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压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60399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力压板,其中,电力压板包括基座;拉手,拉手包括基板以及设于基板的转轴,基板设有相互电连接的第一导电插孔和第二导电插孔,第一导电插孔和第二导电插孔的开口的方向朝向基板的侧边设置,转轴可转动地穿设于基座,以带动第一导电插孔和第二导电插孔转动;第一电触头和第二电触头,第一电触头和第二电触头穿设于基座,且第一电触头和第二电触头位于转轴的两侧;转轴相对基座转动使得电力压板在投位状态和退位状态间切换,在投位状态时,第一电触头和第二电触头分别插入第一导电插孔和第二导电插孔,在退位状态时,第一电触头和第二电触头分别退出第一导电插孔和第二导电插孔。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力压板,使得电触头和接触头的连接方式简单且接触可靠,接触性能更加稳固。接触性能更加稳固。接触性能更加稳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力压板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力防护
,特别涉及一种电力压板。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电力防护系统中,国内大多变电站保护屏柜上的压板均为手动操作,需要操作人员现场对压板进行投或退,操作繁琐,且由于人为因素的不可控性,容易导致压板误投误退,从而酿成电力安全事故。有的厂家在电力保护系统中提出虚拟压板,可通过微机保护实现自动投退,但由于虚拟压板不能提供机械断开点,安全性不足。
[0003]现有连片式电力压板采用双电机驱动方案,一个电机带动连片做水平旋转运动,负责压板的投退,另一个电机带动电极做上下运动,用于将电极夹紧连片,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连片式压板无法自动投退的问题,但双电机带来动力元件和检测元件的增加,控制逻辑复杂,压板连片和电触头接触不可靠,可能出现断路的状况,影响了压板的正常运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力压板,使得电触头与接触头的连接简单且接触稳定。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力压板,包括:基座;拉手,拉手包括基板以及设于基板的转轴,基板设有相互电连接的第一导电插孔和第二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力压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拉手,所述拉手包括基板以及设于所述基板的转轴,所述基板设有相互电连接的第一导电插孔和第二导电插孔,所述第一导电插孔和所述第二导电插孔的开口的方向朝向所述基板的侧边设置,所述转轴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基座,以带动所述第一导电插孔和所述第二导电插孔转动;第一电触头和第二电触头,所述第一电触头和所述第二电触头穿设于所述基座,且所述第一电触头和所述第二电触头位于所述转轴的两侧;所述转轴相对所述基座转动使得所述电力压板在投位状态和退位状态间切换,在所述投位状态时,所述第一电触头和所述第二电触头分别插入所述第一导电插孔和所述第二导电插孔,在所述退位状态时,所述第一电触头和所述第二电触头分别退出所述第一导电插孔和所述第二导电插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插孔、所述第二导电插孔的内部设有网状导电结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力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第一表面,所述第一电触头、所述第二电触头分别包括伸入所述基座内的伸入部和外露于所述第一表面的外露部,所述外露部呈U形。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力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开设有安装孔以及与所述安装孔连通的第一安装槽,所述外露部包括依次连接为U形的定位部、连接部、插入部,所述插入部与所述定位部相互平行,所述定位部与所述伸入部相互交叉,所述定位部嵌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槽,所述伸入部穿设于所述安装孔,所述插入部能够插入所述第一导电插孔或所述第二导电插孔。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力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部呈圆柱状。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力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还包括保护壁,所述保护壁立设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保护壁半围绕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学文胡汉谭泳李银东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优特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