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铜排及电池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5289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0: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接铜排和电池包,包括:铜排基体,所述铜排基体包括主体部和两个搭接部,两个所述搭接部连接于所述主体部的两端,且所述搭接部用于与电池模组相连,所述主体部的表面形成有耐磨层;防火层和绝缘层,所述防火层和所述绝缘层依次缠绕于所述主体部外,所述连接铜排适于在所述防火层和所述绝缘层缠绕于所述主体部后冲压定型。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连接铜排,通过在铜排基体的主体部上依次设置耐磨层、防火层以及绝缘层。通过多层包覆以提高铜排基体的耐磨性、耐热性以及绝缘性,从而避免铜排短路,引发电池包内热失控后发生爆炸,提高乘员及司机逃生时间以提升安全性。安全性。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铜排及电池包


[0001]本技术涉及动力电池
,尤其是涉及一种连接铜排及具有该连接铜排的电池包。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石油燃料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可再生资源的充分利用,新能源汽车出现井喷式发展,新能源车替代燃油车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到2035年中国市场要50%为电动汽车,但是电动汽车的安全问题,电池包的安全设计、热失控等需要重视。
[0003]根据GB 38031

2020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电池包或系统安全要求,电池包在发生热失控时,5min之内不允许发生电池包爆炸,需要给乘客、司机留有5min的逃生时间,而电池包发生热失控时,电池包起火的温度可达到1000℃左右。但是现有防护方法绝大多数无耐火材料或少有的在电池白铜排外层铺设绝缘层,但是绝缘层的耐热温度较差,无法满足1000℃的高温,使得铜排失去防护效果,导致电池包内热失控发生爆炸,十分危险。同时,绝缘层的包覆均匀性难保持一致,存在误差且加工时包覆层与实体的间隙难以控制。因此,存在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连接铜排,通过在连接铜排上设置防火层以用于提高连接铜排的耐热性,从而避免高温影响铜排短路导致电池包热失控发生爆炸。
[000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连接铜排,包括:铜排基体,所述铜排基体包括主体部和两个搭接部,两个所述搭接部连接于所述主体部的两端,且所述搭接部用于与电池模组相连,所述主体部的表面形成有耐磨层;防火层和绝缘层,所述防火层和所述绝缘层依次缠绕于所述主体部外,所述连接铜排适于在所述防火层和所述绝缘层缠绕于所述主体部后冲压定型。
[000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连接铜排,通过在铜排基体的主体部上依次设置耐磨层、防火层以及绝缘层。通过多层包覆以提高铜排基体的耐磨性、耐热性以及绝缘性,从而避免铜排短路,引发电池包内热失控后发生爆炸,提高乘员及司机逃生时间以提升安全性。
[0007]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连接铜排,所述防火层为合成云母带制成,且所述合成云母带包括玻璃纤维、聚酯薄膜和云母纸,所述云母纸夹设于所述玻璃纤维和所述聚酯薄膜之间。
[0008]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连接铜排,所述防火层构造为复合防火片,且所述复合防火片的材料包括玻璃纤维。
[0009]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连接铜排,所述耐磨层为镀锡层,且所述镀锡层的厚度为L1,满足:3um≤L1≤5um。
[0010]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连接铜排,所述耐磨层为镀镍层,且所述镀镍层的厚度
为L2,满足:14um≤L2≤16um。
[0011]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连接铜排,所述绝缘层为PVC材料制成。
[001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连接铜排,所述搭接部设有搭接平面,且所述搭接平面用于与所述电池模组的电连接端面接触。
[0013]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连接铜排,所述主体部包括第一延伸段、中间段和第二延伸段,所述第一延伸段与所述中间段的一端弯折相连,所述第二延伸段与所述中间段的另一端弯折相连,且所述第一延伸板和所述第二延伸段均在背离所述中间段的一端连接有所述搭接部。
[001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连接铜排,所述铜排基体为T2铜材质,且所述铜排基体适于受压变形。
[0015]本技术还提出一种电池包。
[001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包,包括至少两个电池模组和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铜排,所述连接铜排连接于两个所述电池模组之间。
[0017]所述电池包和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铜排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相同优势,在此不再赘述。
[0018]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9]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0]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连接铜排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铜排基体缠绕防火层及绝缘层的工艺流程图;
[0022]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连接铜排的制作流程图;
[0023]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连接铜排的另一种制作流程图。
[0024]附图标记:
[0025]连接铜排100,
[0026]铜排基体1,主体部11,第一延伸段111,中间段112,第二延伸段113,搭接部12,搭接平面121,安装孔122,耐火层123,
[0027]防火层2,绝缘层3。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9]如无特殊的说明,本申请中的前后方向为车辆的纵向,即X向;左右方向为车辆的横向,即Y向;上下方向为车辆的竖向,即Z向。
[0030]下面参考图1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连接铜排100,包括:铜排基体1、防火层2及绝缘层3。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所示,将防火层2和绝缘层3缠绕在铜排基体1上以形成
连接铜排100,将连接铜排100安装在电池模组之间的间隙中,因连接铜排100具有较好的耐高温性及绝缘效果,使得连接铜排100可起到保护电池模组的作用,从而避免电芯发生热失控。以及,若电池模组发生热失控造成电池包起火,也可通过连接铜排100的隔热效果达到拖延热失控发生的时间,从而给乘员以及司机延长逃生时间,提高安全性。
[0031]其中,铜排基体1包括主体部11和两个搭接部12,将两个搭接部12连接于主体部11的两端,使得每个搭接部12均可用于与一个电池模组相连,从而可将相邻的两个电池模组之间实现隔断。也就是说,当铜排基体1一侧的电池模组发生热失控等问题时,造成的高温将被连接铜排100阻绝,高温无法从一侧的电池模组传递至另一侧的电池模组,从而保护另一侧的电池模组。即减少发生热失控的电池模组的数量,从而降低电池包热失控而引发的爆炸程度,间接的提高安全性能。
[0032]以及,在主体部11的表面还形成有耐磨层。通过耐磨层可提高主体部11的使用寿命,起到保护铜排基体1的作用,同时还提高了主体部11的耐磨、耐灼烧、耐污染、耐腐蚀等重要的理化性能。
[0033]以及,在实际安装中,将防火层2和绝缘层3依次缠绕于主体部11外,防火层2使得主体部11具有防火耐火的性能,满足950℃~1000℃的耐火烧等级。同时在主体部11外设置绝缘层3,可起到绝缘作用,即避免主体部11在受热击穿时产生的高压电弧造成连接铜排100之间的短路,从而引发电池包内热失控后爆炸。
[0034]其中,将连接铜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铜排,其特征在于,包括:铜排基体(1),所述铜排基体(1)包括主体部(11)和两个搭接部(12),两个所述搭接部(12)连接于所述主体部(11)的两端,且所述搭接部(12)用于与电池模组相连,所述主体部(11)的表面形成有耐磨层;防火层(2)和绝缘层(3),所述防火层(2)和所述绝缘层(3)依次缠绕于所述主体部(11)外,所述连接铜排适于在所述防火层(2)和所述绝缘层(3)缠绕于所述主体部(11)后冲压定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铜排,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火层(2)为合成云母带制成,且所述合成云母带包括玻璃纤维、聚酯薄膜和云母纸,所述云母纸夹设于所述玻璃纤维和所述聚酯薄膜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铜排,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火层(2)构造为复合防火片,且所述复合防火片的材料包括玻璃纤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铜排,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层为镀锡层,且所述镀锡层的厚度为L1,满足:3um≤L1≤5u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铜排,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层为镀镍层,且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李军张德磊王玉坤孟宪国
申请(专利权)人: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