技术的缺点,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扩散方法及太阳能电池制作方法,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太阳能电池低方阻的技术问题。
[0005]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扩散方法,其包括至少两步扩散工艺,每步扩散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0006]在将硅片放入扩散炉的情况下,向扩散炉中通源以对硅片进行磷扩散;
[0007]对扩散炉内进行升温,使磷向硅片内部推进;
[0008]基于升温末端温度对扩散炉内进行降温,并在降温时通入氧气以对硅片进行变温含氧推进;
[0009]在经过至少两步通源推进过程之后,对扩散炉内进行降温之后,打开扩散炉取出硅片。
[0010]可选地,在至少两步扩散工艺的第一步扩散工艺中,对扩散炉内进行升温,包括:
[0011]对扩散炉内升温,温度范围为825

840℃,通入大氮和不携磷小氮,大氮的流量范围为1200

1500sccm,不携磷小氮的流量范围为400

600sccm,升温时间范围为6

8min。
[0012]可选地,在至少两步扩散工艺的第一步扩散工艺中,基于升温末端温度对扩散炉内进行降温,降温范围为20

30℃;
[0013]在降温时通入氧气以对硅片进行变温含氧推进,包括:
[0014]在降温时通入氧气、大氮和不携磷小氮,氧气的流量范围为900

1200sccm,大氮的流量范围为600

900sccm,不携磷小氮的流量范围为400

600sccm的氮气,降温时间范围为7

9min。
[0015]可选地,在至少两步扩散工艺的第一步扩散工艺中,向扩散炉中通源以对硅片进行磷扩散,包括:
[0016]将扩散炉内温度控制在775

790℃,向扩散炉内通入氧气和携磷小氮,氧气的流量范围为450

650sccm,携磷小氮的流量范围为700

850sccm,时间范围为2

4min。
[0017]可选地,至少两步扩散工艺设置为两步扩散工艺,其中在第二步扩散工艺中,向扩
散炉中通源以对硅片进行磷扩散,包括:
[0018]将扩散炉内温度控制在795

810℃,向扩散炉内通入氧气和携磷小氮,氧气的流量范围为450

650sccm,携磷小氮的流量范围为700

850sccm,时间范围为3

5min。
[0019]可选地,在第二步扩散工艺中,对扩散炉内进行升温,包括:
[0020]对扩散炉内升温,温度范围为850

870℃,通入大氮和不携磷小氮,大氮的流量范围为1200

1500sccm,不携磷小氮的流量范围为400

600sccm,升温时间范围为7

9min。
[0021]可选地,在第二步扩散工艺中,基于升温末端温度对扩散炉内进行降温,降温范围为20

30℃;
[0022]在降温时通入氧气以对硅片进行变温含氧推进,包括:
[0023]在降温时通入氧气、大氮和不携磷小氮,氧气的流量范围为900

1200sccm,大氮的流量范围为600

900sccm,不携磷小氮的流量范围为400

600sccm,降温时间范围为5

7min。
[0024]可选地,扩散方法包括两步扩散工艺,第一步扩散工艺包括:
[0025]在将硅片放入扩散炉的情况下,将扩散炉内温度控制在780℃,向扩散炉内通入氧气和携磷小氮,氧气的流量为500sccm,携磷小氮的流量为800sccm,时间为3min,以向扩散炉中通源以对硅片进行磷扩散;
[0026]对扩散炉内升温至830℃,通入大氮和不携磷小氮,大氮的流量为1400sccm,不携磷小氮的流量为500sccm,时间为7min,使磷向硅片内部推进;
[0027]基于升温末端温度对扩散炉内降温至800℃,在降温时通入氧气、大氮和不携磷小氮,氧气的流量为1000sccm,大氮的流量为800sccm,不携磷小氮的流量为500sccm,降温时间为8min,以对硅片进行变温含氧推进;
[0028]第二步扩散工艺包括:
[0029]将扩散炉内温度控制在800℃,向扩散炉内通入氧气和携磷小氮,氧气的流量为500sccm,携磷小氮的流量为800sccm,时间为4min,以向扩散炉中通源以对硅片进行磷扩散;
[0030]对扩散炉内升温至860℃,通入大氮和不携磷小氮,大氮的流量为1400sccm,不携磷小氮的流量为500sccm,时间为8min,使磷向硅片内部推进;
[0031]基于第二步扩散工艺中的升温末端温度对扩散炉内降温至830℃,在降温时通入氧气、大氮和不携磷小氮,氧气的流量为1000sccm,大氮的流量为800sccm,不携磷小氮的流量为500sccm,降温时间为6min,以对硅片进行变温含氧推进。
[0032]可选地,扩散方法包括两步扩散工艺,第一步扩散工艺包括:
[0033]在将硅片放入扩散炉的情况下,将扩散炉内温度控制在775℃,向扩散炉内通入氧气和携磷小氮,氧气的流量为450sccm,携磷小氮的流量为700sccm,时间为2min,以向扩散炉中通源以对硅片进行磷扩散;
[0034]对扩散炉内升温至825℃,通入大氮和不携磷小氮,大氮的流量为1200sccm,不携磷小氮的流量为400sccm,时间为6min,使磷向硅片内部推进;
[0035]基于升温末端温度对扩散炉内降温至795℃,在降温时通入氧气、大氮和不携磷小氮,氧气的流量为900sccm,大氮的流量为600sccm,不携磷小氮的流量为400sccm,降温时间为7min,以对硅片进行变温含氧推进;
[0036]第二步扩散工艺包括:
[0037]将扩散炉内温度控制在795℃,向扩散炉内通入氧气和携磷小氮,氧气的流量为450sccm,携磷小氮的流量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扩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步扩散工艺,每步扩散工艺包括如下步骤:在将硅片放入扩散炉的情况下,向扩散炉中通源以对所述硅片进行磷扩散;对所述扩散炉内进行升温,使所述磷向所述硅片内部推进;基于所述升温末端温度对所述扩散炉内进行降温,并在降温时通入氧气以对所述硅片进行变温含氧推进;在经过所述至少两步通源推进过程之后,对所述扩散炉内进行降温之后,打开扩散炉取出所述硅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散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至少两步扩散工艺的第一步扩散工艺中,所述对所述扩散炉内进行升温,包括:对所述扩散炉内升温,温度范围为825

840℃,通入大氮和不携磷小氮,所述大氮的流量范围为1200

1500sccm,所述不携磷小氮的流量范围为400

600sccm,所述升温时间范围为6

8min。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扩散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至少两步扩散工艺的第一步扩散工艺中,所述基于所述升温末端温度对所述扩散炉内进行降温,降温范围为20

30℃;在降温时通入氧气以对所述硅片进行变温含氧推进,包括:在降温时通入氧气、大氮和不携磷小氮,所述氧气的流量范围为900

1200sccm,所述大氮的流量范围为600

900sccm,所述不携磷小氮的流量范围为400

600sccm,降温时间范围为7

9min。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扩散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至少两步扩散工艺的第一步扩散工艺中,向扩散炉中通源以对所述硅片进行磷扩散,包括:将扩散炉内温度控制在775

790℃,向扩散炉内通入氧气和携磷小氮,所述氧气的流量范围为450

650sccm,所述携磷小氮的流量范围为700

850sccm,时间范围为2

4min。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扩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步扩散工艺设置为两步扩散工艺,其中在第二步扩散工艺中,所述向扩散炉中通源以对所述硅片进行磷扩散,包括:将所述扩散炉内温度控制在795

810℃,向扩散炉内通入氧气和携磷小氮,所述氧气的流量范围为450

650sccm,所述携磷小氮的流量范围为700

850sccm,时间范围为3

5min。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扩散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二步扩散工艺中,所述对所述扩散炉内进行升温,包括:对所述扩散炉内升温,温度范围为850

870℃,通入大氮和不携磷小氮,所述大氮的流量范围为1200

1500sccm,所述不携磷小氮的流量范围为400

600sccm,所述升温时间范围为7

9min。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扩散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二步扩散工艺中,所述基于所述升温末端温度对所述扩散炉内进行降温,降温范围为20

30℃;在降温时通入氧气以对所述硅片进行变温含氧推进,包括:在降温时通入氧气、大氮和不携磷小氮,所述氧气的流量范围为900

1200sccm,所述大氮的流量范围为600

900sccm,所述不携磷小氮的流量范围为400

600sccm,降温时间范围为5

7min。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方法包括两步扩散工艺,所述第一步扩散工艺包括:
在将硅片放入扩散炉的情况下,将所述扩散炉内温度控制在780℃,向扩散炉内通入氧气和携磷小氮,所述氧气的流量为500sccm,所述携磷小氮的流量为800sccm,时间为3min,以向扩散炉中通源以对所述硅片进行磷扩散;对所述扩散炉内升温至830℃,通入大氮和不携磷小氮,所述大氮的流量为1400sccm,所述不携磷小氮的流量为500sccm,时间为7min,使所述磷向所述硅片内部推进;基于所述升温末端温度对所述扩散炉内降温至800℃,在降温时通入氧气、大氮和不携磷小氮,所述氧气的流量为1000sccm,所述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德魁简磊丁留伟苏晓峰卞强董龙辉李松江夏斯阳
申请(专利权)人: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