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流量反馈装置及包含其的热水器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65323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0: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水流量反馈装置及包含其的热水器系统,所述水流量反馈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信号发射单元,第一壳体包括相互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第一壳体搭设在第二壳体上并与第二壳体围合成第一容纳空间,第一容纳空间内设有叶轮,且第一壳体的外壁安装有与叶轮位置对应的霍尔元件,第二壳体靠近第一壳体的一侧设有凸出部,叶轮套设在凸出部上;信号发射单元置于第二壳体内,信号发射单元与霍尔元件、热水器无线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水流量反馈装置在叶轮转动的过程中,霍尔元件测得叶轮的转速以识别当前的水流量,在用户水流量偏低的情况下,热水器能够根据霍尔元件所采集的终端实际水流量启动水泵增压功能。件所采集的终端实际水流量启动水泵增压功能。件所采集的终端实际水流量启动水泵增压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流量反馈装置及包含其的热水器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水流量反馈装置及包含其的热水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热水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家用电器,热水器是指通过各种物理原理,在一定时间内使冷水温度升高变成热水的一种装置。通常情况下,热水器中都含有水泵,水泵可实现零冷水技术,可使用户水流量增压。但是,在用户水流量偏低的情况下(例如多点用水或高楼层的情况),由于热水器感应不到,无法启动水泵增压功能,即无法自适应增压调节水量,进而影响用户的用水体验。并且,对于实现零冷水的机型,由于热水器不能区分是循环水还是用户使用水,在用户终端水流量低于热水器启动流量的情况下,也无法启动水泵增压功能来让热水器启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用户水流量偏低的情况下,热水器内的水泵无法自适应增压调节水量的缺陷,提供一种水流量反馈装置及包含其的热水器系统。
[0004]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流量反馈装置,连接于热水器,所述水流量反馈装置包括:
[0006]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相互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第一壳体搭设在所述第二壳体上并与所述第二壳体围合成第一容纳空间,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内设有叶轮,且所述第一壳体的外壁安装有与所述叶轮位置对应的霍尔元件,所述第二壳体靠近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设有凸出部,所述叶轮套设在所述凸出部上;
[0007]信号发射单元,置于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信号发射单元与所述霍尔元件、所述热水器无线连接。
[0008]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水流通过进水口进入第一容纳空间并通过出水口流出,水流带动设于第一容纳空间内的叶轮转动,叶轮转动的过程中,霍尔元件测得叶轮的转速以识别当前的水流量(终端实际水流量),所采集到的水流量通过与霍尔元件无线连接的信号发射单元反馈给热水器,热水器通过对比计算,启动水泵,在用户水流量偏低的情况下(例如多点用水时,分路水流量降低),热水器能够根据霍尔元件所采集的终端实际水流量启动水泵增压功能,调整水泵转速,增加水流量,以提升用户使用舒适性。另外,对于实现零冷水的机型,通过水流量反馈装置识别水流量以自适应增压调节水量,进而实现热水器燃烧器启动。
[0009]较佳地,所述第二壳体包括叠合放置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围合成第二容纳空间,所述信号发射单元内置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所述上壳体的两侧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下壳体。
[0010]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上壳体和下壳体叠合放置,便于在第二容纳空间内安装或拆卸信号发射单元,便于装配,且结构紧凑。
[0011]较佳地,所述下壳体的外壁设有罩壳,所述罩壳自所述下壳体的底部向靠近所述第一壳体的方向延伸并覆盖所述霍尔元件,所述霍尔元件内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外壁和所述罩壳围合的空间内。
[0012]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霍尔元件包覆在第一壳体外壁和罩壳围合成的防水腔内,保护霍尔元件的使用,防止霍尔元件发生损坏。
[0013]较佳地,所述罩壳上开设有接线孔,所述接线孔用于供电线穿过并使得所述电线与所述霍尔元件连接。
[0014]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在罩壳上预留出接线孔,以便电线穿过给霍尔元件供电,有利于提高空间布局合理性。
[0015]较佳地,所述第二壳体内设有发电定子,所述叶轮的中部具有伸入所述第二壳体的杆件,所述杆件位于所述发电定子的中部并能相对于所述发电定子转动;
[0016]所述第二壳体内还安装有电控板,所述信号发射单元焊接固定在所述电控板上,所述发电定子与所述电控板电连接。
[0017]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利用水流发电供自身用电,水流量反馈装置的适用性更好。
[0018]较佳地,所述凸出部上开设有供所述杆件穿过的贯穿孔,所述发电定子置于所述凸出部内。
[0019]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安装于叶轮中部的杆件伸入贯穿孔,以置于发电定子的中部,空间布局合理,有效利用了凸出部内的空间,且结构紧凑。
[0020]较佳地,所述第一壳体的外侧壁设有第一凸台,所述第二壳体的外侧壁设有与所述第一凸台位置对应的第二凸台,所述水流量反馈装置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第二凸台实现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的可拆卸连接。
[0021]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第一壳体外壁的第一凸台和第二壳体外壁的第二凸台实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两者的连接,便于拆装。
[0022]较佳地,所述水流量反馈装置还包括两个引导管,两个所述引导管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上并伸出所述第一壳体,两个所述引导管分别与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一一对应。
[0023]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以便于对水流进行引导。
[002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热水器系统,所述热水器系统包括所述热水器、出水龙头和如上所述的水流量反馈装置,所述热水器的出口与所述水流量反馈装置的所述进水口相互连通,所述水流量反馈装置的所述出水口连通于所述出水龙头。
[0025]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第一方面,水流量反馈装置采集并反馈出水龙头处的水流量,当所采集到的水流量V
n
偏低的情况下,热水器启动水泵增压功能,调整水泵转速,增大出水龙头的水流量,使其达到事宜水流量;第二方面,当所采集到的水流量V
n
小于热水器的启动流量,热水器能够根据水流量反馈装置所采集的流入出水龙头的水流量启动水泵增压功能,水泵启动,并根据所采集到的实时水流量V
n
不断调整水泵转数,使其达到热水器的启动流量,热水器的燃烧器运行;第三方面,实现水路漏水检测功能,具体如下:热水
器内安装有水流量传感器,以检测到热水器内的水流量为V,若V
n
<V

a,其中,a为设定的误差值,则可判断热水器到出水龙头之间的水路有漏水情况,热水器报警提示。
[0026]较佳地,所述热水器系统包括多条支路,每条所述支路上安装有所述水流量反馈装置。
[0027]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能够同时检测每条支路3终端的水流量,检测效率高。
[0028]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0029]本技术的水流量反馈装置在叶轮转动的过程中,霍尔元件测得叶轮的转速以识别当前的水流量(终端实际水流量),所采集到的水流量通过与霍尔元件无线连接的信号发射单元反馈给热水器,热水器通过对比计算,启动水泵,在用户水流量偏低的情况下(例如多点用水时,分路水流量降低),热水器能够根据霍尔元件所采集的终端实际水流量启动水泵增压功能,调整水泵转速,增加水流量,以提升用户使用舒适性。另外,对于实现零冷水的机型,通过水流量反馈装置识别水流量以自适应增压调节水量,进而实现热水器燃烧器启动。
附图说明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流量反馈装置,连接于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流量反馈装置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相互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第一壳体搭设在所述第二壳体上并与所述第二壳体围合成第一容纳空间,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内设有叶轮,且所述第一壳体的外壁安装有与所述叶轮位置对应的霍尔元件,所述第二壳体靠近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设有凸出部,所述叶轮套设在所述凸出部上;信号发射单元,置于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信号发射单元与所述霍尔元件、所述热水器无线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流量反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包括叠合放置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围合成第二容纳空间,所述信号发射单元内置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所述上壳体的两侧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下壳体。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流量反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的外壁设有罩壳,所述罩壳自所述下壳体的底部向靠近所述第一壳体的方向延伸并覆盖所述霍尔元件,所述霍尔元件内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外壁和所述罩壳围合的空间内。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流量反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壳上开设有接线孔,所述接线孔用于供电线穿过并使得所述电线与所述霍尔元件连接。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流量反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内设有发电定子,所述叶轮的中部具有伸入所述第二壳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洵周高云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