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尾气排放管路的设计方法、尾气排放管路及车辆技术

技术编号:3766555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6 04: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尾气排放管路的设计方法、尾气排放管路及车辆,该尾气排放管路的设计方法通过基于标准尾气排放管路的三维模型建立仿真模型,获取目标尾气排放管路的设计要求,并进行EGR流量评估,在进行EGR流量评估时,基于仿真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并得到仿真EGR流量,仿真EGR流量为两个取气管路输送至EGR混合器的废气的总量;判断仿真EGR流量是否不小于目标EGR流量;若是,则确定θ1符合要求;若否,则调整θ1的值并重复进行EGR流量评估,直至确定θ1符合要求,如此可保证需要设计的尾气排放管路的EGR流量达到最低要求,进而实现对EGR效率的优化。进而实现对EGR效率的优化。进而实现对EGR效率的优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尾气排放管路的设计方法、尾气排放管路及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涉及一种尾气排放管路的设计方法、尾气排放管路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EGR(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系统是指车辆的排气再循环系统,内燃机在燃烧后将排出气体的一部分分离出、并导入进气侧使其再度燃烧的技术,能够有效降低排出气体中的氮氧化物(NO
X
)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并可提高燃料的利用效率以节约能源。
[0003]现有技术中通常通过小流量增压器并配合文丘里式混合器来提升EGR率,但是通过小流量增压器来憋背压会造成较大的泵气损失;通过文丘里式喉口处产生的负压来增加EGR的抽吸能力则会极大的增加了EGR管路的压损,使得高转速工况的进气量无法满足需求。而如果能够通过排气管路优化来提升EGR率以及排气脉冲的利用率,则可有效避免上述问题,但是现有技术中尚没有公开成熟的排气管路优化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尾气排放管路的设计方法、尾气排放管路及车辆,以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尾气排放管路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于标准尾气排放管路的三维模型建立仿真模型,所述仿真模型包括两个排气管组件和两个取气管路,所述排气管组件包括排气歧管和涡前管路,所述排气歧管包括多个用于和气缸连接的支管路,以及分别与多个所述支管路连接的主管路,所述涡前管路连接所述主管路且用于连接涡轮机,两个所述取气管路分别连接两个所述主管路且均用于连接EGR混合器,所述取气管路与所述主管路在第一平面的投影之间的夹角为θ1,所述第一平面垂直于气缸盖顶面且平行于气缸的轴线;所述标准尾气排放管路在进行台架试验时检测到的涡前流量和EGR流量均能够满足性能要求,所述仿真模型进行仿真分析时得到的仿真涡前流量和仿真EGR流量能够分别与所述标准尾气排放管路在进行台架试验时检测到的涡前流量和EGR流量相同;获取目标尾气排放管路的设计要求,所述设计要求包括目标EGR流量;进行EGR流量评估,进行EGR流量评估包括:基于所述仿真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并得到仿真EGR流量,所述仿真EGR流量为两个所述取气管路输送至所述EGR混合器的废气的总量;判断所述仿真EGR流量是否不小于所述目标EGR流量;若是,则确定θ1符合要求;若否,则调整θ1的值并重复进行EGR流量评估,直至确定θ1符合要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排放管路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EGR流量评估时,且当所述仿真EGR流量小于所述目标EGR流量时,调整θ1的值包括:将θ1的值增大第一设定值。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排放管路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仿真模型中,所述主管路与所述涡前管路两者在第二平面的投影为θ2,所述第二平面垂直于所述第一平面,且平行于所述气缸盖顶面;所述设计要求还包括目标涡前流速;所述尾气排放管路的设计方法还包括位于进行EGR流量评估之后的:进行涡前流速评估,进行涡前流速评估包括:基于所述仿真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并得到仿真涡前流速,所述仿真涡前流速为所述涡前管路的出口输出的废气的流速;判断所述涡前流速是否不小于所述目标涡前流速;若是,则确定θ2符合要求;若否,则调整θ2的值并重复进行涡前流速评估,直至确定θ2符合要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尾气排放管路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涡前流速评估时,且当所述涡前流速小于所述目标涡前流速时,调整θ2的值包括:将θ2的值增大第二设定值。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排放管路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仿真模型中,所述涡前管路与所述主管路两者在所述第一平面的投影之间的夹角为θ3;所述设计要求包括目标涡前流量;所述尾气排放管路的设计方法还包括位于进行涡前流速评估之后的:进行涡前流量评估,进行涡前流量评估包括:基于所述仿真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并得到仿真涡前流量,所述仿真涡前流量为两个所述涡前管路输送至所述涡轮机的废气的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卫王雪鹏史家训谷允成臧凌玉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