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鱼雷单雷二次转向射击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反潜武器装备技术及运用领域,涉及到一种鱼雷单雷二次转向射击方法,特别是涉及基于快速接敌原则和有效检测目标前提下确定鱼雷单雷二次转向射击方案,提出鱼雷两次转角航向和转向时机的计算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传统舰载反潜鱼雷单雷射击时一般采用一次转向方案,即:鱼雷发射入水后经过一次转向进入搜索航向,自导系统开机搜索目标。鱼雷搜索航向一般基于相遇原理采用形心法进行解算。由于一次转向方案只涉及鱼雷一次转向,搜索航向计算方法较简单,实现较容易,但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当鱼雷发射阵位位于潜艇正横附近时,存在目标多普勒速度不满足鱼雷自导检测要求的情况,会导致鱼雷不能检测并发现目标,进而影响鱼雷武器攻潜效果。
[0003]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提高单雷在目标正横附近射击命中概率,《水下无人系统学报》2018年8月第26卷第4期第342至347页《声自导鱼雷二次转角作战使用方法》一文中提出了一种声自导鱼雷二次转角射击方式,建立了迎击和追击两种态势下的二次转角射击参数解算模型,通过鱼雷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鱼雷单雷二次转向射击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过程为:步骤101、根据潜艇航速、鱼雷自导检测阈确定鱼雷可攻舷角范围,计算可攻区域边界敌舷角;步骤102、根据射击初始阵位判断鱼雷发射阵位是否处于可攻区,若处于可攻区,直接采用单雷一次转向射击方法,若处于非可攻区,采用单雷二次转向射击方法;步骤103、按照快速接敌原则和目标多普勒速度要求,确定鱼雷单雷二次转向射击方案;步骤104、按照最短时间与潜艇接近到鱼雷自导作用距离的要求,计算鱼雷一次航向和在一次航向上航行的最短时间;步骤105、根据鱼雷初始位置、一次航向和一次航向航行时间,计算鱼雷转向位置,基于此时可攻区范围,再次进行鱼雷可攻性判断;步骤106、若鱼雷转向位置处于可攻区内,计算鱼雷二次航向;若鱼雷转向位置处于非可攻区内,按照满足目标多普勒速度要求和接敌时间较短原则,调整转向点位置至相邻的可攻区边界点;步骤107、基于新的转向点位置,根据相遇原理,重新计算一次航向、二次航向和一次航向航行时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雷单雷二次转向射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01具体如下:鱼雷自导系统通过设置陷波器的方式克服混响干扰,但同时也会导致目标多普勒速度小于鱼雷自导检测阈值D
T
时,鱼雷不能检测到目标的情况;目标多普勒速度V
rm
与潜艇航速V
m
和潜艇舷角Q
m
有关,其大小如式(1)所示V
rm
=V
m
cosQ
m (1)当|V
rm
|≥D
T
时,目标多普勒速度满足鱼雷自导检测阈要求,可以检测到目标,由此可确定鱼雷可攻区域敌舷角范围为式(2)中边界舷角Q
m_bj
所夹的范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鱼雷单雷二次转向射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03具体如下:采用单雷二次转向射击方案关键在于鱼雷一次航向C
T1
、二次航向C
T2
和转向时机的确定;单雷二次转向采用以下射击方案:鱼雷发射后,在一次航向C
T1
上以最短时间与潜艇接近到距离D
a
时,位T1点转入二次航向C
T2
搜索目标,考虑到鱼雷转入二次航向后,应能尽快发现目标,因此,距离D
a
应等于鱼雷自导作用距离R
T
,使鱼雷二次转向后潜艇即进入鱼雷自导搜索扇面,从而发现目标。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鱼雷单雷二次转向射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04:按照最短时间与潜艇接近到距离D
a
的要求,确定鱼雷一次航向C
T1
和在一次航向上航行的最短时间t
min
,具体如下:鱼雷从T0位置在一次航向上航行时间t至T1位置时,存在以下数学关系
式中:C
m
技术研发人员:郑亚波,李文哲,董晓明,周明,许林周,王玉,付留芳,郭东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