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转轴限位调节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6252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1: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模型车结构领域,具体涉及车轮转轴限位调节机构,包括轴架与轮轴,轮轴包括安装部与限位杆,安装部与轴架之间连接,限位杆位于安装部一侧;轴架上设有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均与水平面之间相互平行,第一支撑架的圆弧一端设有限位部,限位部位于安装部与限位杆之间;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上设有转轴孔,安装部内包括连接柱,连接柱贯穿于安装部,连接柱的两端分别安装于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上的转轴孔内,轮轴通过连接柱与轴架进行连接,轮轴在进行转动时,轮轴上的限位杆与轴架上的限位部能够限制轮轴的旋转角度,在实现模型车转向时轮轴转动效果的同时,简化模型车的结构。简化模型车的结构。简化模型车的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轮转轴限位调节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模型车结构领域,具体涉及车轮转轴限位调节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在汽车结构之中,转向结构作为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控制车辆进行转向的结构,车辆转向的方式从由机械液压助力转向结构(HPS),升级至电子液压助力转向结构(EHPS)之后,由电力驱动的电动助力转向结构(EPS)逐步占据主流,使得转向结构进一步简化,并且提升转向时的操控性;但是传统的转向结构需要保证车辆在快速行驶的过程之中能够安全顺畅的实现车辆转向,而在用于展示的模型车上,需要在保证车轮转向功能能够实现的情况下,尽可能简化车身的结构,因此传统的车辆转向结构并不能满足模型车对于简化结构的要求,对此本方案提出一种车轮转轴限位调节机构,以简化模型车车轮转轴结构,并且满足模型车车轮转向功能展示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意在提供车轮转轴限位调节机构,以简化模型车车轮转轴结构。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车轮转轴限位调节机构,包括轴架与轮轴,所述轴架上设有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与安装板,所述第一支撑架与所述第二支撑架一端与所述安装板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与所述第二支撑架均与水平面之间相互平行,所述第一支撑架与所述第二支撑架沿水平面垂直方向相向分布,所述第一支撑架与所述第二支撑架远离所述安装板一端为圆弧形,所述第一支撑架远离所述安装板一端还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沿所述第一支撑架远离所述安装板方向延伸;所述轮轴包括安装部与限位杆,所述安装部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连接,所述限位杆位于所述安装部靠近所述第一支撑架一侧。
[0005]本方案的原理及优点是:通过在轴架上设置支撑架,将车轮转轴通过安装部直接安装于轴架的支撑架之上,使得在模型车上能够去除传统转向系统的复杂结构,降低模型车整体结构的复杂度,利于模型车的组装与拆卸;将轴架的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沿水平面的垂直方向设置,使得轮轴沿水平面的垂直方向安装于轴架之内,利于实现轮轴转向时的旋转动作,减少转向使得动力转换装置,简化转向结构;并且通过在安装部上设置的限位杆与支撑架上的限位部进行配合,实现转轴的旋转限位,还原车辆在转向时车轮的旋转角度,提高模型车的还原性与真实性。
[0006]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一支撑架与所述第二支撑架上设有转轴孔,所述第一支撑架上的转轴孔与所述第二支撑架上的转轴孔位置相对应,所述安装部两端分别通过所述转轴孔与所述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连接。所述安装部内包括连接柱,所述连接柱贯穿于所述安装部,所述连接柱的两端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架与所述第二支撑架上的转轴孔内。在支撑架上开设转轴孔,并且将轮轴安装部中的连接柱的两端安装于转轴孔内,使得轮轴在进行转动时的旋转轴位于安装部与轴架之上,连接柱的两端安装于支撑架
的转轴孔内,能够保证轮轴在旋转时的稳定性,提高轮轴的旋转效果。
[0007]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一支撑架圆弧端截面中心点与转轴孔之间的连线为中心线,所述限位部包含两个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沿所述中心线对称分布。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20

40
°
。在限位部设置两个限位凸起并且沿第一支撑架中心线对称分布,实现车轴前后旋转时的限位。
[0008]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限位凸起面向所述中心线一侧的长度为5

10mm,所述限位凸起水平面方向的宽度为8

12mm。在保证限位凸起强度的同时,减小限位凸起的体积,避免限位凸起的体积过大影响轮轴转动时的角度。
[0009]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第一支撑架之间为一体成型。提高限位凸起与第一支撑架之间的牢固性,避免限位凸起在轮轴转动的过程中导致限位凸起脱落。
[0010]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限位杆的长度为10

15mm,宽为35

40mm。
[0011]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限位杆远离所述安装部一端设有弧形凹槽,所述弧形凹槽与所述第一支撑架上的转轴孔弧度向匹配,所述弧形凹槽边缘与所述第一支撑架上的转轴孔边缘相匹配。通过在限位杆延伸至转轴孔的边缘,使得限位杆能够与第一支撑架有足够的重合面积,提升轮轴在进行转动时限位杆能够充分对轮轴进行限位,避免轮轴在转动的过程中限位杆与支撑架之间的接触面较小,影响限位杆的限位效果,并且将限位杆的前端设置与转轴孔相同弧度的弧形凹槽,使得限位杆在跟随转轴转动的过程中,不会影响转轴孔内连接柱的转动,保证轮轴转动的顺畅性。
[0012]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安装部与所述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的圆弧一端的接触面为曲面槽,所述曲面槽的弧度与所述第一支撑架与所述第二支撑架的圆弧弧度相匹配。通过在接触面设置与支撑架弧度相匹配的曲面槽,提高轮轴在旋转的过程中安装部与支撑架之间的贴合性。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安装部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限位杆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限位凸起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9]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轴架1、安装板101、轮轴2、安装部201、连接柱202、轮轴连接部203、曲面槽204、限位杆3、弧形凹槽301、第一支撑架4、限位凸起401、第二支撑架5、转轴孔6、连接杆7、连接孔701。
[0020]实施例一
[0021]如附图1与附图2所示,车轮转轴限位调节机构,包括轴架1与轮轴2,在轮轴2的一侧设有安装部201,安装部201内贯穿安装有连接柱202,安装部201沿连接柱202延伸方向的
一侧设有限位杆3,限位杆3与安装部201之间具有间隙,轮轴2上远离安装部201一侧设有轮毂连接部203,用于将轮轴2与轮毂进行连接;轴架1一端设有安装板101,安装板101与车身之间通过螺栓进行固定连接,轴架1另一端设有第一支撑架4与第二支撑架5,第一支撑架4与第二支撑架5在轴架1上沿水平面的垂直方向相向分布,第一支撑架4与第二支撑架5之间的间距与安装部201的长度相匹配;在第一支撑架4与第二支撑架5上的对应位置开设有转轴孔6,第一支撑架4与第二支撑架5的远离轴架1一端为圆弧形,第一支撑架4的圆弧一端设有限位部,限位部中包含2个限位凸起401,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限位凸起401与第一支撑架4一体成型,在其他实施例中限位凸起401与第一支撑架4之间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进行连接。在安装部201上的轮轴2两侧部位为曲面槽204,其中曲面槽204的弧度与第一支撑架4与第二支撑架5上圆弧的弧度相匹配。
[0022]限位杆3的延伸部分与安装部201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车轮转轴限位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轴架与轮轴,所述轴架上设有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与安装板,所述第一支撑架与所述第二支撑架一端与所述安装板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与所述第二支撑架均与水平面之间相互平行,所述第一支撑架与所述第二支撑架沿水平面垂直方向相向分布,所述第一支撑架与所述第二支撑架远离所述安装板一端为圆弧形,所述第一支撑架远离所述安装板一端还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沿所述第一支撑架远离所述安装板方向延伸;所述轮轴包括安装部与限位杆,所述安装部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连接,所述限位杆位于所述安装部靠近所述第一支撑架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转轴限位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架与所述第二支撑架上均设有转轴孔,所述第一支撑架上的转轴孔与所述第二支撑架上的转轴孔位置相对应,所述安装部两端分别通过所述转轴孔与所述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轮转轴限位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内包括连接柱,所述连接柱贯穿于所述安装部,所述连接柱的两端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架与所述第二支撑架上的转轴孔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转轴限位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架圆弧端截面中心点与转轴孔之间的连线为中心线,所述限位部包含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静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腾通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