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与端墙式隧道洞门相接部位防落石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66927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6 04: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桥梁与端墙式隧道洞门相接部位防落石结构,端墙式隧道洞门的明洞结构与桥梁的桥台相接,明洞结构的洞门墙墙背明洞两侧分别设置有竖直的明洞挡墙,明洞挡墙一端连接在陡崖上、另一端连接在洞门墙上,两明洞挡墙与明洞间及两明洞挡墙间从下往上依次回填有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桥梁与端墙式隧道洞门相接部位防落石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陡壁条件下桥隧相接部位防落石设计,特别涉及一种桥梁与端墙式隧道洞门相接部位防落石结构,还涉及一种桥梁与端墙式隧道洞门相接部位防落石结构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受路线走向的限制,公路工程采用桥隧相接方案穿越深切“V”型陡崖峡谷的地形的情况时有发生。深切陡崖条件下,桥隧相接部位上方通常存在大量落石危岩体,此时需要对明洞基础、洞门结构、桥梁结构、桥梁基础、坡面主被动网、甚至棚洞结构等进行单独设计,若处治不当,则可能对施工安全与后期运营造成巨大安全隐患。针对深切“V”型陡崖峡谷,桥隧相接处危岩体处理通常采用接长明洞、桥梁伸入隧道结构中、设置棚洞结构、坡面落石清除与主被动网设置等方案处理。采用接长明洞的方案可有效提高洞口结构的安全性,但在陡崖条件下,接长明洞方案实施受限。采用桥梁结构伸入隧道结构中,可以提高桥隧相接部位的安全性,但扩大隧道衬砌结构,造价高施工困难,桥台结构需特殊设计,不到万不得已不建议采用。在桥隧相接部位设置棚洞结构可以有效提高安全性,但棚洞结构基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桥梁与端墙式隧道洞门相接部位防落石结构,其特征在于:端墙式隧道洞门的明洞结构(1)与桥梁(6)的桥台相接,明洞结构(1)的洞门墙(3)墙背明洞两侧分别设置有竖直的明洞挡墙(2),所述明洞挡墙(2)一端连接在陡崖上、另一端连接在洞门墙(3)上,两明洞挡墙(2)与明洞间及两明洞挡墙(2)间从下往上依次回填有5

7m厚混凝土层(41)、土石层(42)和50

70cm厚碎石缓冲层(4),所述土石层(42)回填到明洞顶部以上1.6

1.8米,所述明洞挡墙(2)上预埋有排水管,桥梁(6)的护栏与洞门墙(3)相接,洞门墙(3)端两护栏与洞门墙(3)间上方架设有长25

33米的柔性棚洞(10),柔性棚洞(10)一端连接在洞门墙(2)上、两侧分别连接在两护栏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与端墙式隧道洞门相接部位防落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洞门墙(3)厚度为2米,顶部高出碎石缓冲层(4)2.3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与端墙式隧道洞门相接部位防落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棚洞(10)包括骨架(9)及覆盖在骨架(9)上的柔性网(8)。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桥梁与端墙式隧道洞门相接部位防落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9)由若干位于公路横向的环向杆和若干位于公路纵向的纵向杆连接而成,所述环向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护栏上,所述纵向杆一端连接在洞门墙(3)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桥梁与端墙式隧道洞门相接部位防落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栏为钢筋混凝土护栏(7),钢筋混凝土护栏(7)上预埋有法兰盘(11),所述环向杆通过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立苟德明张安睿杨洪刘晓勇崔炫刘敏捷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