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66687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6 04: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取栓装置,包括取栓支架,所述取栓支架包括拦截网和沿所述拦截网的周向间隔设置于所述拦截网上的多个拦截件,每个所述拦截件的近端与所述拦截网相连,远端为自由端;在自然状态下,所述多个拦截件位于所述拦截网的外部,且每个所述拦截件自与所述拦截网相连的一端向外翻折,在拉伸状态下,向外翻折的部分可向远端翻折;或者,在自然状态下,所述多个拦截件位于所述拦截网的内部,且在拉伸状态下,所述多个拦截件在径向上不交叉。该取栓装置的有利于提高单次取栓量。栓装置的有利于提高单次取栓量。栓装置的有利于提高单次取栓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取栓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介入式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取栓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
[0003]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指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其中最主要、最常见的种类为肺动脉血栓栓塞(PTE)。深静脉血栓是引起肺动脉血栓栓塞的主要血栓来源,通过循环到肺动脉引起栓塞。血流淤滞、血液凝固性增高和静脉内皮损伤是血栓形成的促进因素。因此,创伤、长期卧床、静脉曲张、静脉插管、盆腔和髋部手术、肥胖、糖尿病、避孕药或其他原因的凝血机制亢进等,容易诱发静脉血栓形成。在血栓形成的最初数天发生肺栓塞的危险性最高。
[0004]肺动脉栓塞是目前常见的三大致死性心血管疾病之一,具有高发生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是呼吸系统的重症和急症。急性肺栓塞是一种急性发展的肺循环出现障碍,常见症状为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咳血、晕厥等症状,甚至患者出现死亡的情况。现在治疗肺动脉栓塞的主要的方法就是手术治疗,在发病以后及时进行治疗,避免再次发作导致患者死亡。
[0005]传统治疗肺动脉栓塞手术方式主要为以下方式:
[0006]1、溶栓治疗
[0007]溶解肺动脉内血栓,迅速降低肺动脉压,改善右心功能;减少或消除对左室舒张功能影响,改善左心功能及心源性休克;改善肺灌注,预防慢性肺动脉高压及远期预后;溶解深静脉血栓、防止反复栓塞。
[0008]2、抗凝治疗
[0009]防止血栓发展和形成新血栓。单纯抗凝在部分高危和中危PE患者中的结果并不理想。许多医生尝试通过系统性溶栓、导管直接溶栓或手术取栓等措施来提高疗效。
[0010]3、经静脉导管碎解和抽吸血栓
[0011]主要用于肺动脉主干或主要分支大面积PTE并存以下情况者:溶栓和抗凝治疗禁忌;经溶栓或积极的内科治疗无效;缺乏手术条件等情况。
[0012]4、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
[0013]主要用于以下情况:经充分抗凝而仍反复发生PTE;伴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大面积PTE;近端大块血栓溶栓前;伴有肺动脉高压的慢性反复性PTE;行肺动脉血栓切除术或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
[0014]5、肺动脉血栓摘除术
[0015]外科取栓,肺动脉内膜剥脱术,传统手术方式创伤大。
[0016]目前急性肺栓塞的介入治疗主要包括导管溶栓术和基于导管的血栓清除/切除术。
[0017]采用取栓装置的介入治疗已成为急性肺栓塞治疗的有效和重要的治疗方法。然
而,现有的取栓装置存在血栓易逃逸的问题,导致单次取栓量较低。并且,现有的取栓装置在方便输送或方便入鞘和出鞘等方面亦存在需要改善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0018]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有利于提高单次取栓量且方便输送的取栓装置,或有利于提高单次取栓量且方便入鞘和入鞘的取栓装置。
[0019]一种取栓装置,包括取栓支架,所述取栓支架包括拦截网和沿所述拦截网的周向间隔设置于所述拦截网上的多个拦截件,每个所述拦截件的近端与所述拦截网相连,远端为自由端;
[0020]在自然状态下,所述多个拦截件位于所述拦截网的外部,且每个所述拦截件自与所述拦截网相连的一端向外翻折,在拉伸状态下,向外翻折的部分可向远端翻折;
[0021]或者,在自然状态下,所述多个拦截件位于所述拦截网的内部,且在拉伸状态下,所述多个拦截件在径向上不交叉。
[002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拦截网包括第一扩张部,所述第一扩张部包括多个第一网格单元,所述多个第一网格单元相连组成周向闭合的网格结构,所述拦截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网格单元上,在自然状态下,所述多个拦截件位于所述拦截网的外部,且所述拦截件自与所述第一网格单元相连的一端向外翻折,在拉伸状态下,外翻折部分可向远端翻折,并且外翻部分向远端翻折后的拦截件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网格单元的长度。
[002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拦截网包括第一扩张部,所述第一扩张部包括多个第一网格单元,所述多个第一网格单元相连组成周向闭合的网格结构,所述拦截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网格单元上,每个所述拦截件包括两个拦截杆,所述两个拦截杆相连形成远端封闭端,所述两个拦截杆的远离所述远端封闭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网格单元相连,所述远端封闭端为自由端;或者,所述拦截件包括两个第一拦截杆和一个第二拦截杆,所述第二拦截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两个第一拦截杆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拦截杆的远离所述第二拦截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网格单元相连。
[002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第一网格单元包括两个第一近端杆、两个第一中间杆和两个第一远端杆,所述两个第一近端杆在近端相连,所述两个第一远端杆在远端相连,所述两个第一中间杆的近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近端杆的远端相连,所述两个第一中间杆的远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远端杆的近端相连,并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网格单元共用一个所述第一中间杆。
[002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拦截件的硬度均小于所述第一近端杆、所述第一中间杆和所述第一远端杆的硬度。
[002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拦截件的杆径均小于所述第一近端杆、所述第一中间杆和所述第一远端杆的杆径。
[002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拦截网上设置有滤膜,所述滤膜的近端开口,且所述滤膜的近端边缘呈波形结构,具有多个凸起部,相邻的两个所述凸起部之间具有间隙。
[002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取栓装置还包括滤膜固定件,所述滤膜固定件包括近端固定部及与所述近端固定部相连的远端固定部,所述近端固定部为圆柱状,所述远端固定部为截头圆锥状,所述远端固定部伸出所述拦截网外,所述近端固定部与所述拦截网相
连,所述滤膜的远端夹持于所述近端固定部与所述拦截网之间。
[002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凸起部之间的间隙位于所述第一网格单元内。
[003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拦截网为第一拦截部,所述取栓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拦截部的远端相连的第二拦截部,所述第一拦截部与所述第二拦截部通过柔性连接件相连
[0031]上述取栓装置包括取栓支架,取栓支架包括拦截网和沿拦截网的周向间隔设置于拦截网上的多个拦截件。
[0032]当在自然状态下,多个拦截件位于拦截网的外部,且每个拦截件自与拦截网相连的一端向外翻折时,从而在周向上提高了近端的拦截能力,有利于拦截更多的血栓。并且,在拉伸状态下,向外翻折的部分可向远端翻折,从而能够以较小的输送轮廓输送该取栓装置,方便输送。
[0033]当在自然状态下,多个拦截件位于拦截网的内部,在周向上提高了近端的拦截能力,有利于拦截更多的血栓。并且,且在拉伸状态下,多个拦截件在径向上不交叉时,方便入鞘和出鞘。
附图说明
[003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取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取栓支架,所述取栓支架包括拦截网和沿所述拦截网的周向间隔设置于所述拦截网上的多个拦截件,每个所述拦截件的近端与所述拦截网相连,远端为自由端;在自然状态下,所述多个拦截件位于所述拦截网的外部,且每个所述拦截件自与所述拦截网相连的一端向外翻折,在拉伸状态下,向外翻折的部分可向远端翻折;或者,在自然状态下,所述多个拦截件位于所述拦截网的内部,且在拉伸状态下,所述多个拦截件在径向上不交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拦截网包括第一扩张部,所述第一扩张部包括多个第一网格单元,所述多个第一网格单元相连组成周向闭合的网格结构,所述拦截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网格单元上,在自然状态下,所述多个拦截件位于所述拦截网的外部,且所述拦截件自与所述第一网格单元相连的一端向外翻折,在拉伸状态下,外翻折部分可向远端翻折,并且外翻部分向远端翻折后的拦截件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网格单元的长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拦截网包括第一扩张部,所述第一扩张部包括多个第一网格单元,所述多个第一网格单元相连组成周向闭合的网格结构,所述拦截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网格单元上,每个所述拦截件包括两个拦截杆,所述两个拦截杆相连形成远端封闭端,所述两个拦截杆的远离所述远端封闭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网格单元相连,所述远端封闭端为自由端;或者,所述拦截件包括两个第一拦截杆和一个第二拦截杆,所述第二拦截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两个第一拦截杆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拦截杆的远离所述第二拦截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网格单元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文俊刘鹏唐玉华李文锋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佰特微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