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精度微流量气体控制装置和标定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670307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6 04: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精度微流量气体控制装置和标定方法,其特点是:主气路供气模块、近端两支气路供气模块、远端两支气路供气模块分别设有独立的限流器、以及独立的气容,限流器能够实现0.01sccm气体流量控制,气容专门针对卫星推进系统点火工作环节而设置;卸压与标定模块借助标准流量控制器和传感器对整个控制装置的气体流量进行标定,达到0.01scm的误差;该方法包括在真空环境下,分别设定流量控制器气体流量;通过电磁阀a将气体通入主气路中,直至压力传感器Pb测得的主气路气容压力稳定,此时的主气路气容压力值与四个分支气路的设定气体流量值相对应;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采用常规的电磁阀控制供气的方法达不到所要求的0.01sccm以内的气体流量精度控制问题。0.01sccm以内的气体流量精度控制问题。0.01sccm以内的气体流量精度控制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精度微流量气体控制装置和标定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航天器推进系统
,尤其涉及一种高精度微流量气体控制装置和标定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航天卫星动力系统一般用于卫星在太空中运行时,克服阻力、轨道调节、姿态保持等。当卫星运行轨道比较高的时候,像太阳光压这样的非保守力对卫星的阻力作用就会凸显出来,为了克服该阻力保持卫星轨道的高度就需要用到卫星动力系统;当卫星轨道调节从200公里到300公里轨道上升时,为了将卫星轨道调节到预定的高度也需要用到动力系统;当卫星和地面通讯时,其通讯口必须对地、否则地面就接收不到卫星信号,为了保持卫星和地面通讯时的姿态也需要用到卫星动力系统。
[0003]航天卫星动力系统的供气技术一般是比较成熟的,但如果用sccm(每分钟的标准毫升数)作为单位计量,对于供气非常小、达到0.01sccm以内的流量,实现起来难度非常大,难点在于采用常规的电磁阀控制供气的方法不能达到0.01sccm以内的气体流量精度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精度微流量气体控制装置,包括主结构及近端支气路、远端支气路,所述主结构及近端支气路设有调压模块、主气路供气模块、泄压与标定模块、近端两支气路供气模块;所述远端支气路包括远端两支气路供气模块;所述调压模块接入外部气源,并采用两级减压方法将气压降至5

10kPa、再将降压后的气体发送给主气路供气模块;所述泄压与标定模块,用于在该装置使用之前,借助标准的流量传感器对主气路气容气压与四个分支气路气体流量的关系进行标定,还用于在该装置使用过程中进行泄压;所述主气路供气模块将气体分别发送给近端两支气路供气模块、以及远端两支气路供气模块;其特征在于:该主气路供气模块、近端两支气路供气模块、远端两支气路供气模块分别设有独立的限流器、以及独立的气容,该限流器能够实现0.01sccm气体流量控制,该气容专门针对卫星推进系统点火工作环节而设置;该泄压与标定模块借助标准流量控制器和传感器对整个控制装置的气体流量进行标定,达到0.01scm的误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高精度微流量气体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压模块设有进气口(1)、入口滤网、一级减压阀(2)、压力传感器Pa、二级减压阀;该调压模块通过进气口(1)连接外部气源,该外部气源气压约200kPa;从外部气源引入的气体经过入口滤网后,该一级减压阀(2)将气压降至20kPa,在一级减压阀后端安装压力传感器Pa;二级减压阀采用比例电磁阀(3)再将气压从20kPa降至5

10kPa,二级减压阀将5

10kPa的气体发送给主气路供气模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高精度微流量气体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气路供气模块和远端支气路模块各自设有气路连接口(9),主气路供气模块通过气路连接口(9)将气体发送给远端支气路模块的气路连接口(9),再通过远端支气路模块的气路连接口(9)将气体发送给远端支气路的远端两支气路模块。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高精度微流量气体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气路供气模块包括主气路限流孔、主气路气容;该主气路气容的输入端为主气路限流孔,输出端一路连接所述近端两支气路供气模块,另一路通过气路连接口(9)连接远端支气路供气模块。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高精度微流量气体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与标定模块由标准流量控制器、电磁阀a和压力传感器Pb组成;该电磁阀a用于在该装置使用之前,借助所述标准流量控制器和所述压力传感器Pb,对主气路气容气压与四个分支气路气体流量的关系进行标定,所述四个分支电路由所述近端两支气路供气模块的二个支路和所述远端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建武马隆飞杨超康琦段俐尹永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