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杂交育种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5937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0: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杂交育种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杂交育种盆,包括装置主体,装置主体底侧卡接有托盘结构,托盘结构包括接水托盘,接水托盘盘体内部底侧固定安装有安装插件,安装插件插于安装插槽内,安装插槽开设于导水锥底侧,装置主体内卡接有育种盒,育种盒数量为十二个,育种盒包括培育盒体,培育盒体底部固定安装有透气网底,透气网底底侧中部开设有锥体刺入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导水锥穿过锥体刺入孔探入栽培土内,透气网底给培育盒体内提供通气效果的同时,将栽培土内多余的水分漏出,滴入接水托盘内,而接水托盘内的水分通过导水锥缓慢导入培育盒体内的栽培土中,避免栽培土过于干燥,维持种子的生长环境湿度。维持种子的生长环境湿度。维持种子的生长环境湿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杂交育种盆


[0001]本技术涉及杂交育种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杂交育种盆。

技术介绍

[0002]为了提高杂交育种的成功率,如今部分杂交育种工作,在育种盆中进行,提高杂交授粉效率的同时,可防止杂交后代与其他植株混杂,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保证育种效果。
[0003]在种子发芽过程中,环境湿度是否合适,是唤醒种子,进行发芽的重要因素,而当下的部分育种盆并没有设置调节土壤湿度的措施,在实际使用时,需要格外关注土壤湿度的变换,以便对土壤湿度及时进行人为干预,工作人员的精力消耗过大,实用性还存在一定的提高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在种子发芽过程中,环境湿度是否合适,是唤醒种子,进行发芽的重要因素,而当下的部分育种盆并没有设置调节土壤湿度的措施,在实际使用时,需要格外关注土壤湿度的变换,以便对土壤湿度及时进行人为干预,工作人员的精力消耗过大,实用性还存在一定的提高空间。
[0005]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杂交育种盆,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底侧卡接有托盘结构,所述托盘结构包括接水托盘,所述接水托盘盘体内部底侧固定安装有安装插件,所述安装插件插于安装插槽内,所述安装插槽开设于导水锥底侧,所述装置主体内卡接有育种盒,所述育种盒数量为十二个,所述育种盒包括培育盒体,所述培育盒体底部固定安装有透气网底,所述透气网底底侧中部开设有锥体刺入孔。
[0007]进一步在于,所述装置主体包括主体外壳,所述主体外壳两侧固定安装有搬运把手,所述主体外壳上表面边缘处开设有护罩卡槽,所述护罩卡槽处卡接有一号卡沿,所述一号卡沿开设于透明护罩底侧边缘。
[0008]进一步在于,所述主体外壳内部穿插安装有盒体插座,所述盒体插座上侧开口边缘处开设有盒体卡槽,所述主体外壳底侧边缘处固定安装有支撑立柱,所述支撑立柱下端固定安装有连接卡扣。
[0009]进一步在于,所述接水托盘上表面边缘处开设有连接扣槽。
[0010]进一步在于,所述安装插件数量为十二个,所述导水锥整体穿插开设有细孔,且各个细孔相互连通。
[0011]进一步在于,所述培育盒体上侧开口边缘处固定安装有二号卡沿。
[0012]进一步在于,所述连接卡扣与连接扣槽相互卡接,所述培育盒体活动卡接于盒体插座内,所述导水锥上端通过锥体刺入孔探入培育盒体内。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4]1、将待育种的植物种子种入培育盒体内填入的栽培土中,同时导水锥穿过锥体刺
入孔探入栽培土内,透气网底给培育盒体内提供通气效果的同时,将栽培土内多余的水分漏出,滴入接水托盘内,而接水托盘内的水分通过导水锥缓慢导入培育盒体内的栽培土中,避免栽培土过于干燥,维持种子的生长环境湿度。
[0015]2、通过直接向接水托盘内倒入营养液,通过导水锥内相互连通的细孔,吸收水分,模仿植物根部的毛细现象,将接水托盘内的水分导入栽培土内,同时接水托盘设计为卡接可拆式,放接水托盘内水分过多时,可将接水托盘直接取下倾倒,使用方便。
[0016]3、在植株幼苗生长出来后,通过透明护罩罩住主体外壳上方,保证光照的同时,与搬运把手相互配合,使得整体育种方便搬运移动,对幼苗提供保护,避免意外损伤到幼苗。
附图说明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中装置主体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中导水锥剖视图;
[0021]图4是本技术中育种盒示意图;
[0022]图5是本技术图2中A处放大图。
[0023]图中:1、装置主体;101、主体外壳;102、搬运把手;103、护罩卡槽;104、一号卡沿;105、透明护罩;106、盒体插座;107、盒体卡槽;108、支撑立柱;109、连接卡扣;2、托盘结构;201、接水托盘;202、连接扣槽;203、安装插件;204、安装插槽;205、导水锥;3、育种盒;301、培育盒体;302、二号卡沿;303、透气网底;304、锥体刺入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请参阅图1

4所示,一种杂交育种盆,包括装置主体1,装置主体1底侧卡接有托盘结构2,托盘结构2包括接水托盘201,接水托盘201盘体内部底侧固定安装有安装插件203,安装插件203插于安装插槽204内,安装插槽204开设于导水锥205底侧,装置主体1内卡接有育种盒3,育种盒3数量为十二个,育种盒3包括培育盒体301,培育盒体301底部固定安装有透气网底303,透气网底303底侧中部开设有锥体刺入孔304,在使用时,将待育种的植物种子种入培育盒体301内填入的栽培土中,同时导水锥205穿过锥体刺入孔304探入栽培土内,透气网底303给培育盒体301内提供通气效果的同时,将栽培土内多余的水分漏出,滴入接水托盘201内,而接水托盘201内的水分通过导水锥205缓慢导入培育盒体301内的栽培土中,避免栽培土过于干燥,维持种子的生长环境湿度;接水托盘201上表面边缘处开设有连接扣槽202;安装插件203数量为十二个,导水锥205整体穿插开设有细孔,且各个细孔相互连通,种子栽种完毕后,可通过直接向接水托盘201内倒入营养液,通过导水锥205内相互连通的细孔,吸收水分,模仿植物根部的毛细现象,将接水托盘201内的水分导入栽培土内,同时接水托盘201设计为卡接可拆式,放接水托盘201内水分过多时,可将接水托盘201直接取
下倾倒,使用方便;导水锥205上端通过锥体刺入孔304探入培育盒体301内。
[0026]装置主体1包括主体外壳101,主体外壳101两侧固定安装有搬运把手102,主体外壳101上表面边缘处开设有护罩卡槽103,护罩卡槽103处卡接有一号卡沿104,一号卡沿104开设于透明护罩105底侧边缘,在植株幼苗生长出来后,通过透明护罩105罩住主体外壳101上方,保证光照的同时,与搬运把手102相互配合,使得整体育种方便搬运移动,对幼苗提供保护,避免意外损伤到幼苗;主体外壳101内部穿插安装有盒体插座106,盒体插座106上侧开口边缘处开设有盒体卡槽107,主体外壳101底侧边缘处固定安装有支撑立柱108,支撑立柱108下端固定安装有连接卡扣109,通过盒体插座106与盒体卡槽107给培育盒体301和二号卡沿302通过安装空间并进行限位,使得育种盒3能够处于架空状态,避免透气网底303与接水托盘201直接接触;培育盒体301上侧开口边缘处固定安装有二号卡沿302;连接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杂交育种盆,包括装置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底侧卡接有托盘结构(2),所述托盘结构(2)包括接水托盘(201),所述接水托盘(201)盘体内部底侧固定安装有安装插件(203),所述安装插件(203)插于安装插槽(204)内,所述安装插槽(204)开设于导水锥(205)底侧,所述装置主体(1)内卡接有育种盒(3),所述育种盒(3)数量为十二个,所述育种盒(3)包括培育盒体(301),所述培育盒体(301)底部固定安装有透气网底(303),所述透气网底(303)底侧中部开设有锥体刺入孔(30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杂交育种盆,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包括主体外壳(101),所述主体外壳(101)两侧固定安装有搬运把手(102),所述主体外壳(101)上表面边缘处开设有护罩卡槽(103),所述护罩卡槽(103)处卡接有一号卡沿(104),所述一号卡沿(104)开设于透明护罩(105)底侧边缘。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杂交育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峰庾月芬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金大仓种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