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止咳利咽饮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666274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6 04: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止咳利咽饮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百部甘苦微温,能润肺,治肺热咳呛,紫菀所含紫菀苷、紫菀素、紫菀酮能起到显著镇咳作用并能增加呼吸道腺体分泌,百部碱能降低呼吸中枢的兴奋性从而有助于抑制咳嗽反射,桔梗能宣通肺气,泻火散寒,治痰壅喘促,鼻塞咽痛,蝉蜕可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防风有祛风解表的功效,蝉蜕对非特异性免疫有抑制作用,苦杏仁既有发散风寒之能,复有下气除喘之力,缘辛则散邪,苦则下气,润则通秘,温则宣滞行痰,连翘、薄荷、牛蒡子疏散风热类药物,使止咳利咽饮不至于太过温热。如此全方共奏宣肺止咳、祛风利咽之效,其组方针对风寒感冒后咳嗽的主要病机特点而设,特别适用于风寒咳嗽患者。特别适用于风寒咳嗽患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止咳利咽饮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药材
,具体为一种止咳利咽饮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风寒咳嗽是由于机体感受风寒、肺气失宣所致,属于外感咳嗽的一个证型,临床多见。“肺为华盖,外合皮毛,最易受邪;而肺又为娇脏,不耐邪侵,遇风寒之邪则肺气宣肃失司,肺气上逆,发为咳嗽”。风寒咳嗽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声重,咽痒,咯痰稀白或量少质粘,咳嗽多夜间明显,常伴恶寒无汗,流涕头痛,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甚则喘急。风寒咳嗽常年均可发病,尤多集中于春冬,发病年龄可涵盖成人和儿童的各年龄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的改变、人口老龄化的加速,风寒咳嗽的治疗难度逐渐加大。
[0003]《医学心悟
·
咳嗽》谓“咳嗽之母,属风寒者十居其九”。咳嗽是临床常见的病症,目前中医内科学咳嗽病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外感咳嗽治疗以祛邪利肺为主,按性质分为风寒、风热、风燥。明代名医张景岳指出“六气皆令人咳,风寒为主”,说明咳嗽以风邪夹寒者居多。风寒之邪从皮毛而入,肺卫受邪,肺失宣降则咳;风寒上受,肺窍不利,则鼻塞、流涕、咽痒;肺气受遏,津液不布,聚液为痰,故咯痰色白稀薄;舌淡、苔薄白,脉浮或浮紧,为风寒束表之征。外感邪气虽有风、寒、暑、湿、燥、火之异,但其脏腑娇嫩,寒凉不知自调,故起病多以急性外感风寒为主。
[0004]西医认为风寒咳嗽主要是由于鼻黏膜发生炎症后鼻黏膜大量变应原激活抗原递呈细胞,导致致敏淋巴细胞通过血液循环至下气道,造成气道呈高反应状态,鼻腔受到刺激后产生鼻肺反射导致咳嗽发生。治疗风寒咳嗽主要通过服抗生素以及常规镇咳药物等方式治疗,但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耐药性越来越严重,效果并不显著。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方式。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06]鉴于上述和/或现有的抗生素以及常规镇咳药物治疗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
[0007]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止咳利咽饮的制备方法,替代传统的服用服抗生素以及常规镇咳药物等方式治疗风寒咳嗽,降低机体耐药性,提高治疗效果。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9]一种止咳利咽饮,按重量份计,包括:
[0010]蜜百部8

12g、蜜紫菀10

15g、桔梗13

18g、薄荷1

5g、苦杏仁8

12g、炙甘草4

8g、防风8

12g、炒牛蒡子13

18g、荆芥8

12g、白前8

12g、蝉蜕8

12g、连翘8

12g、姜皮3

7g、陈皮7

10g。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止咳利咽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按重量份计,包括:蜜百部9

11g、蜜紫菀11

14g、桔梗14

16g、薄荷2

5g、苦杏仁9

11g、炙甘草5

7g、防风9

11g、炒牛蒡子14

17g、荆芥9

11g、白前9

11g、蝉蜕9

11g、连翘9

11g、姜皮4

6g、陈皮8

10g。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止咳利咽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按重量份计,包括:蜜百部10g、蜜紫菀12g、桔梗15g、薄荷3g、苦杏仁10g、炙甘草6g、防风10g、炒牛蒡子15g、荆芥10g、白前10g、蝉蜕10g、连翘10g、姜皮5g、陈皮9g。
[0013]一种止咳利咽饮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0014]S1、按重量称取蜜百部、蜜紫菀、桔梗、薄荷、苦杏仁、炙甘草、防风、炒牛蒡子、荆芥、白前、蝉蜕、连翘、姜皮、陈皮置于煎煮器中,加入水没过上述药材,并浸泡30分钟;
[0015]S2、将上述浸泡后的药材煎煮两次,第一次煮沸后文火煎煮30分钟,取出煎液;加水至适宜高度,以武火加热至沸,第二次煮沸后文火煎煮20分钟,取出煎液;
[0016]S3、合并两次煎液,用滤器过滤,滤液置于蒸发锅中,先以武火加热至沸,改用文火,保持微沸3

4小时,不断搅拌,防止焦化,在100℃常压下浓缩成稠状;
[0017]S4、将稠状液置于膏体包装机中,并通过真空包装机小袋进行分装。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止咳利咽饮的制备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真空包装机小袋的容量为20ml。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是:百部甘苦微温,能润肺,治肺热咳呛,紫菀所含紫菀苷、紫菀素、紫菀酮能起到显著镇咳作用并能增加呼吸道腺体分泌,百部碱能降低呼吸中枢的兴奋性从而有助于抑制咳嗽反射,桔梗能宣通肺气,泻火散寒,治痰壅喘促,鼻塞咽痛,蝉蜕可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防风有祛风解表的功效,用于治疗外感表证,蝉蜕对非特异性免疫有抑制作用,对Ⅳ型变态反应及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有明显抑制作用,苦杏仁既有发散风寒之能,复有下气除喘之力,缘辛则散邪,苦则下气,润则通秘,温则宣滞行痰,连翘、薄荷、牛蒡子疏散风热类药物,使止咳利咽饮不至于太过温热。如此全方共奏宣肺止咳、祛风利咽之效,其组方针对风寒感冒后咳嗽的主要病机特点而设,特别适用于风寒咳嗽患者。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将结合附图和详细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止咳利咽饮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止咳利咽饮治疗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24]其次,本专利技术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
应限制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0025]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26]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止咳利咽饮,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包括:蜜百部8

12g、蜜紫菀10

15g、桔梗13

18g、薄荷1

5g、苦杏仁8

12g、炙甘草4

8g、防风8

12g、炒牛蒡子13

18g、荆芥8

12g、白前8

12g、蝉蜕8

12g、连翘8

12g、姜皮3

7g、陈皮7

10g。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止咳利咽饮,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包括:蜜百部9

11g、蜜紫菀11

14g、桔梗14

16g、薄荷2

5g、苦杏仁9

11g、炙甘草5

7g、防风9

11g、炒牛蒡子14

17g、荆芥9

11g、白前9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平富王浩刘露露江小芙牛文敏王官桥陈俊马腾媛王欢欢钟昕姜伟魏增凤赵志奋
申请(专利权)人:滁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