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冻机油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758409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冷冻机油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冷冻机油组合物包括冷冻机油基础油和含氟聚合物,其中,所述含氟聚合物为全氟壬烯基三氟乙基醚和六氟丙烯二聚物中的一种或两种混合。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冷冻机油组合物,可以有效提高冷冻机基础油的导热系数,降低冷冻机基础油的粘度系数,当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冷冻机油组合物应用于空调系统(尤其是汽车空调系统)时,可以有效地提高冷冻机油带走工作中热量的能力,也可以有效地减少液相制冷剂与少量冷冻机油混合时导热系数降低程度,大大提高汽车空调系统工效,延长汽车空调的使用寿命,并且,冷冻机油组合物的粘度系数相对降低,可以达到冷冻机油所要求的润滑效果。油所要求的润滑效果。油所要求的润滑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冻机油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制冷系统冷冻机油
,具体涉及一种冷冻机油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时代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室内空调以及汽车空调普遍被应用,而汽车空调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有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干燥过滤器等,用管道连接各个组成部分,以此形成一个封闭的汽车空调循环系统。汽车空调需要制冷时,启动开关,压缩机开始工作,压缩机吸入蒸发器内低温低压气相制冷剂后进行压缩,此后将压缩形成的气相制冷剂通过管道输送至冷凝器中进行冷却处理,气相制冷剂冷却后变为低温高温的液相制冷剂,此后,该液相制冷剂经过制冷系统中的膨胀阀(节流阀)再次降温、降压,而后通过管道运输到蒸发器中,使得液相制冷剂发生雾化,在液体制冷剂被雾化之后,会在蒸发器内发生沸腾,从而对车内的热量进行吸收,降低汽车内部环境温度。
[0003]一般气相制冷剂在压缩、冷却过程中形成液相时会夹带冷冻机油7

15wt%左右,夹带过去的冷冻机油会附着于冷凝器内表面,形成一层较厚的油膜,由于该油膜的导热系数很低,阻碍铜基材与高压气相制冷剂换热,导致制冷剂由气相到液相转换时间过长,液相制冷剂通过管道运输到蒸发器中时,夹带的冷冻机油混溶于其中,由于冷冻机油导热系数较低,导致液相制冷剂导热系数降低,在吸热蒸发雾化过程中阻碍蒸发制冷速度,冷冻机油在压缩润滑过程中温度升高,而冷冻机油导热系数较低,导致热量不能及时导出,温度升高,冷冻机油粘度降低,润滑油膜变薄后润滑效果差,压缩机运行时摩擦和磨损较为厉害,压缩机的压缩效率较低,压缩机的运行寿命减少。
[0004]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不足的改进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冻机油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解决目前汽车空调系统所存在的冷冻机油导热系数低、粘度大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冷冻机油组合物,所述冷冻机油组合物包括冷冻机油基础油和含氟聚合物,其中,所述含氟聚合物为全氟壬烯基三氟乙基醚和六氟丙烯二聚物中的一种或两种混合。
[0008]本专利技术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含氟聚合物的用量为冷冻机油基础油体积的1

10%。
[0009]本专利技术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含氟聚合物为全氟壬烯基三氟乙基醚和六氟丙烯二聚物的混合物,其中,全氟壬烯基三氟乙基醚在混合物中的体积百分比为10

90%。
[0010]本专利技术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全氟壬烯基三氟乙基醚的臭氧衰减指数为0,密度为1.8

1.9g/cm3;
[0011]所述全氟壬烯基三氟乙基醚在25℃下的导热系数为0.5

0.6W/(m
·
K),在25℃下的运动粘度为3.15

3.25cst。
[0012]本专利技术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六氟丙烯二聚物的臭氧衰减指数为0,密度为1.6

1.7g/cm3;
[0013]所述全氟壬烯基三氟乙基醚在25℃下的导热系数为0.5

0.6W/(m
·
K),在25℃下的运动粘度为0.3

0.4cst。
[0014]本专利技术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冷冻机油基础油为多元醇酯冷冻机油、聚烯烃乙二醇冷冻机油、聚乙烯醚冷冻机油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
[001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如上所述的冷冻机油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6]步骤一,按比例混合冷冻机油基础油和含氟聚合物,得到混合物;
[0017]步骤二,对步骤一所得的混合物加热搅拌,得到冷冻机油组合物。
[0018]本专利技术可选实施例中,步骤二具体为:将混合物置于容器中,并将盛有混合物的容器放入集热式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中,在恒温水浴锅中进行加热搅拌,得到冷冻机油组合物。
[0019]本专利技术可选实施例中,步骤二中,恒温水浴锅的温度为30

90℃,加热搅拌的转速为400

1500rmp,加热搅拌的时间为10

60min。
[002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如上所述的冷冻机油组合物的应用,所述冷冻机油组合物应用于空调系统。
[0021]有益效果:
[0022]本专利技术的冷冻机油组合物,通过在冷冻机油基础油中加入了含氟聚合物,含氟聚合物为全氟壬烯基三氟乙基醚和六氟丙烯二聚物中的一种或两种混合,可以有效提高冷冻机基础油的导热系数,降低冷冻机基础油的粘度系数,当本专利技术的冷冻机油组合物应用于空调系统(尤其是汽车空调系统)时,可以有效地提高冷冻机油带走工作中热量的能力,也可以有效地减少液相制冷剂与少量冷冻机油混合时导热系数降低程度,大大提高汽车空调系统工效,延长汽车空调的使用寿命,并且,冷冻机油组合物的粘度系数相对降低,可以达到冷冻机油所要求的润滑效果。总之,本专利技术的冷冻机油组合物具备良好的稳定性,从而能提供压缩机整体运行功能,改善汽车空调的制冷效果。
附图说明
[0023]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其中: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至实施例10、实施例15和实施例16所得冷冻机油组合物的导热系数变化曲线;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至实施例10、实施例15和实施例16所得冷冻机油组合物的导热系数提高百分比变化曲线;
[0026]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至实施例10、实施例15和实施例16所得冷冻机油组合物的粘度系数变化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
例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下面将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9]针对目前汽车空调系统所使用的冷冻机油导热系数低、粘度大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冷冻机油组合物,通过在冷冻机油基础油中加入了含氟聚合物,含氟聚合物为全氟壬烯基三氟乙基醚和六氟丙烯二聚物中的一种或两种混合,可以有效提高冷冻机基础油的导热系数,降低冷冻机基础油的粘度系数,当本专利技术的冷冻机油组合物应用于空调系统(尤其是汽车空调系统)时,可以有效地提高冷冻机油带走工作中热量的能力,也可以有效地减少液相制冷剂与少量冷冻机油混合时导热系数降低程度,大大提高汽车空调系统工效,延长汽车空调的使用寿命,并且,冷冻机油组合物的粘度系数相对降低,可以达到冷冻机油所要求的润滑效果。总之,本专利技术的冷冻机油组合物具备良好的稳定性,从而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冻机油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冻机油组合物包括冷冻机油基础油和含氟聚合物,其中,所述含氟聚合物为全氟壬烯基三氟乙基醚和六氟丙烯二聚物中的一种或两种混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冻机油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氟聚合物的用量为冷冻机油基础油体积的1

10%。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冻机油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氟聚合物为全氟壬烯基三氟乙基醚和六氟丙烯二聚物的混合物,其中,全氟壬烯基三氟乙基醚在混合物中的体积百分比为10

90%。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冻机油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全氟壬烯基三氟乙基醚的臭氧衰减指数为0,密度为1.8

1.9g/cm3;所述全氟壬烯基三氟乙基醚在25℃下的导热系数为0.5

0.6W/(m
·
K),在25℃下的运动粘度为3.15

3.25cst。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冻机油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六氟丙烯二聚物的臭氧衰减指数为0,密度为1.6

1.7g/cm3;所述全氟壬烯基三氟乙基醚在25℃下的导热系数为0.5

0.6W/(...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启勋宁建民苗冉璐邱婧云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