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包及具有其的用电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5698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0: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包及具有其的用电设备,电池包包括:电池单体,所述电池单体上设置有第一壁和第二壁,所述第一壁上设置有极柱,所述第二壁上设置有防爆阀;其中所述电池单体构造为多个堆叠形成的电池组,且至少相邻的两个所述电池组的相对应的电池单体的所述第一壁朝向彼此设置;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容纳多个所述电池单体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内壁与所述第二壁之间间隔设置。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池包通过将防爆阀与极柱分别设置于电池单体的第一壁与第二壁,降低了电池包底部支撑板的设计难度,再通过容纳腔的内壁与第二壁之间间隔设置,容纳腔的内壁与第二壁之间形成的空间可以用于排气,从而增大了排气空间,提高了电池包运行时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提高了电池包运行时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提高了电池包运行时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包及具有其的用电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包及具有其的用电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传统电池包的电芯防爆阀都设置于电池包底部,底部支撑板上需要开设防爆阀喷发通道,再加上考虑到电池包底部球击工况的要求,从而使得底部支撑板设计过于复杂。由于只有底护板和底部支撑板之间形成的排气通道可以用以排气,排气通道高度较低,容易发生堵塞。电芯防爆阀单侧设置,电芯只能依次阵列布置,电芯间的连接铝巴需要斜跨连接,受空间限制铝巴无法做宽,汇流排载流能力受限,因此传统电池包无法大倍率充放电。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池包,根据本技术的电池包通过将防爆阀与极柱分别设置于电池单体的第一壁与第二壁,降低了电池包底部支撑板的设计难度,再通过容纳腔的内壁与第二壁之间间隔设置,容纳腔的内壁与第二壁之间形成的空间可以用于排气,从而增大了排气空间,提高了电池包运行时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0004]本申请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电池包的用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包(1),其特征在于,

包括:电池单体,所述电池单体上设置有第一壁和第二壁,所述第一壁上设置有极柱,所述第二壁上设置有防爆阀(15);其中所述电池单体构造为多个堆叠形成的电池组,且至少相邻的两个所述电池组的相对应的电池单体的所述第一壁朝向彼此设置;壳体(21),所述壳体(21)内设置有容纳多个所述电池单体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内壁与所述第二壁之间间隔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1)内形成有排气通道(103),所述排气通道(103)与所述容纳腔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1)包括:底板(211);侧板(212),所述侧板(212)设置于所述底板(211)的外周并与所述底板(211)限定出所述容纳腔,所述侧板(212)与所述第二壁间隔设置以形成第一排气间隙(101),所述第一排气间隙(101)与所述排气通道(103)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包(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1)还包括:底护板(213),所述底护板(213)设置于所述底板(211)的底部,所述底护板(213)与所述底板(211)的至少部分间隔开并形成所述排气通道(103),所述底板(211)上设置有将所述第一排气间隙(101)与所述排气通道(103)连通的贯通孔(105)。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包(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离板(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学文赵亮林志宏
申请(专利权)人: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