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稻田养鳖的害虫重量感应触发诱捕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6754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6 04: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稻鳖共生领域,具体为一种稻田养鳖的害虫重量感应触发诱捕器,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固定安装有诱捕箱,所述诱捕箱上开设有呈圆周等距设置的多个一号通槽,所述底座底部设置有与所述诱捕箱接通的收纳盒,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收纳盒的卡合组件;诱捕机构,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诱捕机构包括诱捕组件和置于所述诱捕箱内的诱捕灯,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与所述诱捕组件连接的触发机构,所述触发机构可驱动所述诱捕组件运动,以切换所述一号通槽处于导通或封闭状态;送药机构,设置在所述诱捕箱上且与所述诱捕组件连接,所述送药机构包括送药组件和呈圆周等距设置的多个喷嘴,所述诱捕组件可驱动送药组件运动。件运动。件运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稻田养鳖的害虫重量感应触发诱捕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稻鳖共生领域,具体是一种稻田养鳖的害虫重量感应触发诱捕器。

技术介绍

[0002]现在的稻田综合养殖模式分为很多种,就稻鳖共生而言,此模式为甲鱼以水稻害虫为食,水稻以甲鱼粪便为肥料,这样产出的甲鱼就是有机无公害绿色食品。
[0003]然后从现有的类似专利技术和实际生产来看,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现场工程施工规范,存在以下缺点,常规稻龟共生田大多设有“背”形环沟,使得龟集中训练食物、晒背、繁殖的沟渠内水体(即水肥资源)难以循环利用。总的来说,现有技术不利于耕地保护,水稻减产风险大;水资源循环利用困难,种养分离;投资成本高、育种效率低。
[0004]为了确保甲鱼成活几率增加,一般需要人工进行投喂,这会使得种植成本增加,且人工投喂后,甲鱼难以有效处理稻田害虫,使得稻田产量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稻田养鳖的害虫重量感应触发诱捕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稻田养鳖的害虫重量感应触发诱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固定安装有诱捕箱(7),所述诱捕箱(7)上开设有呈圆周等距设置的多个一号通槽(8),所述底座(1)底部设置有与所述诱捕箱(7)接通的收纳盒(2),所述底座(1)上还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收纳盒(2)的卡合组件;诱捕机构,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诱捕机构包括诱捕组件和置于所述诱捕箱(7)内的诱捕灯(21),所述底座(1)上还设置有与所述诱捕组件连接的触发机构,所述触发机构可驱动所述诱捕组件运动,以切换所述一号通槽(8)处于导通或封闭状态;送药机构,设置在所述诱捕箱(7)上且与所述诱捕组件连接,所述送药机构包括送药组件和呈圆周等距设置的多个喷嘴(28),所述诱捕组件可驱动送药组件运动,以通过所述喷嘴(28)将药液输送至所述诱捕箱(7)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稻田养鳖的害虫重量感应触发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组件包括开设在所述收纳盒(2)上且呈对称设置的限位孔(3)、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1)上的支撑套筒(4)、活动安装在所述支撑套筒(4)内且贯穿所述限位孔(3)的限位杆(5),所述限位杆(5)上套设有与所述支撑套筒(4)抵接的一号弹簧(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稻田养鳖的害虫重量感应触发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诱捕组件包括活动安装在所述诱捕箱(7)上的活动箱(9),所述活动箱(9)上开设有呈圆周等距设置的多个二号通槽(10),所述活动箱(9)上固定有与所述送药组件连接的连接杆(20),所述连接杆(20)与所述诱捕灯(21)固定连接,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与所述活动箱(9)连接的支撑结构,所述活动箱(9)与所述触发机构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稻田养鳖的害虫重量感应触发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汇龙何循文
申请(专利权)人:衡阳县民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