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用的换热组件、电池模组及电池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5725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0: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用的换热组件,包括换热体,换热体的内部设有流体通道,且换热体上还设置有至少一换热壁,换热壁用于接触电池单体的侧面,且换热壁与流体通道形成热交换;若干凸起结构,每一凸起结构均位于换热壁靠流体通道一侧,相邻两个凸起结构相抵接,以增加换热体的换热面积及增强换热体的结构强度。同时,还公开了一种应用该换热组件的电池模组及电池包,解决现有电池包换热效率较差所导致的散热问题,从而提高了电芯的使用寿命及行车的安全系数。行车的安全系数。行车的安全系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用的换热组件、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用的换热组件、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纯电动汽车用户对汽车续航里程和充电倍率的要求越来越高,致使电芯的能量也越来越大,这就导致电芯处于工作状态下的发热量越来越大。从而导致现有圆柱电池PACK存在着发热较大的问题,而现有电池包的圆柱液冷方案比较单一,换热效率较差,只能够解决电芯在较低倍率的充电速率下的散热问题,对于高倍率充电工况下,温度难以控制在理想状态,从而影响电芯的使用寿命,并对行车安全埋下很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用的换热组件、电池模组及电池包,解决现有电池包换热效率较差所导致的散热问题,从而提高了电芯的使用寿命及行车的安全系数。
[0004]本技术为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电池用的换热组件,包括:
[0006]换热体,所述换热体的内部设有流体通道,且所述换热体上还设置有至少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用的换热组件(1),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体(11),所述换热体(11)的内部设有流体通道(111),且所述换热体(11)上还设置有至少一换热壁(112),所述换热壁(112)用于接触电池单体的侧面,且所述换热壁(112)与所述流体通道(111)形成热交换;若干凸起结构(113),每一所述凸起结构(113)均位于所述换热壁(112)靠所述流体通道(111)一侧,相邻两个所述凸起结构(113)相抵接,以增加所述换热体(11)的换热面积,及增强所述换热体(11)的结构强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用的换热组件(1),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凸起结构(113)自所述流体通道(111)的一端沿着所述流体通道(111)的延伸方向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用的换热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体(11)上设置有两个所述换热壁(112),两个所述换热壁(112)分别位于所述流体通道(111)的两相对侧。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电池用的换热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结构(113)的横截面呈三角形。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电池用的换热组件(1),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换热壁(112)垂直于水平面,则所述换热壁(112)沿着垂直于所述水平面的方向为所述换热壁(112)的高度延伸方向;所述换热体(11)的内部设置成若干个独立的所述流体通道(111),若干个所述流体通道(111)沿着所述换热壁(112)的高度延伸方向排列,且相邻两个所述流体通道(111)首尾连通,以形成蛇形通道。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用的换热组件(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主集流体(12),所述主集流体(12)上设置有主集流腔、进水端(121)及出水端(122),所述进水端(121)及所述出水端(122)均与所述主集流腔相连通,所述主集流体(12)连接于所述换热体(11)的端部,所述流体通道(111)与所述主集流腔相连通。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用的换热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通道(111)的端部与所述主集流体(12)之间设置有若干第一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宇航李良玉王圆圆汪展展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