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驱动外齿圈的热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66911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6 04: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驱动外齿圈的热加工方法,涉及到轴承加工技术领域,包括以下加工步骤:S1:将驱动外齿圈固定在淬火机床上,使用淬火感应器加热齿表面淬火,低温回火;S2:使用淬火感应器对滚道进行淬火,低温回火;S3:外形尺寸检验是否存在变形;S4:采用冷校或热校进行校正;S5:合格转至下道工序;S6:驱动齿部加工结束。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回转驱动蜗轮齿的热处理及校正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方案中滚道硬度过低的问题,通过先对齿进行淬火以及回火再以同样的方式滚道,减少了滚道受到的回火的次数,相对现有技术方案提高了滚道的硬度,使得其具有较高的耐磨性能从而提高了蜗轮的使用寿命,减少了由于零件更换所带来的成本。减少了由于零件更换所带来的成本。减少了由于零件更换所带来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驱动外齿圈的热加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轴承加工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驱动外齿圈的热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各类机械中,回转驱动成了一种必不可少的关键性零件,并且在矿山机械和光伏发电系统中也有着广泛的运用。
[0003]我国回转驱动的制造水平得益于国内科研实力的增强,从而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这使得国内回转驱动产品性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然而回转驱动使用寿命的长短,轮齿的耐磨损性等不足,阻碍了我国回转驱动行业的发展。轮齿、滚道的热处理作为支承的核心工序,控制不好支承的寿命急剧下降,热加工主要控制硬度与深度,对其加热通过奥氏体的急速受冷,使轴承套圈滚道或齿面形成一定深度的马氏体淬硬层,可以有效提高轮齿的耐磨损性,成为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及其重要的一环。
[0004]其中回转驱动滚道的淬火后淬硬层硬度要求较高,达到55

65HRC,齿根和齿面要求的硬度较低为50

60HRC。目前广泛采用的淬火工艺为,先对滚道,再制齿再对齿淬火,由于淬火后为了稳定组织降低应力,一般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驱动外齿圈的热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加工步骤:S1:将驱动外齿圈固定在淬火机床上,使用淬火感应器加热齿表面淬火,低温回火;S2:使用淬火感应器对滚道进行淬火,低温回火;S3:外形尺寸检验是否存在变形,若变形采用S4步骤进行校正,如若在合格范围内采用S5步骤直接转至下道工序加工;S4:采用冷校或热校进行校正;S5:合格转至下道工序;S6:驱动齿部加工结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驱动外齿圈的热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和S2中淬火时使用淬火液,对淬火液浓度进行控制,淬火液浓度控制在10%—12%,淬火时加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正茂金开瑞董强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万达回转支承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