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钢筋混凝土的无边建筑周转模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5574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0: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现浇钢筋混凝土的无边建筑周转模壳,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现浇钢筋混凝土的无边建筑周转模壳,采用的方案为:包括模壳本体,所述模壳本体由顶板和侧板组成,所述顶板底端连接侧板并与侧板一体成型,所述顶板侧面上设有第二支撑板,所述侧板侧面上设有呈等间距分布的第一支撑板,所述顶板另一侧面螺栓连接第三加固板,所述侧板另一侧面螺栓连接第一加固板和第二加固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模壳内部设有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加强模具的支撑效果,模壳外部则通过在条形槽上安装多个加固板,使得模壳不易损坏,更加结实稳固,这样也便于施工人员连续快速的拆除模壳,具有实用性。具有实用性。具有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现浇钢筋混凝土的无边建筑周转模壳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材料
,具体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的无边建筑周转模壳。

技术介绍

[0002]建筑模壳是一种模具,应用于建筑施工领域,主要使用于现浇钢筋混凝土的密肋楼盖专用施工,适用于大跨度和大荷载空间施工。经检索,中国专利号为CN216429020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无边建筑周转模壳,该无边建筑周转模壳相比于以往的模壳,不需要将整个模板下移并在相邻两个模壳本体的翻边之间设置挤塑板,避免模壳在拆装过程中损坏。现有技术中无边建筑周转模壳在取出时,因长时间的放置,模壳容易破损,这样降低了取出塑料周转模壳的速度,进而也影响建筑施工的效率,有一定的使用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现浇钢筋混凝土的无边建筑周转模壳,解决了
技术介绍
所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现浇钢筋混凝土的无边建筑周转模壳,包括模壳本体,所述模壳本体由顶板和侧板组成,所述顶板底端连接侧板并与侧板一体成型,所述顶板侧面上设有第二支撑板,所述侧板侧面上设有呈等间距分布的第一支撑板,所述顶板另一侧面螺栓连接第三加固板,所述侧板另一侧面螺栓连接第一加固板和第二加固板。
[0005]优选的,所述顶板侧端设有呈等间距分布的第二条形槽,所述第二条形槽中设有呈等间距分布的第二孔槽。
[0006]优选的,所述侧板侧端设有呈等间距分布的第一条形槽,所述第一条形槽中设有呈等间距分布的第一孔槽。
[0007]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板中设有呈十字交叉分布的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一加固板的长度短于第二加固板。
[0008]优选的,所述顶板中部设有圆形槽,所述圆形槽中螺纹连接盖子,所述盖子侧端螺纹连接连杆。
[0009]优选的,所述模壳本体采用密肋楼盖施工技术,所述模壳本体采用ABS材质。
[0010]本技术提供了现浇钢筋混凝土的无边建筑周转模壳。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1](1)、本技术模壳内部设有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加强模具的支撑效果,模壳外部则通过在条形槽上安装多个加固板,使得模壳不易损坏,更加结实稳固,这样也便于施工人员连续快速的拆除模壳,具有实用性。
[0012](2)、本技术的建筑塑料周转模壳使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并采用密肋楼盖施工技术,这种技术具有降低层高、结构刚度大、空间大、在同样高度下能增加层数的优点,此外,本技术的不同于以往常规模壳,侧板不显四周边沿,不组拼角铁边框。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整体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整体的底视角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第一加固板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第一条形槽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5为本技术盖子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模壳本体;2、顶板;21、圆形槽;3、侧板;4、盖子;41、连杆;5、第一支撑板;6、第二支撑板;61、第三支撑板;7、第一条形槽;71、第一孔槽;8、第一加固板;9、第二加固板;10、第二条形槽;101、第二孔槽;11、第三加固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阅图1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现浇钢筋混凝土的无边建筑周转模壳,包括模壳本体1,所述模壳本体1由顶板2和侧板3组成,所述顶板2底端连接侧板3并与侧板3一体成型,所述顶板2侧面上设有第二支撑板6,所述侧板3侧面上设有呈等间距分布的第一支撑板5,所述顶板2另一侧面螺栓连接第三加固板11,所述侧板3另一侧面螺栓连接第一加固板8和第二加固板9,模壳本体1通过顶板2和侧板3组成后,顶板2和侧板3起到支撑作用,并且顶板2和侧板3内部可现浇钢筋混凝土,第一支撑板5和第二支撑板6加固模壳本体1内部,第一加固板8和第二加固板9加固侧板3侧端,第三加固板11加固顶板2侧端,这样通过第一加固板8和第二加固板9以及第三加固板11可加固模壳本体1。
[0021]所述顶板2侧端设有呈等间距分布的第二条形槽10,所述第二条形槽10中设有呈等间距分布的第二孔槽101,第二条形槽10通过第二孔槽101可连接多个第三加固板11,多个第三加固板11可加固顶板2以及模壳本体1顶端。
[0022]所述侧板3侧端设有呈等间距分布的第一条形槽7,所述第一条形槽7中设有呈等间距分布的第一孔槽71,第一条形槽7通过第一孔槽71可连接多个第一加固板8和第二加固板9,通过连接多个第一加固板8和第二加固板9可加固侧板3以及模壳本体1侧端。
[0023]所述第二支撑板6中设有呈十字交叉分布的第三支撑板61,所述第一加固板8的长度短于第二加固板9,第二支撑板6通过呈十字交叉分布的第三支撑板61,使得第二支撑板6有稳定的支撑性,较短的第一加固板8可加固侧板3侧端的部分区域,而较长的第二加固板9则直接加固模壳本体1的侧端,适合不同的加固需求。
[0024]所述顶板2中部设有圆形槽21,所述圆形槽21中螺纹连接盖子4,所述盖子4侧端螺纹连接连杆41,顶板2通过圆形槽21可向模壳本体1内部浇入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后,通过盖子4和连杆41可密封圆形槽21以及模壳本体1。
[0025]所述模壳本体1采用密肋楼盖施工技术,所述模壳本体1采用ABS材质,其中,密肋楼盖施工技术为现有技术,主要是将塑料模壳在支模过程中代替木模板。
[0026]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模壳本体1使用时,可通过打开盖子4,通过圆形槽21可
向模壳本体1内部浇入混凝土,然后可再使用盖子4密封圆形槽21,然后在顶板2和侧板3支撑过程中,顶板2和侧板3内部的第一支撑板5和第二支撑板6加固模壳本体1内部,然后,可使用第二条形槽10的第二孔槽101连接多个第三加固板11,然后使用第一条形槽7的第一孔槽71连接多个第一加固板8和第二加固板9,这样通过第一加固板8和第二加固板9以及第三加固板11可加固模壳本体1的外部。
[0027]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现浇钢筋混凝土的无边建筑周转模壳,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壳本体(1),所述模壳本体(1)由顶板(2)和侧板(3)组成,所述顶板(2)底端连接侧板(3)并与侧板(3)一体成型,所述顶板(2)侧面上设有第二支撑板(6),所述侧板(3)侧面上设有呈等间距分布的第一支撑板(5),所述顶板(2)另一侧面螺栓连接第三加固板(11),所述侧板(3)另一侧面螺栓连接第一加固板(8)和第二加固板(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的无边建筑周转模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2)侧端设有呈等间距分布的第二条形槽(10),所述第二条形槽(10)中设有呈等间距分布的第二孔槽(10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的无边建筑周转模壳,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乙韩
申请(专利权)人:高碑店市旭岳岛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