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型森林消防远程监测无人机,包括无人机本体,所述无人机本体包括机壳,还包括设于所述机壳底部的监测装置和连接壳;所述监测装置包括摄像头和保护组件,所述保护组件包括保护壳、连接座和送风装置,所述连接座套设在所述的保护壳上并与所述的保护壳转动连接,所述的保护壳与所述的连接壳转动连接;在所述的保护壳上位于所述的连接座的下方还设有推动件;该智能型森林消防远程监测无人机,无人机运行期间尤其是位于火灾现场附近时,可将送风装置保持开启装置,使得送风装置吹出的风能够将保护壳吹动,使得保护壳处于转动的状态中避免灰尘的附着,并且送风装置同时也能够将已经附着在保护壳上的灰尘吹走。走。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型森林消防远程监测无人机
[0001]本技术属于无人机
,尤其是一种智能型森林消防远程监测无人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无人机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在森林消防中为了保护森林和及时的了解森林中的消防情况,则需要无人机在森林中进行巡航,及时的监测收取相关信息,在现有技术中一般是无人机的摄像系统来进行信息的收集和反馈,但是很多的无人机的摄像机暴露在外部,容易导致其表面沾染灰尘影响摄像效果,尤其是当火灾发生时,若是无人机在现场附近则会导致火灾产生的烟灰和碎屑等附着在摄像头上,影响其在森林消防中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技术目的:提供一种智能型森林消防远程监测无人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很多的无人机的摄像机暴露在外部,容易导致其表面沾染灰尘影响摄像效果,尤其是当火灾发生时,若是无人机在现场附近则会导致火灾产生的烟灰和碎屑等附着在摄像头上,影响其在森林消防中的使用效果的问题。
[0004]技术方案:
[0005]一种智能型森林消防远程监测无人机,包括无人机本体,所述无人机本体包括机壳和固定在所述机壳下方的起落架,还包括设于所述机壳底部的监测装置和连接壳,所述的连接壳与所述的机壳连通固定;
[0006]所述监测装置包括摄像头和保护组件,所述的保护组件连接在所述的连接壳上对所述的摄像头进行罩设保护,所述摄像头与所述无人机本体相连,所述保护组件包括保护壳、连接座和送风装置,所述连接座套设在所述的保护壳上并与所述的保护壳转动连接,所述的保护壳与所述的连接壳转动连接;
[0007]在所述的保护壳上位于所述的连接座的下方还设有推动件,当所述的送风装置运行向所述的保护壳送风时,所述的推动件运行使得保护壳与所述的连接座和连接壳转动配合;
[0008]所述送风装置包括风机,所述风机安装在所述连接壳中,所述风机的抽风端设有过滤件,在抽取气体的同时过滤气体;
[0009]所述风机的送风端连接设于所述连接座中的送风管;能够为保护壳的转动提供动力。
[0010]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壳的外壁呈弧形状,该弧形状由上至下弧度由小至大,在所述保护壳的外壁上设有防水膜;能够减少阻力也避免了液体停留。
[0011]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推动件包括若干个等间距固定在所述保护壳上的推动板。
[0012]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送风管呈环形设于所述连接座中,所述送风管连通若
干个吹风管,每两个所述的推动板之间设有一个所述的吹风管;
[0013]所述吹风管的自由端呈倾斜状对应所述的保护壳的外壁,并且自上而下的对所述保护壳的外壁进行吹风操作,所述吹风管与所述的推动板之间留有间隙。
[0014]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壳与所述的连接座之间通过第一滑动件转动连接,所述的保护壳与所述的连接壳之间通过第二滑动件转动连接;使得保护壳的稳定性更好且转动也不会受到影响。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转动的保护壳和与保护壳配合使用送风装置,在无人机运行期间尤其是位于火灾现场附近时,可将送风装置保持开启装置,使得送风装置吹出的风能够将保护壳吹动,使得保护壳处于转动的状态中避免灰尘的附着,并且送风装置同时也能够将已经附着在保护壳上的灰尘吹走,具备较高的实用性,使得该装置有利于在森林消防中的使用。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的保护壳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为:无人机本体1、机壳11、起落架12、监测装置2、连接壳3、保护壳4、推动板41、第二滑动件42、摄像头5、送风装置6、连接座7、第一滑动件71、风机8、送风管9、吹风管10。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技术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技术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技术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00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2]参照图1
‑
3,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智能型森林消防远程监测无人机,包括无人机本体1,所述无人机本体1包括机壳11和固定在所述机壳11下方的起落架12,还包括设于所述机壳11底部的监测装置2和连接壳3,所述的连接壳3与所述的机壳11连通固定;所述监测装置2包括摄像头5和保护组件,所述的保护组件连接在所述的连接壳3上对所述的摄像头5进行罩设保护,所述摄像头5与所述无人机本体1相连,所述保护组件包括保护壳4、连接座7和送风装置6,所述连接座7套设在所述的保护壳4上并与所述的保护壳4转动连接,所述的保护壳4与所述的连接壳3转动连接;在所述的保护壳4上位于所述的连接座7的下方还设有推动件,所述推动件包括若干个等间距固定在所述保护壳4上的推动板41;当所述的送风装置运行向所述的保护壳4送风时,所述的推动件运行使得保护壳4与所述的连接座7和连接壳3转动配合;推动件和连接座7的位置均高于摄像头5的位置,避免对摄像头5产生遮挡,保护壳4为透明的亚克力材质;
[0023]所述保护壳4的外壁呈弧形状,该弧形状由上至下弧度由小至大,在所述保护壳4的外壁上设有防水膜;通过弧度的设置能够避免送风装置6送风时产生阻碍;
[0024]所述送风装置6包括风机8,所述风机8安装在所述连接壳3中,所述风机8的抽风端设有过滤件,在抽取气体的同时过滤气体;所述风机8的送风端连接设于所述连接座7中的送风管9;所述送风管9呈环形设于所述连接座7中,所述送风管9连通若干个吹风管10,每两个所述的推动板41之间设有一个所述的吹风管10;所述吹风管10的自由端呈倾斜状对应所述的保护壳4的外壁,并且自上而下的对所述保护壳4的外壁进行吹风操作,所述吹风管10与所述的推动板41之间留有间隙;当风机8抽取并过滤气体后将气体输入至送风管9中,再通过若干个吹风管10吹向保护壳4的外壁上,从而将附着在保护壳4外壁上的灰尘脏污去除,而且吹风管10距离推动板41一定的位置,其被吹出的空气在保护壳4上扩散时也对推动板41产生动力,使得推动板41被冲击移动,进而带动着保护壳4转动,有效的保证保护壳4的洁净避免小而轻的物质附着;
[0025]所述保护壳4与所述的连接座7之间通过第一滑动件71转动连接,所述的保护壳4与所述的连接壳3之间通过第二滑动件42转动连接;第一滑动件71包括安装在连接座7内壁上的第一滑块和供第一滑块滑动的第一滑槽,第一滑槽呈环形开设在保护壳4外壁上,第二滑动件42包括安装在保护壳4上的第二滑块和供第二滑块滑动的第二滑槽,第二滑槽呈环形开设在连接壳3与保护壳4贴合的一面上。
[0026]本技术的实施原理为:当无人机本体1在飞行时,可将风机8打开,风机8供电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型森林消防远程监测无人机,包括无人机本体,所述无人机本体包括机壳和固定在所述机壳下方的起落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机壳底部的监测装置和连接壳,所述的连接壳与所述的机壳连通固定;所述监测装置包括摄像头和保护组件,所述的保护组件连接在所述的连接壳上对所述的摄像头进行罩设保护,所述摄像头与所述无人机本体相连,所述保护组件包括保护壳、连接座和送风装置,所述连接座套设在所述的保护壳上并与所述的保护壳转动连接,所述的保护壳与所述的连接壳转动连接;在所述的保护壳上位于所述的连接座的下方还设有推动件,当所述的送风装置运行向所述的保护壳送风时,所述的推动件运行使得保护壳与所述的连接座和连接壳转动配合;所述送风装置包括风机,所述风机安装在所述连接壳中,所述风机的抽风端设有过滤件,在抽取气体的同时过滤气体;所述风机的送风端连接设于所述连接座中的送风管。2.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政鑫,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拓汇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