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Y型双腔导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5419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0: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Y型双腔导流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内部由隔板沿所述管体的轴向分为液流腔和气流腔;所述管体的一端为胸腔端,所述胸腔端设有与所述液流腔连接的第一支管和与所述气流腔连接的第二支管;所述管体的另一端为引流瓶端,所述引流瓶端设有与所述液流腔连接的第三支管和与所述气流腔连接的第四支管,所述第三支管、第四支管的连接有引流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Y型双腔导流管,其分腔引流,结构简单,容易操作,效果好,排速快,能够减少胸腔手术后病人排积液的痛苦。术后病人排积液的痛苦。术后病人排积液的痛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Y型双腔导流管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尤其是涉及一种Y型双腔导流管。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肺部手术中,患者经常需要在手术后安插导流管来排出胸腔内的积液和漏出的气体,以帮助伤口快速恢复。单根导流管针对需要同时排积液、排空气的患者引流效果不理想,所以一般需要开设两处导流口来安插两根导流管,一根置于下纵隔引流胸液用于排出积液,一根管置入胸顶引流气体用于排出气体,在插入或者拔出导流管的过程中均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同时影响患者的术后活动。临床中有使用一种单根类型的管,其一端安置在胸顶,且位于胸腔内的管的设有侧孔来引流下方的积液,临床上使用效果不好。另一个用于Y型导流管可以满足单根导流管同时置于胸腔内的一端分为两个支管分别吸取积液和气体,但是由于导流管中间部分是合流的状态,所以存在气体和积液一方压力较大相互影响,效果也不太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现如今临床使用的导流管效果不好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Y型双腔导流管,其分腔引流,结构简单,容易操作,效果好。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Y型双腔导流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内部由隔板沿所述管体的轴向分为液流腔和气流腔;所述管体的一端为胸腔端,所述胸腔端设有与所述液流腔连接的第一支管和与所述气流腔连接的第二支管;所述管体的另一端为引流瓶端,所述引流瓶端设有与所述液流腔连接的第三支管和与所述气流腔连接的第四支管,所述第三支管、第四支管的连接有引流瓶。
[0006]进一步地,所述液流腔的管径小于所述气流腔的管径。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管、第三支管的管径小于所述第二支管、第四支管的管径。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管、第三支管的管径小于所述第二支管、第四支管的管径。
[0009]进一步地,所述管体的长度范围为八十厘米至一百六十厘米。
[0010]进一步地,所述引流瓶包括瓶身,所述瓶身上的瓶口处设有瓶塞,所述瓶塞上贯穿设有液流管和气流管,所述液流管与所述第三支管连接,所述气流管与所述第四支管连接;所述瓶身还设有排气管。
[0011]进一步地,所述液流管与所述气流管位于所述瓶身内的一端靠近所述瓶身的底部,其另一端位于所述瓶身的外部;所述排气管位于所述瓶口的一侧,其一端位于所述瓶身内,另一端位于所述瓶身的外部。
[0012]进一步地,所述瓶身的外表面设有刻度,其零刻度值位于远离瓶口的一端,所述液流管、气流管位于所述零刻度值的下方。
[0013]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提供的Y型双腔导流管在管体为单根的结构上,采用两个支管分别排出积液和气体,能够分腔排出,互不影响,排出速度和效率提高;同时手术只需再开一个切口插入导流管,且导流管的管径小,可以减少病人的痛苦,导管的另一端接一个引流瓶同时收集积液和气体密封排出,方便病人手术后活动。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Y型双腔导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Y型双腔导流管的管体端面剖视图;
[0017]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Y型双腔导流管的引流瓶的正剖视图;
[0018]图标:1

管体,2

第一支管,3

第二支管,4

第四支管,5

第三支管,6

液流腔,7

气流腔,8

瓶身,9

瓶口,10

瓶塞,11

液流管,12

气流管,13

排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0]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实施例
[0022]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Y型双腔导流管,包括管体1,所述管体1内部由隔板沿所述管体1的轴向分为液流腔6和气流腔7,所述液流腔6与所述气流腔7相互独立;所述管体1的一端为胸腔端,所述胸腔端设有与所述液流腔6连接的第一支管2和与所述气流腔7连接的第二支管3;所述管体1的另一端为引流瓶端,所述引流瓶端设有与所述液流腔6连接的第三支管5和与所述气流腔7连接的第四支管4,所述第三支管5、第四支管4的连接有引流瓶。
[0023]所述引流瓶包括瓶身8,所述瓶身8上的瓶口9处设有瓶塞10,所述瓶塞10上贯穿设有液流管11和气流管12,所述瓶塞10可以随意取下;所述液流管11与所述第三支管5连接用于向瓶内排积液,所述气流管12与所述第四支管4连接,用于向瓶内排气体;所述瓶身8的外表面设有刻度,其零刻度值位于远离瓶口的一端,所述液流管11、气流管12位于所述零刻度值的下方,在使用所述引流瓶时,需要在瓶内预先加入密封水,所述密封水用于密封所述液流管11、气流管12位于瓶身8内的一端,不让气体从管口进入到患者胸腔内,所述密封水可以是任何不具备毒性的无菌液体,本实施中可以使用生理盐水,将生理盐水加到零刻度位置,且没过所述液流管11、气流管12的端口。所述瓶身8还设有排气管13,所述排气管13位于所述瓶口9的一侧,其一端位于所述瓶身8内,另一端位于所述瓶身8的外部。
[0024]第一支管2置于下纵隔引流胸内的积液,积液进入液流腔6后再从第三支管5排出,第三支管5与引流瓶的液流管11连接将积液排入引流瓶内。第二支管3置入胸顶引流气体进入气流腔7后再从第四支管4排出,第四支管4与引流瓶的气流管12连接,气体进入引流瓶中的液体中后排出水面,由瓶身8上方的排气管13排出。
[0025]本实施例中,所述液流腔6的管径小于所述气流腔7的管径,所述液流腔6的管径取值范围为二毫米至四毫米,本实施例中取用三毫米效果最佳,所述气流腔7的管径取值范围为四毫米至六毫米,本实施例中取用五毫米效果最佳,所述第一支管2、第三支管5的管径小于所述第二支管3、第四支管4的管径。所述管体1的长度范围为八十厘米至一百六十厘米,本实施例中取用一百五十厘米,适用于成人,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导流管的长度,如果是较低身高的儿童可以使用八十厘米长度的导流管。
[0026]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将管体1的胸腔端的第一支管2第二支管3分别置于下纵膈和胸顶,将管体1的引流瓶端的第三支管5、第四支管4分别连接引流瓶上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Y型双腔导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1),所述管体(1)内部由隔板沿所述管体(1)的轴向分为液流腔(6)和气流腔(7);所述管体(1)的一端为胸腔端,所述胸腔端设有与所述液流腔(6)连接的第一支管(2)和与所述气流腔(7)连接的第二支管(3);所述管体(1)的另一端为引流瓶端,所述引流瓶端设有与所述液流腔(6)连接的第三支管(5)和与所述气流腔(7)连接的第四支管(4),所述第三支管(5)、第四支管(4)的连接有引流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Y型双腔导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流腔(6)的管径小于所述气流腔(7)的管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Y型双腔导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流腔(6)的管径取值范围为二毫米至四毫米,所述气流腔(7)的管径取值范围为四毫米至六毫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Y型双腔导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管(2)、第三支管(5)的管径小于所述第二支管(3)、第四支管(4)的管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Y...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毅郑强强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