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唐新建专利>正文

勺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5799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0: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生活类餐具,一种由餐勺和筷子组合制成的勺筷,适用于公共聚餐或个人用餐,其特征是:勺子与筷子之间设立有圆形传动片,两个筷子之间有适当间距,处于传动片两端的勺子和筷子可以分别使用;可替代传统筷子、餐勺、餐叉和餐刀几种功能单一的餐具,勺筷兼具切割、叉取、夹取食物、舀取流汁等多种功能,使用方便;聚餐时也可以用一端作为公筷,另一端作为入口餐具,物理隔离病菌的交叉传播,减少病从口入的机会;新型餐具减轻了中西方人士对对方餐用文化尝试了解的困难;一个餐具替代多种餐具,经济、效率、时间、空间等多方面都有所节约和提高。约和提高。约和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勺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活类餐具,具体涉及一种勺筷,由勺子、筷子组成,适用于公共聚餐或个人用餐,用来作为各种类型的食物餐具。

技术介绍

[0002]筷子是中餐使用的传统餐具,西餐大多使用刀、叉、勺就餐。以上餐具已经被人们所熟悉、习惯而长期使用,很长时期以来,虽有所变化,但基本形状、结构功能没有变:餐勺适用于液态食物,餐刀适用于切割食物,餐叉用于叉取食物,筷子适用于夹取食物,各有其不同的使用功能;人们因对其长期使用而熟练,以致几乎感觉不到它们的不足之处;其不足之处在于:中餐餐具简单实用,但很难驾驭掌握;西餐餐具品种繁杂,功能单一。中西两种餐具用餐,互不适用,显得格格不入。现今由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西餐文化相互融合,餐桌食物丰盛而用餐时需要频繁交替使用各种类型餐具,变换繁琐,效率低下,造成各种不便;各种餐具的制作、运输、清洁、保管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与时间和空间;现代快节奏的生活场景流行,加之现代人普遍重视现在所存在的各种严重的流行疾病的相互传染的风险,使人们对生活有了不同以往的需求,健康、快捷、效率成为人们现代生活的基本需要;以往文献已有人提出解决此问题的方案,如果按照其技术方案生产所预想的实物其结果可能会与大众生活习惯的需求相去甚远,至少难以灵活使用,实用性较差,所以至今没有商品化进入市场。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人们就餐时既能容易接受又能快速熟悉灵活使用,实用性较强,同时还能提供能够应对中西餐多种不同食物的新型勺筷。
[0004]本专利技术勺筷可以使用各类适用于食品安全的金属、塑料和其他适宜材料制作,其外形与传统餐具类似,结构功能有所改进,且制作简单。
[0005]本专利技术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勺筷由勺子和筷子组成,其特征是:勺子和筷子之间设立有圆形片状的上传动片和下传动片,上传动片中线一端固定连接勺子柄端,其周边与中线平行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上筷顶部;下传动片周边与中线平行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下筷顶部,下筷与上筷位置相对;上传动片与下传动片中心有一穿孔传动轴,以此活动连接形成上筷与下筷上下对应交叉运动。
[0006]所述上筷与下筷的顶部相对之间有间距,间距大小以符合大多数人习惯使用筷子时筷子顶部张开的间距5毫米至60毫米宽度为基准。
[0007]所述上筷尾部内则有一半圆弧形定位槽,其作用是加强上筷与下筷的防偏移定位。
[0008]所述勺边呈薄边刀刃钝口形态,位于勺子边缘,可以完成部分柔软食物的切割需求。
[0009]使用本专利技术制作的勺筷与传统餐具比较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0]1、勺筷功能广泛,一种餐具兼具切割食物、叉取、夹取食物、舀取流汁多种功能,改变了传统餐具功能单一的不足之处。
[0011]2、使用方便,多功能交替使用,无需就餐时频繁更换餐具,省时省力效率提高;
[0012]3、一个餐具替代多种餐具,其制作、运输、存放、消毒方面都有所节省,经济、效率、时间、空间方面都有所节省和提高。
[0013]4、勺筷增加了使用功能,改进了使用方法,对于不熟悉使用传统筷子的西餐适用者和不熟悉传统刀叉的中餐适用人士都有所帮助,对于东西方餐饮文化的传播和推广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0014]5、中餐文化里,不太习惯分餐,而多采用聚餐,同时大部分就餐者难以坚持使用公筷,现在虽然大力提倡聚餐时使用公筷,能坚持使用公筷的可能还是少数,其中原因之一,可能在于聚餐时频繁更换餐具容易搞混,给公筷聚餐方式带来一定难度。设想一下:如果普及使用一种能兼顾多种用途的勺筷或类似的餐具,用餐时将餐具一端固定作为取用公餐食品专用,个人饭碗或餐盘作为食物中继,另一端固定为入口餐具,公私分明,各司其责,若能坚持使用形成习惯,这样对于我们聚餐时减少病从口入,减少病菌交叉传播,提高身体健康程度应该有所帮助。
附图说明:
[0015]以下结合附图将更为详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各主要特征。
[0016]图1是勺筷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上筷(2

1)尾部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A

A剖面图。
[0019]附图标记说明:1、勺子(1),2、上筷(2

1),3、下筷(2

2),4、上传动片(3

1),5、下传动片(3

2),6、传动轴(4),7、定位槽(5),8、勺边(6)。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实施例一:
[0021]根据附图中图1至图3所示,描述了本实施例的具体结构特征与制作及使用方式。勺筷由勺子和筷子组成,其特征是:勺子(1)和筷子(2

1)之间设立有圆形片状的上传动片(3

1)和下传动片(3

2),上传动片(3

1)中线一端固定连接勺子(1)柄端,其周边与中线平行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上筷(2

1)顶部;下传动片(3

2)周边与中线平行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下筷(2

2)顶部,下筷(2

2)与上筷(2

1)位置相对;上传动片(3

1)与下传动片(3

2)中心有一穿孔传动轴(4),以此活动连接形成上筷(2

1)与下筷(2

2)上下对应交叉运动。
[0022]所述上筷(2

1)与下筷(2

2)的顶部相对之间有间距,间距大小以符合大多数人习惯使用筷子时筷子顶部张开的间距5毫米至60毫米宽度为基准。
[0023]所述上筷(2

1)尾部内则有一半圆弧形定位槽(5),其作用是加强上筷(2

1)与下筷(2

2)的防偏移定位。
[0024]所述勺边(6)呈薄边刀刃钝口形态,位于勺子(1)边缘,可以完成部分柔软食物的切割需求。
[0025]本实施例中,将制作好的上传动片(3

1)和下传动片(3

2)的两端与勺子(1)和上
筷(2

1)和下筷(2

2)固定连接,将上传动片(3

1)和下传动片(3

2)通过穿孔传动轴(4)按图铆接,勺筷即制作完成。
[0026]实施例二:
[0027]将图中勺子(1)的前端简单改变为餐叉形状,其他均按实施例一的特征实施完成,便可以成为另一种简单改变形态的多功能组合餐具,这个实施例二即为勺筷的实施延申。
[0028]以上所述为本专利技术的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所选实施例并非最佳实施例,实际实施并不限于以上实施方案,除此之外,其它所有细微和非实质性的形态改变均应涵盖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范围之中。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勺筷,由勺子和筷子组成,其特征是:勺子(1)和上筷(2

1)之间设立有圆形片状的上传动片(3

1)和下传动片(3

2),上传动片(3

1)中线一端固定连接勺子(1)柄端,其周边与中线平行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上筷(2

1)顶部;下传动片(3

2)周边与中线平行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下筷(2

2)顶部,下筷(2

2)与上筷(2

1)位置相对;上传动片(3

1)与下传动片(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新建
申请(专利权)人:唐新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