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能骨密度仪上用的小腿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5631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0: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能骨密度仪上用的小腿支架,包括上支架、下支架和升降驱动装置,下支架用于在使用时放置在双能骨密度仪的床身上,上支架位于下支架的上方,用于在使用状态下支撑躺在双能骨密度仪床身上的患者小腿,升降驱动装置连接上支架和下支架,升降驱动装置驱动上支架对下支架垂直移动,上支架的垂直移动用于调整患者大腿与双能密度仪床身间的角度。采用升降驱动装置连接上支架和下支架,躺在双能骨密度仪上的患者将两只小腿放置在上支架上,并通过升降驱动装置的上下移动调整患者小腿的高度,使腰椎基本处于水平状态,提高腰椎正位骨密度的检测精度,根据不同身高的患者将上支架调整至适宜的高度,提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通用性。新型的通用性。新型的通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能骨密度仪上用的小腿支架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双能骨密度仪上用的小腿支架,属于医疗辅助器械


技术介绍

[0002]双能骨密度仪(dual energy X

ray absorptiometry,DXA)是一种无创检测骨密度的设备,采用双能骨密度仪检测骨密度的精度高,采用双能骨密度仪的方法是诊断骨质疏松和监测骨密度变化的标准方法。其使用采用双能X射线吸收法,检测结果用面积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表示,其计算的公式为:BMD(g/cm2)=骨矿含量(g)
÷
面积(cm2)。
[0003]由BMD的计算公式可知,在骨矿含量一定时,如果检测的面积发生了变化,则BMD的结果必然会随之变化。而检测面积,与受检者的体位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不同的体位下,经过X射线投影之后的检测面积会发生改变,尤其是在检测人体腰椎正位骨密度时,受检者的体位对检测面积的影响尤为明显。
[0004]人体腰椎存在生理弯曲,在人体平躺时,腰椎并不能放平,不能贴紧床面;如果实现腰椎平贴床面,需要在小腿下部放置一泡沫垫块,将小腿抬高,在大腿与床面的角度为60
°
~90
°
范围时,腰椎大体上处于放平的状态,小腿下放置泡沫垫与不放置泡沫垫时的腰椎弯曲对比如图1所示,其中上侧图片是小腿下不放置垫块时腰椎的弯曲示意,下侧图片是小腿下放置垫块时的椎示意图,小腿下放置垫块与不放置垫块时腰椎的正位影像对比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两种状态下腰椎正位的投影面积差异较大,可见,大腿与床面的角度不同,影响到腰椎的生理曲度,直接影响到腰椎正位的投影面积,从而影响腰椎正位骨密度的准确性。因此,在应用双能骨密度仪检测腰椎正位骨密度时,体位的摆放是至关重要的。
[0005]目前,双能骨密度仪检测腰椎正位骨密度时,有两种体位:第一种体位是单独检测腰椎正位骨密度,需要在小腿下部放置一个随骨密度仪配套赠送的泡沫垫块,以减小腰椎的生理曲度,从而减少相邻椎体的重叠;第二种体位是一次性检测腰椎正位和股骨近端,不需要放置该泡沫垫块。两种体位,测量的腰椎正位骨密度结果是不同的,随访时不能混用,通常采用第一种体位检测的较多。
[0006]随双能骨密度仪配套赠送的泡沫垫块,为长方体状,长、宽、高不等,以适应身高不同人群,身高较大的,将泡沫垫块竖立,以增加高度,抬高小腿;身高较小的,将泡沫垫块平卧,以降低高度,放低小腿;身高居中的,将泡沫垫块侧放,以使高度适中,从而调节小腿高度。
[0007]随双能骨密度仪配套赠送的泡沫垫块是固定形状和大小的,即其长、宽和高是特定的,对于身高不同的每一位接受骨密度检测的受检者而言,小腿抬起的高度、大腿与床面的角度都是不能量身定制的,其通用性较差,上述泡沫垫块不能精确设置体位数据,在复查骨密度时,不能设定与首次测定时相同的体位,直接影响骨密度复查与治疗前的比对。此外,在使用状态下泡沫垫块在床身上移动位置,也会影响大腿与床面的角度。
[0008]授权公告号是CN215605883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超声骨密度测量支架,属于医疗器械
,包括固形板和支架,支架支撑固形板;固形板为两侧高、中间低的弧形板,固形板的一侧端设置脚掌挡板;该专利还设置有限位通孔,限位通孔设置于固形板的底部,近脚掌挡板端。该专利解决了患者进行超声骨密度检测时,在对患者进行胫骨测量时小腿固定的问题,但是其适用于儿童胫骨密度的检测,而不适用成人腰椎正位骨密度的检测,其仅适用支撑一只小腿,且其支架的底部设置有移动轮,在使用时位置确以保持,并且单独抬起一只小腿,受检者在一只小腿抬起时,其腰椎的角度弯曲变化仍不能满足检测的要求,并且单只小腿抬起,可能引起受检者腰部相应的左右方向翻转,从而引起新的影响因素,不利于腰椎正位骨密度的检测。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能骨密度仪上用的小腿支架,该小腿支架可以在检测患者腰椎正位骨密度时根据患者身高适当的调整高度,适用不同身高患者的使用,使患者小腿抬起,以较为准确的检测腰椎正位骨密度,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泡沫垫块支撑患者小腿,不能根据患者身高合理调整,通用性差的技术缺陷。
[0010]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双能骨密度仪上用的小腿支架,包括上支架、下支架和升降驱动装置,下支架用于在使用时放置在双能骨密度仪的床身上,上支架位于下支架的上方,用于在使用状态下支撑躺在双能骨密度仪床身上的患者小腿,升降驱动装置连接上支架和下支架,升降驱动装置驱动上支架相对下支架垂直移动,上支架的垂直移动用于调整患者大腿与双能密度仪床身间的角度。本技术采用升降驱动装置连接上支架和下支架,在使用状态下,躺在双能骨密度仪上的患者将两只小腿放置在上支架上,并通过升降驱动装置的上下移动调整患者小腿的高度,使测腰椎正位骨密度时,腰椎基本处于水平状态,提高腰椎正位骨密度的检测精度,本技术可根据不同身高的患者将上支架调整至适宜的高度,以适用于不同身高的患者使用,提高本技术的通用性,本技术在使用时,两只小腿同时放在上支架上,上支架上升或下降的状态下,小只小腿处于同一高度下,患者的腰部不会在左右方向上产生翻转,避免由此对检测结果产生的影响。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升降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和左右两个升降单元,升降单元包括支撑杆A和支撑杆B,支撑杆A与支撑杆B呈X型交叉设置,并相对转动,支撑杆A和支撑杆B的顶端均与上支架滑动连接,支撑杆A和支撑杆B的底端均与下支架滑动连接,驱动电机驱动支撑杆A和支撑杆B底端朝着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的方向转动,支撑杆A和支撑杆B的底端相互靠近用于推动上支架向上移动,支撑杆A和支撑杆B的底端相互远离用于拉动上支架向下移动。本技术中的两个升降单元从上支架的两端进行支撑,使上支架更稳定,其中支撑杆A与支撑杆B相对转动,在两者转动至下部和上部的夹角减小时,支撑杆A和支撑杆B顶端与下支架间的距离增大,推动上支架向上移动,而支撑杆A和支撑杆B转动两者上部和下部的夹角增大时,支撑杆A和支撑杆B顶端与下支架之间的距离减小,上支架向下移动,实现上支架向上和向下移动。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支撑杆A和支撑杆B的顶端均转动设置有滑块A,滑块A与上支架构成水平移动副,支撑杆A和支撑杆B的底端均转动设置有滑块B,滑块B与下支
架构成水平移动副,驱动电机驱动支撑杆A和支撑杆B底端的滑块在下支架上朝着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本技术设置滑块A和滑块B,通过滑块A和滑块B与上支架和下支架间的相对滑动,使支撑杆A和支撑杆B相对上支架和下支架滑动。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支架上设置有导轨A,滑块A与导轨A滑动配合,下支架上设置有导轨B,滑块B与导轨B滑动配合。本技术通过导轨A与滑块A的配合,以衣导轨B与滑块B的配合,对支撑杆A和支撑杆B相对上支架与下支架的滑动进行导向,避免由于滑动方向的差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双能骨密度仪上用的小腿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支架(1)、下支架(2)和升降驱动装置,下支架(2)用于在使用时放置在双能骨密度仪的床身上,上支架(1)位于下支架(2)的上方,用于在使用状态下支撑躺在双能骨密度仪床身上的患者小腿,升降驱动装置连接上支架(1)和下支架(2),升降驱动装置驱动上支架(1)相对下支架(2)垂直移动,上支架(1)的垂直移动用于调整患者大腿与双能密度仪床身间的角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能骨密度仪上用的小腿支架,其特征在于:升降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3)和左右两个升降单元,升降单元包括支撑杆A(4)和支撑杆B(5),支撑杆A(4)与支撑杆B(5)呈X型交叉设置,并相对转动,支撑杆A(4)和支撑杆B(5)的顶端均与上支架(1)滑动连接,支撑杆A(4)和支撑杆B(5)的底端均与下支架(2)滑动连接,驱动电机(3)驱动支撑杆A(4)和支撑杆B(5)底端朝着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的方向转动,支撑杆A(4)和支撑杆B(5)的底端相互靠近用于推动上支架(1)向上移动,支撑杆A(4)和支撑杆B(5)的底端相互远离用于拉动上支架(1)向下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能骨密度仪上用的小腿支架,其特征在于:支撑杆A(4)和支撑杆B(5)的顶端均转动设置有滑块A(6),滑块A(6)与上支架(1)构成水平移动副,支撑杆A(4)和支撑杆B(5)的底端均转动设置有滑块B(7),滑块B(7)与下支架(2)构成水平移动副,驱动电机(3)驱动支撑杆A(4)和支撑杆B(5)底端的滑块在下支架(2)上朝着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能骨密度仪上用的小腿支架,其特征在于:上支架(1)上设置有导轨A(8),滑块A(6)与导轨A(8)滑动配合,下支架(2)上设置有导轨B(9),滑块B(7)与导轨B(9)滑动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能骨密度仪上用的小腿支架,其特征在于:两根支撑杆A(4)底端的滑块B(7)采用连接杆A(10)连接,两根支撑杆B(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郡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