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改性乳化润滑油,主要包括漆树籽核仁油、漆蜡、皂仁、甘油和乳化剂;其制备步骤包括:(1)将漆树籽核仁油、漆蜡、甘油和乳化剂于60~80℃下搅拌混合30~40min,静置保温待用;(2)将皂仁加入混合均匀后,继续在60~80℃下搅拌混合20~30min;(3)将混合后乳液在100~150℃油浴30~40min后下降至室温,即得成品。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复合改性乳化润滑油具有稳定性高、黏度好、消耗低的特点。黏度好、消耗低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改性乳化润滑油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油脂加工方法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复合改性乳化润滑油。
技术介绍
[0002]润滑油是被用在各种类型汽车、机械设备上以减少摩擦,保护机械及加工件的液体或半固体润滑剂,主要起润滑、辅助冷却、防锈、清洁、密封和缓冲等作用。
[0003]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润滑油消费国,年消耗量近630万吨,并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在中国润滑油市场上,少数几个国外品牌主要占据中高端市场,大部分国内企业占据了国内中低端市场,相对利润较低。
[0004]润滑油一般由基础油和添加剂两部分组成。基础油是润滑油的主要成分,决定着润滑油的基本性质,添加剂则可弥补和改善基础油性能方面的不足,赋予某些新的性能,是润滑油的重要组成部分。润滑油基础油主要分矿物基础油、合成基础油以及生物基础油三大类。矿物基础油应用广泛,用量很大,矿油基础油由原油提炼而成。
[0005]在专利公开(公告)号:CN106929131A公开了一种机械加工用乳化润滑油,涉及机械加工
,由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组成:氢氧化钠母液6
‑
20份,3#环烷酸25
‑
55份,乳化剂司苯
‑
801份,乳化剂吐温
‑
80 1份,中分子醇胺类2
‑
8份,基础油13
‑
35份,Ta和Tb复合防锈剂1份,磷酸酯5份,二氧化钛纳米粒子0.5份,二硫代磷酸盐1份,偏硼酸钠0.5份,聚
ɑ
‑
烯烃T803A 5份,烷基水杨酸钙T1090.2份,硫化烷基酚钙T115A 0.3份,双烯基丁二酰亚胺T1520.3份,丁二酸季戊四醇酯L1170.2份,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ZDDP 3份,苯骈三氮唑T7061份,二烷基二硫代硫酸钼Mo DDP 1份,本专利技术在金属切削、金属轧制等机械加工行业能够提供一种高品质的乳化润滑产品。
[0006]在公开(公告)号:CN103602510A公开了一种耐用型抗乳化润滑油,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羧酸2.5
‑
7.6份、乙酸乙酯1.2
‑
4.7份、工业红油25
‑
33份、去离子水10
‑
15份、磷酸三钠1.7
‑
3.4份、油酰肌氨酸十八胺1.7
‑
4.6份和改性磷酸酯3.5
‑
8.5份。本专利技术与现有的齿轮油相比,具有良好的抗氧化防腐性、防锈性,换油周期长、减少废油、废气和颗粒物排放、生物可降解性好、价格相对传统润滑油较低的特点;同时,能使重负荷工业齿轮在高速、低速、重载、高扭矩或冲击负荷下,迅速形成耐磨、耐高温、耐挤压的边界润滑油膜,防止齿面发生磨损、擦伤、胶合、点蚀等破坏现象,以延长重负荷工业齿轮的使用寿命。
[0007]在专利公开号CN103726357A中公开了一种抗静电乳化润滑油,由950份餐厨废弃油脂、400
‑
450份碱、10
‑
30份脂肪醇类乳化剂和15
‑
35份甲醇制备而成。以餐厨废弃油脂和碱为主要原料,以脂肪醇类乳化剂和甲醇为辅料;采用特定制备方法,通过严格控制加料顺序、温度范围及碱的滴加速度,使各组分之间相互作用;从而起到了抗静电、润滑、柔软、络合钙镁离子的效果。使用本专利技术的抗静电乳化润滑油,纱线束染过程中平均断头率在7.3根/h以下,平均分径率高达9700m/h以上,表面比电阻在4.1x102Ω以下。另外,以餐厨废弃油脂为主要原料,解决了餐厨废弃油脂利用难的问题,同时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
[0008]如上所述的润滑油主要基础油为矿物油脂或餐厨废弃油脂,存在基础油不可再生、过氧化值、酸价超标,稳定性一般、使用寿命短等局限因素。由于目前原油市场主要掌握在国外产油国和石油巨头手中,用于提炼润滑油的原油在品质和标准上均依赖于国际品牌,为实现国产品牌弯道超车,立足本国现状,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可再生的改性复合乳化润滑油采用生物基础油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主要是在现有润滑油的基础上,采用漆树籽提取的油脂,经进一步添加其他助剂和改性处理,最终获得一种稳定性高、黏度好和原料可再生的润滑油。
[0010]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就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供一种复合改性乳化润滑油。
[0011]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复合改性乳化润滑油,包括漆树籽核仁油、漆蜡、皂仁、甘油和乳化剂。
[0012]优选地,所述的一种复合改性乳化润滑油,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漆树籽核仁油30~50份、漆蜡10~20份、皂仁0.1~1份、甘油3~5份、乳化剂0.1~2.0份。
[0013]所述的漆树籽核仁油是将漆树籽核仁采用物理压榨法获得的漆树籽核仁油加热保温待用;
[0014]优选地,所述的漆树籽核仁油是将取自漆树籽核仁中的漆树籽核仁油加热至200~300℃,保持温度1~5min,停止加热,待冷却至50℃左右,保温待用;
[0015]所述的漆蜡是将漆树籽皮层中的蜡压榨或经溶剂浸出后的粗制漆蜡,再经脱色、脱臭、脱胶步骤后得到的精制漆蜡,其含有棕榈酸、油酸、亚油酸和硬脂酸。
[0016]优先地,所述的漆蜡熔点大于50℃、白度大于80、酸值小于20、皂化值大于200。
[0017]优先地,所述的皂仁为将皂角仁分离清洗干净后,先干燥磨碎至大于100目,再进一步研磨至大于200目。
[0018]优先地,所述的皂仁来自于云南的滇皂仁。
[0019]优先地,所述的乳化剂为半纤维素和塔罗油的组合物。
[0020]优先地,所述的半纤维素为将提取的半纤维素加热至60~90℃搅拌研磨至大于200目后待用。
[0021]优先地,所述的塔罗油为将纸浆黑液酸化后分离再进一步分馏提取塔罗油待用。
[0022]所述的一种复合改性乳化润滑油的制备步骤包括:
[0023](1)将漆树籽核仁油、漆蜡、甘油和乳化剂于60~80℃下搅拌混合30~40min,静置保温待用;
[0024](2)将皂仁加入上述步骤(1)乳液中混合均匀后,继续在60~80℃下搅拌20~30min混合均匀;
[0025](3)将上述步骤(2)混合后乳液在100~150℃搅拌油浴30~40min后下降至室温,即得成品。
[0026]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具体如下:
[0027](1)本专利技术的润滑油原料主要采用漆树籽核仁油和漆蜡,将其加工、处理、改性后制备的润滑油具有保藏期长、稳定性高的特点;
[0028](2)该复合改性乳化润滑油不需要额外添加防腐剂;
[0029](3)该润滑油中所述的皂仁可在润滑油使用过程中吸收水分,吸水膨胀后也不影响润滑油的品质,且具有润滑的作用;
[0030](4)该润滑油中所述的甘油具有助溶和稀释的作用,可以使润滑油保持低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改性乳化润滑油,其特征在于,包括漆树籽核仁油、漆蜡、皂仁、甘油和乳化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改性乳化润滑油,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漆树籽核仁油30~50份、漆蜡10~20份、皂仁0.1~1份、甘油3~5份、乳化剂0.1~2.0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改性乳化润滑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漆树籽核仁油是将采用物理压榨法获得的漆树籽核仁油加热保温待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改性乳化润滑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漆蜡是将漆树籽皮层中的蜡压榨或经溶剂浸出后的粗制漆蜡,再经脱色、脱臭、脱胶步骤后得到的精制漆蜡,其含有棕榈酸、油酸、亚油酸和硬脂酸。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改性乳化润滑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皂仁为将皂角仁分离清洗干净后,先干燥磨碎至大于100目,再进一步研磨至大于200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艳平,刘维民,张东恒,
申请(专利权)人:刘艳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