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雾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65263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0: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子雾化装置,电子雾化装置包括壳体、吸嘴、控制组件、调气开关以及多个雾化组件,其中:壳体内开设有气道,且在其底部开设有进气孔,气道的一端与进气孔相连通,其另一端与多个雾化组件均连通;控制组件设置于壳体内部,且与多个雾化组件均独立连接;调气开关可移动地设置于壳体靠近进气孔的位置,用于控制进气孔的开合大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由多个雾化组件协同进行烟油的雾化,在提高烟油雾化量,满足用户对于大烟雾量的抽吸需求基础上,可减小单个雾化组件的阻值设计,防止由于单个雾化组件的发热量过大而产生糊芯,甚至损坏等不良现象,以保证雾化组件使用性能与使用寿命的可靠性。雾化组件使用性能与使用寿命的可靠性。雾化组件使用性能与使用寿命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雾化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子烟具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雾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子烟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仿真香烟电子产品,主要用于戒烟和替代香烟;电子烟一般都是由壳体、雾化组件以及套设于壳体外的吸嘴组成,壳体内还装设有控制板、电源件以及对接端子,电路板既连接于电池上,电路板又连接于对接端子上。壳体内开设有供外界气流通过的气流通道,气流通道与吸嘴相连通,雾化组件设置于气流通道内,壳体内还开设有用于储存烟油的油仓,雾化组件内设置有发热体,发热体电连接有导电端子。当雾化组件装设于气流通道内时,对接端子与导电端子接触,用户在抽吸时,外界空气进入至气流通道内,并在检测到用户的抽吸动作时,电源件为控制板供电,且导通发热体,使发热体产生热量,产生的热量对发热体上汲取或吸附的烟油进行加热雾化,形成模拟烟气的烟雾从气流通道流出,经吸嘴供用户吸食。
[0003]现有电子烟的雾化组件通常是设置有一个发热件,但是仅通过一个发热体进行烟油的加热雾化难以满足用户对于大烟雾量的需求,且单个发热体的阻值往往设计为较大,导致发热体在雾化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较为集中,易产生糊芯,甚至损坏发热体的不良现象,给用户造成不好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电子烟难以满足用户对于大烟雾量的需求,且发热体在雾化过程中易产生糊芯或损坏的问题,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
[0005]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壳体、吸嘴、控制组件、调气开关以及多个雾化组件,所述吸嘴套设于所述壳体上,多个所述雾化组件均设置于所述壳体靠近所述吸嘴的一端,其中:
[0006]所述壳体内开设有气道,且在其底部开设有进气孔,所述气道的一端与所述进气孔相连通,其另一端与多个所述雾化组件均连通;
[0007]所述控制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且与多个所述雾化组件均独立连接;
[0008]所述调气开关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靠近所述进气孔的位置,用于控制所述进气孔的开合大小。
[0009]上述电子雾化装置,当用户进行抽吸动作时,外界气流可通过进气孔被吸入至壳体内部,经过气道流动至多个雾化组件中进行加热雾化,以产生模拟烟气的烟雾流动至吸嘴供用户吸食。由多个雾化组件协同进行烟油的雾化,在提高烟油雾化量,满足用户对于大烟雾量的抽吸需求基础上,可减小单个雾化组件的阻值设计,防止由于单个雾化组件的发热量过大而产生糊芯,甚至损坏等不良现象,以保证雾化组件使用性能与使用寿命的可靠性。另外,多个雾化组件均独立连接于控制组件上,控制组件独立控制多个雾化组件的雾化作业,在其中一个雾化组件损坏时,其他雾化组件仍可继续进行烟油的雾化作业,并且调气开关可移动地设置于壳体靠近进气孔的位置,可控制进气孔的开合大小,进而调整进入至
壳体内部的气流量大小,可对供用户抽吸的烟雾量大小进行调节,满足用户对于不同烟雾量大小的抽吸需求,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组件包括中心管、导液件及装设于所述中心管内的发热体,所述中心管插设于壳体内部,所述导液件设置于所述发热体上,所述中心管的其中一端与所述气道相连通,其另一端与所述吸嘴相连通。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烟弹,所述烟弹连接于所述壳体远离所述进气孔的端部,所述吸嘴套设于所述烟弹远离所述壳体的端部,多个所述中心管并列装设于所述烟弹内,所述烟弹内开设有储存烟油的油舱,所述导液件可汲取所述油舱内的烟油。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硅胶座与第二硅胶座,所述第一硅胶座固定于所述烟弹靠近所述吸嘴的端部,所述第二硅胶座固定于所述烟弹靠近所述壳体的端部。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组件包括电源件与多个控制板,所述电源件与多个所述雾化组件均电连接,且与多个所述控制板均通信连接。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支架与多个指示灯,所述支架装设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电源件与多个所述控制板均固定于所述支架上,多个所述指示灯均设置于所述壳体表面,且对应与多个所述控制板通信连接,用于指示多个所述雾化组件的工作状态。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道包括第一气道、第二气道以及咪头气道,所述第一气道、所述第二气道以及所述咪头气道均开设于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一气道与所述第二气道的其中一端均与所述进气孔相连通,所述第一气道与所述第二气道的另一端既与所述咪头气道相连通,又与多个所述雾化组件相连通。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软胶座,所述软胶座固定于所述支架靠近所述进气孔的端部,所述软胶座上开设有贯穿其厚度的通孔,所述通孔的一端与所述进气孔相连通,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气道、所述第二气道均连通,所述调气开关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用于控制所述通孔的开合大小。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感应模块,所述感应模块设置于所述支架上,所述感应模块与多个所述控制板均通信连接,用于感应所述咪头气道内的气流变化量。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气开关包括挡板及与凸出所述挡板的拨杆,所述拨杆的至少部分伸出至所述进气孔外部,当至少一个所述雾化组件工作时,在所述进气孔的轴向方向上,所述挡板的至少部分投影偏离所述进气孔的外轮廓。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的侧视图;
[0021]图3为图2中A

A向结构剖视图;
[0022]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的正视图;
[0023]图5为图4中B

B向结构剖视图;
[0024]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软胶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本技术提供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
[0027]100、电子雾化装置;
[0028]110、壳体;111、气道;1111、第一气道;1112、第二气道;1113、咪头气道;112、进气孔;
[0029]120、吸嘴;
[0030]130、控制组件;131、电源件;132、控制板;
[0031]140、调气开关;141、挡板;142、拨杆;
[0032]150、雾化组件;151、中心管;152、导液件;153、发热体;
[0033]160、烟弹;161、油舱;162、第一硅胶座;163、第二硅胶座;
[0034]170、支架;
[0035]180、软胶座;181、通孔;
[0036]190、感应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吸嘴、控制组件、调气开关以及多个雾化组件,所述吸嘴套设于所述壳体上,多个所述雾化组件均设置于所述壳体靠近所述吸嘴的一端,其中:所述壳体内开设有气道,且在其底部开设有进气孔,所述气道的一端与所述进气孔相连通,其另一端与多个所述雾化组件均连通;所述控制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且与多个所述雾化组件均独立连接;所述调气开关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靠近所述进气孔的位置,用于控制所述进气孔的开合大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组件包括中心管、导液件及装设于所述中心管内的发热体,所述中心管插设于壳体内部,所述导液件设置于所述发热体上,所述中心管的其中一端与所述气道相连通,其另一端与所述吸嘴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烟弹,所述烟弹连接于所述壳体远离所述进气孔的端部,所述吸嘴套设于所述烟弹远离所述壳体的端部,多个所述中心管并列装设于所述烟弹内,所述烟弹内开设有储存烟油的油舱,所述导液件可汲取所述油舱内的烟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硅胶座与第二硅胶座,所述第一硅胶座固定于所述烟弹靠近所述吸嘴的端部,所述第二硅胶座固定于所述烟弹靠近所述壳体的端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包括电源件与多个控制板,所述电源件与多个所述雾化组件均电连接,且与多个所述控制板均通信连接。6.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家太周胜文陈时凯彭海辉欧阳结林邓冬和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赛尔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