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步道边坡的隐蔽式新型生态截水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5737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0: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步道边坡的隐蔽式新型生态截水沟,设置在步道边坡沟槽内的截水沟本体,所述截水沟本体包括防渗层、透水管、透水性填充物、第一透水层、粗砂垫层、第二透水层和种植层,所述防渗层铺设在步道边坡沟槽内壁,所述透水管设置在防渗层内侧的步道边坡沟槽并将透水性填充物填充在其周围,所述第一透水层、粗砂垫层、第二透水层和种植层从下往上依次铺设在透水性填充物上,雨水沿步道边坡落在所述种植层上并从上往下依次渗透入透水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步道边坡,实现了能够隐蔽、不易腐蚀破坏、不易淤堵和排水顺畅的新型生态截水沟。生态截水沟。生态截水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步道边坡的隐蔽式新型生态截水沟


[0001]本技术涉及边坡排水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步道边坡的隐蔽式新型生态截水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在繁忙工作之余寻求休闲放松之地的选择变得越发困难。位于山林之间的健康步道距离城市较近,满足人们通行方便的需求;其次步道两侧多为森林环境,让身处其中的人们放松心情,缓解压力。而生态边坡不仅作为步道支挡防护的基本措施,也是步道沿线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公路边坡截水沟一般采用圬工材料砌筑,其运用于步道边坡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截水沟尺寸偏大,且结构表面裸露,与步道沿线环境景观的整体协调性差;2)截水沟多采用混凝土浇筑,长期容易腐蚀破坏;3)截水沟容易发生淤堵,需人工定期清理,否则易造成排水不畅,因此,基于上述不足之处,需要设计一种用于步道边坡的能够隐蔽、不易腐蚀破坏、不易淤堵和排水顺畅的新型生态截水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步道边坡的隐蔽式新型生态截水沟。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用于步道边坡的隐蔽式新型生态截水沟,包括设置在步道边坡沟槽内的截水沟本体,所述截水沟本体包括防渗层、透水管、透水性填充物、第一透水层、粗砂垫层、第二透水层和种植层,所述防渗层铺设在步道边坡沟槽内壁,所述透水管设置在防渗层内侧的步道边坡沟槽并将透水性填充物填充在其周围,所述第一透水层、粗砂垫层、第二透水层和种植层从下往上依次铺设在透水性填充物上,雨水沿步道边坡落在所述种植层上并从上往下依次渗透入透水管。
[0006]进一步地,所述种植层包括上下铺设的种植土层和植被层,所述种植土层顶部呈一圆弧形槽道用于在雨季蓄水,形成一生物蓄水池。
[0007]进一步地,所述种植土层的厚度不小于200mm。
[0008]进一步地,所述种植层还包括一铺设在种植土层与第二透水层之间的成品排蓄水板用于储藏部分水和将多余的水分排出。
[0009]进一步地,所述透水管采用HDPE打孔波纹管,管径为400mm,开孔密度不小于15%。
[0010]进一步地,所述步道边坡沟槽为上大下小的倒梯形结构。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透水层和第二透水层均采用200g/m2的规格,用于多层地过滤雨水并保持排水的通畅。
[00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与
技术介绍
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0013]1、本技术适用于步道边坡沟槽的隐蔽式新型生态截水沟,采用柔性排水设施拦截边坡顶流向坡面的雨水,能够防止边坡水土流失,同时设置种植层,用于形成生物蓄水池,与步道沿线景观相融合,提高了美观性。
[0014]2、本技术与传统截水沟相比,截水沟本体采用新的结构形式和材料,圆弧形的沟体截面占用面积小,可有效节约土地,且圆弧形的沟体截面在雨季会形成生物蓄水池,保持植被层湿润,促进植被生长进而加固土体。
[0015]3、本技术的截水沟本体内侧向远离沟槽的方向依次设置有透水性填充物、粗砂垫层、成品排蓄水板、种植土层以及植被层,能有效过滤排入截水沟中的杂质,减缓水流对沟体的冲击,防止截水沟变形,保持排水的通畅,当沟体中的水量饱和时,净化后的水体进入透水管中排出,从而保持地下水的平衡,而且新型生态截水沟较传统截水沟造价低,施工方便,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具体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标记说明:
[0018]步道边坡沟槽1;截水沟本体2;生物蓄水池3;防渗层21;透水管22;透水性填充物23;第一透水层24;粗砂垫层25;第二透水层26;种植土层27;植被层28;成品排蓄水板29。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0]在本技术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均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本技术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1]实施例
[0022]参考图1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步道边坡的隐蔽式新型生态截水沟,包括设置在步道边坡沟槽1内的截水沟本体2,截水沟本体2包括防渗层21、透水管22、透水性填充物23、第一透水层24、粗砂垫层25、第二透水层26和种植层,防渗层21铺设在步道边坡沟槽1内壁,透水管22设置在防渗层21内侧的步道边坡沟槽1并将透水性填充物23填充在其周围,第一透水层24、粗砂垫层25、第二透水层26和种植层从下往上依次铺设在透水性填充物23上,雨水沿步道边坡落在种植层上并从上往下依次渗透入透水管22。
[0023]步道边坡沟槽1开设在步道边坡的坡面上。
[0024]本实施例的防渗层21优选为防渗土工布,防止截水沟本体2中的水沿步道边坡沟槽1渗入坡顶土体导致边坡水土流失。
[0025]适用于步道边坡沟槽1的隐蔽式新型生态截水沟,采用柔性排水设施拦截边坡顶流向坡面的雨水,能够防止边坡水土流失,同时设置种植层,用于形成生物蓄水池,与步道沿线景观相融合,提高了美观性。
[0026]种植层包括上下铺设的种植土层27和植被层28,种植土层27顶部呈一圆弧形槽道用于在雨季蓄水,形成一生物蓄水池3。
[0027]种植土层27的厚度不小于200mm。
[0028]种植层还包括一铺设在种植土层27与第二透水层26之间的成品排蓄水板29用于储藏部分水和将多余的水分排出。
[0029]成品排蓄水板29设置有排水孔和蓄水槽,蓄水槽的水满后从排水孔排出水。
[0030]透水管22采用HDPE打孔波纹管,管径为400mm,开孔密度不小于15%。
[0031]步道边坡沟槽1为上大下小的倒梯形结构。
[0032]第一透水层24和第二透水层26均采用200g/m2的规格,用于多层地过滤雨水并保持排水的通畅。
[0033]本实施例提供的新型生态截水沟的工作原理如下:
[0034]本实施例中的截水沟本体2通过拦截坡顶流向坡面的雨水,防止边坡水土流失,当水体进入截水沟本体2,圆弧形的种植土层27收集水体形成生物蓄水池3,保持植被层28湿润,促进植被层28中的植物生长。
[0035]通过种植土层27与植被层28的交互配合,将有效过滤排入截水沟中水体的杂质,净化水体,净化后的水体通过成品排蓄水板、粗砂垫层25、透水性填充物23以及透水管22层层渗透,减缓水体渗透速度,能有效减轻水流对沟体的冲击,保持截水沟的形状,防止其变形,保持排水的通畅。当沟体中的水量饱和时,净化后的水体进入透水管22中排出,从而保持地下水的平衡。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步道边坡的隐蔽式新型生态截水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步道边坡沟槽内的截水沟本体,所述截水沟本体包括防渗层、透水管、透水性填充物、第一透水层、粗砂垫层、第二透水层和种植层,所述防渗层铺设在步道边坡沟槽内壁,所述透水管设置在防渗层内侧的步道边坡沟槽并将透水性填充物填充在其周围,所述第一透水层、粗砂垫层、第二透水层和种植层从下往下依次铺设在透水性填充物上,雨水沿步道边坡落在所述种植层上并从上往下依次渗透入透水管。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步道边坡的隐蔽式新型生态截水沟,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层包括上下铺设的种植土层和植被层,所述种植土层顶部呈一圆弧形槽道用于在雨季蓄水,形成一生物蓄水池。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步道边坡的隐蔽式新型生态截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海泉黄福祥李建伟林剑郑志洪张一龙叶其彬邹明阳洪运安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市市政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