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叠合梁和叠合楼板,其中叠合梁包括预制混凝土底板11、钢管腹杆13、预制混凝土上弦杆12、现浇混凝土;其中,预制混凝土底板11、钢管腹杆13和预制混凝土上弦杆12组合形成了预制部分,在本实施例中被解释为叠合梁构件,现浇混凝土为现浇部分。现浇混凝土为现浇部分。现浇混凝土为现浇部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叠合梁和叠合楼板
[0001]本技术涉及装配式结构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叠合梁和叠合楼板。
技术介绍
[0002]叠合梁是分两次浇捣混凝土的梁,第一次在预制场做成预制梁;第二次在施工现场进行,当预制梁吊装安放完成后,再浇捣上部的混凝土使其连成整体。叠合梁按受力性能又可为“一阶段受力叠合梁”和“二阶段受力叠合梁”两类。前者是指施工阶段在预制梁下设有可靠支撑,能保证施工阶段作用的荷载全部传给支撑:后者则是指施工阶段在简支的预制梁下不设支撑,施工阶段的全部荷载完全由预制梁承担。
[0003]叠合梁的横截面一般为矩形或T型,在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中,常将预制梁做成T形截面,在预制板安装就位后,再现浇部分混凝土,即形成所谓的叠合梁。而目前的预制混凝土叠合梁,自重大,对吊车要求高,造价高,叠合板无法可靠的搁置在预制叠合梁上。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其一目的,需解决现有叠合梁自重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装配式叠合梁做法,降低预制部分混凝土含量和自重;
[0005]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减少临时支撑的用量;
[0006]本技术的再一目的,增加钢筋的抱箍能力,增加砼梁的抗剪能力。
[0007]为了实现上述任一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叠合梁,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混凝土底板、波浪状的钢管腹杆、预制混凝土上弦杆、现浇混凝土;所述钢管腹杆的波峰固定于所述预制混凝土上弦杆,所述钢管腹杆的波谷固定于所述预制混凝土底板;所述预制混凝土底板、所述钢管腹杆和所述预制混凝土上弦杆组成叠合梁构件,所述现浇混凝土浇筑于所述预制混凝土底板上的所述钢管腹杆和所述预制混凝土上弦杆。
[0008]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为,所述预制混凝土底板中设有钢筋,所述钢筋布置高于所述钢管腹杆的波谷。
[0009]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为,还包括箍筋,所述箍筋所述叠合梁构件,所述箍筋穿过所述腹杆的波谷内侧并箍设于所述钢筋;所述箍筋的底部埋设固定于所述预制混凝土底板中。
[0010]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为,所述预制混凝土底板为倒梯形,所述预制混凝土底板的顶部形成有供浇筑模板安装的二挑耳,二所述挑耳分别延伸于所述箍筋的两侧外。
[0011]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为,所述叠合梁构件中的所述预制混凝土上弦杆为扁杆,所述钢管腹杆为两排,两排所述钢管腹杆并排间距设置。
[0012]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为,所述叠合梁构件为三角形,所述钢管腹杆为两排,两排所述钢管腹杆与所述预制混凝土上弦杆形成三角形叠合梁构件。
[0013]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为,所述钢管腹杆的波峰和波谷呈扁平状。
[0014]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为,所述预制混凝土底板的厚度小于所述叠合梁的高度
的一半。
[0015]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叠合底板、结构层、浇筑层和上述的叠合梁;所述叠合底板安装于所述叠合梁的侧部,所述结构层布设于所述叠合底板上并位于所述叠合梁构件的侧部,所述浇筑层浇筑所述叠合梁的所述叠合梁构件,并和所述结构层形成整体。
[0016]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为,还包括浇筑模板,所述浇筑模板竖设于所述预制混凝土底板上并位于所述叠合梁构件的两侧,所述叠合底板置于所述浇筑模板上。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8]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新的装配式框架梁做法,预制部分混凝土含量少,自重轻;
[0019]自带叠合梁构件,竖向刚度好,临时支撑用量少;
[0020]底边设置挑耳,方便搁置叠合板的预制部分;
[0021]通过波峰和波谷捶扁的腹杆勾住箍筋中部,增加箍筋的抱箍能力,波浪形腹杆增加砼梁的抗剪能力。
附图说明
[0022]图1表达了本技术叠合梁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表达了本技术叠合楼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4]图3表达了本技术叠合楼板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5]图4表达了本技术中叠合梁构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6]图5表达了本技术中叠合梁构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7]图6表达了本技术中叠合梁构件的再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给出以下描述以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施和使用本技术并将其结合到具体应用背景中。各种变型、以及在不同应用中的各种使用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是容易显见的,并且本文定义的一般性原理可适用于较宽范围的实施例。由此,本技术并不限于本文中给出的实施例,而是应被授予与本文中公开的原理和新颖性特征相一致的最广义的范围。
[0029]在以下详细描述中,阐述了许多特定细节以提供对本技术的更透彻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本技术的实践可不必局限于这些具体细节。换言之,公知的结构和器件以框图形式示出而没有详细显示,以避免模糊本技术。
[0030]请读者注意与本说明书同时提交的且对公众查阅本说明书开放的所有文件及文献,且所有这样的文件及文献的内容以参考方式并入本文。除非另有直接说明,否则本说明书(包含任何所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所揭示的所有特征皆可由用于达到相同、等效或类似目的的可替代特征来替换。因此,除非另有明确说明,否则所公开的每一个特征仅是一组等效或类似特征的一个示例。
[0031]注意,在使用到的情况下,标志左、右、前、后、顶、底、正、反、顺时针和逆时针仅仅是出于方便的目的所使用的,而并不暗示任何具体的固定方向。事实上,它们被用于反映对象的各个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和/或方向。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
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3]注意,在使用到的情况下,进一步地、较优地、更进一步地和更优地是在前述实施例基础上进行另一实施例阐述的简单起头,该进一步地、较优地、更进一步地或更优地后带的内容与前述实施例的结合作为另一实施例的完整构成。在同一实施例后带的若干个进一步地、较优地、更进一步地或更优地设置之间可任意组合的组成又一实施例。
[0034]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注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描述的诸方面仅是示例性的,而不应被理解为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进行任何限制。
[0035]实施例1:
[0036]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叠合梁,其包括预制部分和现浇部分,从而形成叠合概念,主要用于装配式结构中。在本实施例中,该叠合梁包括预制混凝土底板11、波浪状的钢管腹杆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叠合梁,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混凝土底板、波浪状的钢管腹杆、预制混凝土上弦杆、现浇混凝土;所述钢管腹杆的波峰固定于所述预制混凝土上弦杆,所述钢管腹杆的波谷固定于所述预制混凝土底板;所述预制混凝土底板、所述钢管腹杆和所述预制混凝土上弦杆组成叠合梁构件,所述现浇混凝土浇筑于所述预制混凝土底板上的所述钢管腹杆和所述预制混凝土上弦杆。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混凝土底板中设有钢筋,所述钢筋布置高于所述钢管腹杆的波谷。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叠合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箍筋,所述箍筋箍设于所述叠合梁构件,所述箍筋穿过所述钢管腹杆的波谷内侧并箍设于所述钢筋;所述箍筋的底部埋设固定于所述预制混凝土底板中。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叠合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混凝土底板为倒梯形,所述预制混凝土底板的顶部形成有供浇筑模板安装或叠合楼板搁置的二挑耳,二所述挑耳分别延伸于所述箍筋的两侧外。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梁,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坤超,彭礼,李国强,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万斯达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